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以及降低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拟行胃肠道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术后的精神状态以及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①在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和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P<0.05,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P<0.01)。②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和焦躁评分P<0.01,恐惧评分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精神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配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得患者的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外科门诊患者PICC导管维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后的观察组患者高,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及PICC导管留置时间明显较观察组低。结论在外科门诊患者PICC导管维护过程中对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可使得患者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及堵塞等现象、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在临床其他疾病的护理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2年我院收治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后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60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2组心理评分、意外拔管率、口腔舒适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安、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舒适度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意外拔管,缓解患者的不安等情绪,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8.51%);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对比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143-145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并探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ICU接收的262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循证护理为分界点,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n=128)给予基础护理配合,循证护理组(n=134)根据意外拔管发生原因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夜间高危时段意外拔管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49%(2/134),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为0.75%(1/134),常规护理组意外拔管发生率为11.72%(15/128),夜间高危时段发生率为6.25%(8/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满意度为93.28%(125/134),常规护理组为79.69%(1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服务模式应用于ICU危重患者护理有助于控制意外拔管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8.51%);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对比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吕春燕 《吉林医学》2013,34(17):3483-348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进行卧位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中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卧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率达8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观察组意外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和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和5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卧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通气功能,舒适平稳地度过危险期,同时可以降低意外拔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为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6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以PICC留置期间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血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可明显减少经PICC置管诱发导管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胃肠外科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分别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精神状态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比例明显减少,疼痛、焦虑和恐惧等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胃肠外科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均为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恐惧、焦虑、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够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78例留置胃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归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结果:两组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行中医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12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循证护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危险事件、意外摔倒比对照组分别低16.67%、11.67%、10%、11.67%;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给予中医循证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应采取循证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舒适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行舒适护理,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术后卧位、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意外拔(脱)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胃管拔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关节科高龄患者意外拔管较为高发的现状,探寻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科100例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对肢体行保护性约束,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无保护性约束。对2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采用保护性约束100%防止了意外拔管,50例患者只有1例患者/家属配合程度较差;对照组不采取保护性约束,出现6例意外拔管,有2例患者/家属配合程度较差。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给予适当的肢体保护性约束,再辅助以良好的沟通及适当的镇静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意外拔管脱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循证护理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共10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各分为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中医循证护理模式,治疗一个月之后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以及运动能力。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部感染、危险事件和意外摔倒分别低18.04%、10.58%、12%与14.36%;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比对照组的评分要高,数据通过统计处理。结论:使用中医循证护理法护理老年痴呆症患者,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伟 《求医问药》2014,(3X):31-32
目的:探讨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胃肠道外科进行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意外脱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和精神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和意外脱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疼痛症状的得分、焦虑症状的得分和恐惧症状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和意外脱管率,缓解其疼痛的症状和焦虑、恐惧的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