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句子里的三个介宾短语,褚惠清撰文(《是层递还是排比》,载《教师之友》94年第9期)认为“它当属层递”,不是排比.我认为这个论断是片面的。这三个短语既用了层递,又用了排比,二者兼之。说它是层递,因它在内容上反映了“班——部队——胜利”这三个事物之间递出的逻辑关系:从“班”  相似文献   

2.
我爸爸有一个让我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绰号,叫“抠门儿”。在单位里,同事们都这样叫他;回到家里,我和妈妈也这样叫他。要说起爸爸的“抠门儿”事来,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暑假里,我常常去爸爸单位玩。有一次,王叔叔推门进来说:“吴保管,给拿枝圆珠笔,再来点稿纸。”只见爸爸不紧不慢地拉开抽屉,取出一枝笔芯,又从一本稿纸上,撕下一半,递了过去。王叔叔看了看,不高兴地说:老吴,光笔芯怎么用?这几张纸还不够打草稿呢。”把旧笔芯换下来,不就行了吗?纸不够用了,再来领。” 爸爸“无情”地说道。“真抠门儿,又不是你自家的东西。”王叔 叔…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我常常到小学去听语文课,深感小朋友思维活泼,敢想敢说,智力的潜能很大。有一次,老师在教《草原之歌》时,学生指出“叼鱼郎”错印成“叨鱼郎”了。又一次,老师在教《找骆驼》时,学生提出“他”错印成“它”了。并说,“商人是人,不是牲畜,怎能用‘它’呢!”(注:原课文是:“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它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心里很着急。”)后来,我听到一位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杨老师:你好!今天给你写这封信,主要是想谈一谈我第一次受到你批评的真实感受。从小到大,我有过许多第一次,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上初中以后受到你的第一次批评,我第一次知道批评也能如此美丽。我总觉得,你完全就是我们班的“大姐头”,说起来你也是30多岁的人了,可是跟我们在一起却还常常孩子似的开怀大笑、孩子似的好奇惊讶。但这并不影响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凡是见过你的人都说你是一个有个性的人,都称赞你是一个有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的老师。你从不打“疲劳战”和“消耗战”,你一直都是那么自然随意地和我们玩在一起,笑在一起。不…  相似文献   

5.
读名著、解读文学人物,我们常常“入乎其内”。刘兰芝、花木兰、窦娥、葛朗台、玛蒂尔德夫人、哈姆雷特等课本内外无数文学人物的命运常常让我们心动,他们的容貌举止在我们的心中是鲜活的。这是“心凝神遇”,是文学鉴赏中的一种境界。但是他(文学人物)在戏内,我在戏外,主体与客体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我”仅是静态旁观。那么,审美主体在心凝神遇之后,可不可以在精神世界中与客体零距离并直面文学人物,使“我”在戏中呢?在一次读书活动中,我们曾这样引导学生:你一定读过许多的书,书中的人物让你永生难忘。有个同学说:“我的床头堆满了书。晚上…  相似文献   

6.
幽默细菌     
《同学》2003,(6)
麻醉病人进牙医诊所开始猛掏腰包.牙医:“你不用先付钱。”病人:“我不是要先付钱.而是想在你给我麻醉前,算清我钱包里有多少钱。”牧师的总部空中小姐在飞机上递了一杯酒给牧师。“现在离地面多高?”牧师问。“二万英尺”“我看我还是不喝的好……因为这儿离我们总部太近了。”  相似文献   

7.
层递,也称“递进”、“层进”。其特点是以大小、高低、多少、轻重、深浅等顺序依次排列的语言格式。它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白扬礼赞》的层递表现为描述性层递和议论性层递的有机组合。描述性层递就是运用层递方法对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和叙述。这种描述性层递,是层递贯穿描述之中,以层递作为语言组合的线索,又以摹状、比喻、拟人为语言组合的支撑点。例如第二段“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呢……绿波……黄与绿主宰着……坦荡如砥”。作者抓住白杨生存的“景美”进行描述,用摹状(形、状、色)、比喻、拟人格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这里作者以“层递”来进行语言组合,由总到分,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伊始,我们六(二)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说说我的心里话。首先登台演讲的是一个男孩子。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我的心里话很多很多,有的可以顺口说出,有的却难以启齿,有的会永远存在心里。”这新颖独特的开场白,使台下的同学大吃一惊。顿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男孩子名叫阮航。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有一个共同的评价:呆、懒。升五年级了,他成了我的一名学生。渐渐地,我发现他确实很懒:常常最后一名到校,而且还未来得及洗脸吃饭;老师检查作业,不是忘带,就是没写;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值日常常忘记…  相似文献   

9.
魅力四溅     
一次我朋友的同学说他真是“魅力四溅”,朋友纠正是“四射”,他同学有点生气了,大声说:“我就‘溅’(贱)!你不服吗?”魅力四溅!556300$贵州省台江县二中一(10)班@风铃草(陈翠)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 ,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 ,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和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其效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层递式提问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 ,层层推进 ,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二、迂回式提问…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家教》2020,(1):92-93
在二孩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孩子们有了自己更加亲密的伙伴,他们相亲相爱、相伴成长,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共同成长的快乐时光吧。耿嘉伟13岁(哥哥)耿嘉洺6岁(妹妹)我和妹妹每天过着“招猫递狗”的生活,不是我动动你,就是你招招我,表面看火药味儿十足,实际上是谁也离不开堆,这种“甜蜜的负担”也仅仅限于我们之间,要是外人欺负我妹,我可绝对饶不了他!  相似文献   

12.
这孩子叫皓皓,是我们代管的。平时住在我家,星期六、星期天回他自己的家。有一天,我发觉口袋里少了10元钱,我没有说。我想有可能是我记错了,也有可能是丢了。因为我不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对自己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常常不是很清楚。过了个把星期,我发现口袋里又少了10元钱。这次我是记清楚的,因为在前一晚,我数过钱。在皓皓不在的时候,我问我爱人:“有没有拿过我的钱?”她说:“没有。”(我家里没有另外什么人,自己的孩子已上大学,在外地。)这时,我对皓皓有了怀疑,但没找他。我只怕有万一,万一不是他拿的,我冤枉了他,会给他一生留下心灵伤痕的。…  相似文献   

13.
纤纤(栏目主持):号外号外!青春擂台改版行动现在开始啦!首先,我们将原有的“青春擂台”改名为“酷比擂台”,同时用“魅力中学生”进行冠名包装,将其保持在如下第一个版块内,紧接着我们张贴出了一次超海量的“寻人启事”……阿牛(读者代表,湖北武穴育才高中学生):寻什么人?这和改版有什么关联吗?简直牛头不对马嘴嘛!再说,你们编辑部也流行玩失踪?会不会是愚人节的整蛊行动呀?纤纤:哇,站在这里可不要乱讲话!我们绝对没有整蛊。那份真实有效的“寻人启事”就贴在这后面的。说不定会有你喔!不过先别急着去看,“魅力中学生”的擂台现场已经开赛啦…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燕 子    (台 )席慕蓉初中的时候 ,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 ,父亲忽然叫住我 ,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的我 ,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 ,古道边……”刚开了头 ,就被父亲打断了 ,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 ,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 ,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 ,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 ,所以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安排学生识别他们带来的金属制品。在学生汇报所带的学具时,一位学生答道:“我带的是:钥匙(铜制)、锁(铜制)、洋钉(铁制)、老虎钳(铁制)、钥匙(铝制)、饭盒(铝制)……” 听到“洋钉”一说,我不禁一怔!显然,这不是儿童的自发概念,也不是儿童的朴素语言,而一种旧观念、旧词语。  相似文献   

16.
搜网     
●诗词从小就喜欢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摇头晃脑地背“床前明月光”,现在仍然非常迷恋古诗词。最向往的是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浪漫情怀,也常常冒充一下辛弃疾“如今识尽愁滋味”的阅尽沧桑。每每走进“唐诗宋词”(http:∥www.shi-andci.net)网站,总是百读不厌,乐趣无穷。●刀刀的世界我猜你认识这只小狗,它不是一只像史努比那样“人文主义”的狗,更像一只“邻家小狗”。它有很多名言:“我就是我的作品”、“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我不是在无所事事,我只是在消化”、“走狗的路,让猫们说去吧!”……作者Ageme一向低调,…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题为《陌上桑》,意思是“路旁的桑田”。诗题告诉我们:诗中所写的美女生活在民间。她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具有一种清新诱人的魅力。本诗通过三个层次,从美——更美——完美(最美)。第一层从“日出东南隅”到“但坐  相似文献   

18.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上《石头》(鄂教版自然第三册)一课让学生讨论石头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看图回答,像挤牙膏一样,好半天学生才回答出“石头能做房子”、“石头能修路”。这时,有一个叫刘拓的男生喊起来了:“老师,石头能吃”。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也望着他不吱声。刘拓同学一见这情景,急了,连忙从书包里翻出一本《我们爱科学》杂志说:“不信,你们看,这不是能吃的石头吗?”我走上前一看,上面果真有一篇标题为《能吃的石头》的文章。我扫了一眼内容,原来文章介绍的是盐。于是,我笑着说:“老师真傻,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呢?”同学们听了我的话,…  相似文献   

19.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较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辞格,有的认为是“排比”,有的认为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  相似文献   

20.
“你不要写我。从我接到你的来信时我就这样想。这一段时间里我的眩晕病又犯了,几次提起笔来都无力地搁下了。你不要写我,我实在太普通太平常了。” “不!老师,我认为我应该写,应该写您。” “我实在太……” “不!老师,您知道,伟大的事业常常是平凡的人来干的,普通人正具有普遍性。而且,我只是写您对我人生的某些影响。” 我面前的阎淑琴老师闪着睫毛微微地笑了:“我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影响你的人生?” “是的。老师,这是实实在在的,” 细密的竹帘外,初夏的阳光均匀地洒落着一种暖意。有一只鸟儿站在树枝上轻声地鸣叫,声音十分好听。 老师……” “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