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沁阳市中医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负荷量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T、FIB、APTT分别为(17.03±1.44)s、(2.05±0.70)g/L、(39.01±7.58)s,其中PT和APTT显著升高,而FIB显著降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明显更优(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而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和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中的临床预期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通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显著提高,疗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Hcy、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T、APTT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提升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IL-6、MMP-9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方法临床资料源自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的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计算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比治疗前低,TT、PT以及APTT比治疗前高,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TT、PT以及APTT相较于对照组均优,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相较于对照组70.00%高,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相较于对照组6.67%无差异,P 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作用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并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发作显著减少,亦不会带给患者较大的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凝血功能、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比对照组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的同时,利于降低复发率,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神经功能影响。方法:1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均治疗14 d后,比较2组各时间段的IMA、美国国立卫生(NIHSS)量表评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疾病缓解率。结果:2组MMP-9、FIB、PT、APTT以及各时间段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的IMA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7、10、14 d的疾病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阿加曲班均可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改善IMA、凝血功能,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而言,运用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5例,入组患者随机分配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治疗组)及阿司匹林组(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未发现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展为脑梗死患者1例,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T、APTT及FIB改变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减少TIA患者复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上蔡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TIA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15例。常规组予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结果研究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大大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且此种方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5%,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改善凝血指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睢县中医院收治的106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71.70%(38/53)],复发率[1.89%(1/53)]低于对照组[15.09%(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TIA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结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结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对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标及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9,(4):283-28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下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小宁  周帆 《吉林医学》2015,(3):412-4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基础上合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十分显著,不良反应不明显,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林承霞   《四川医学》2019,40(6):588-592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膜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我院的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膜治疗。干预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TIA发生情况、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4. 44%,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77. 78%,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数目(PLT)水平与干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显著较对照组患者短,FIB、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氢氯吡格雷联合尼莫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TIA发生频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少,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T、APTT、Fb、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IA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65.9%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和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有效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长春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18%(14/34),高于对照组的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纯氯吡格雷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出血倾向患者。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