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洞矿区位于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区内构造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构造与矿脉的关系,通过分析控矿因素,总结矿床的成矿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认为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断裂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和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从找矿方向来看,36号脉向南西延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向南加强地表追索;矿区NE-NNE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应加强NE-NNE向矿脉的调查工作,寻找新的矿脉。区内有望找到大-中型规模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需要加强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力度,优选找矿靶区开展预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以往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认为小岭乡矿床受区内构造、板块活动及元古代地层控制。区内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断裂为矿区控矿、含矿构造;区内加里东期的地质矿物中富含氟元素,为甘肃永靖小岭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动力来源,元古代皋兰岩群中-深变质地层含有较高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3.
湖南高家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坳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位于湖南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中段。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区域上元古界板溪群和震旦系地层是矿床的主要矿源层,泥盆系半山组浊流沉积的以泥质粉砂岩为主的岩性有利于金的吸附富集,基底断裂是矿床主要导矿断裂,NW向基底隆起顶部有利于矿液集中,次级NW、NE、EW向断裂破碎带为金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就位空间。并总结了湘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找矿标志,指出了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裕金矿位于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古袍成矿区带,构造单元属于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东端古袍复式向斜南翼,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对成矿规律认识不足,该区找矿工作推进缓慢。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大裕金矿为例,在总结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钻孔资料及镜下矿石特征,分析了该区金成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认为该区主要控矿构造为NEE向F1和F2断裂,赋矿围岩为寒武系小内冲组和黄洞口组浅变质含炭质细碎屑岩,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组合蚀变。研究提出该区今后找矿应结合物化探工作,重点找矿方向有:①关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水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线索;②建议在NE-NEE向断裂及其所挟持部位和断裂交会部位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钨业》2016,(1):27-34
赣南石雷钨锡矿是西华山—棕树坑NNE构造—岩浆—钨锡成矿带北段重要的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通过矿山坑道填图及编录,对矿脉组、矿脉和矿体的几何形态、结构构造进行观测,对矿脉及成矿后断裂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赤平投影进行构造解析。结果显示:石雷含矿石英脉整体呈EW-NEE走向,北倾为主,具尖灭侧现,脉体、脉组及脉带之间均以右行斜列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认为石雷矿区在NEE向右行走滑形成的压扭性应力场作用下,产生EW-NEE向断裂构造,岩浆侵位期后含矿热液利用断裂充填成矿,成矿后断裂构造对矿脉具有错动破坏作用,但错动距离小,并未改变矿脉的整体展布;对石雷矿区成矿断裂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指出矿区找矿方向,并划出三处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成矿构造带中段,主要赋存于板溪群五强溪组上段的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积浅变质岩系中。其锑矿床产于北西向控矿构造中,矿脉成组分布,具有相似的等距和方向性;钨矿床产于五强溪组上段第三层石英砂岩、凝灰质砂岩中,矿体受岩性及层间节理裂隙控制,构成“层控型”钨矿层。锑矿脉走向与钨矿层走向近于直交,形成异体共生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条件及其成矿机理分析,为矿区深边部及近外围的找矿勘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远光明萤石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与武夷成矿带交界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以往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光明萤石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认为光明萤石矿受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及寒武系地层控制。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为矿区控矿构造,其派生的次级北东东向断裂则为含矿构造。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富含氟元素,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动力来源,寒武系浅变质岩含有较高成矿元素,为萤石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9.
圆顶山金矿属于桂东-粤西金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寒武系浅变质岩系地层,其金含量较高,认为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矿区内EW向及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主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状或复脉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属破碎带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标志及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金厂矿区找矿范围,应加强对金厂矿区外围找矿力度和综合研究程度。根据前人对金厂矿区地质特征的调查研究,金厂矿区矿化体受花岗岩体、闪长岩体和NE、NW、近SN向断裂控制。通过对大徐山矿权区成矿元素进行描述性统计、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矿权区前缘晕及尾晕指示元素呈强富集程度,存在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类比金厂矿区矿体特征、成矿模式、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认为金厂矿区外围大徐山矿权找矿方向为矿权区东、西部天桥岭组及托盘沟组与燕山期花岗斑岩岩组、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岩组的接触部位,显示大徐山矿权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顿巴斯套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浅变质陆源碎屑沉积建造中,金矿化受NWW向脆韧性变形构造带内次级的断裂裂隙、破碎带和挤压片理带控制,赋矿岩性主要为片理化的粉砂岩、岩屑砂岩、砂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及黄铁矿化石英脉,地层、构造和脉岩控矿作用明显。在充分认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并对研究区的金矿资源潜力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金青顶、三甲、英格庄金矿位于胶东隆起区东部的牟平-文登隆起南缘,牟平-乳山金成矿带的中部。区域内NNE向断裂最为发育,为金矿热液的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空间。牟乳矿带金矿床多数产在昆嵛山花岗岩与胶东群变质岩接触带的花岗岩一侧, 体现了时、空、岩控矿特点。牟乳地区可以划分出4个NW向构造条带,其中只有金牛山-金青顶成矿带、午极-三甲成带是较强的构造成矿带,而其他2个带成矿较弱、岩脉不发育、极少出现工业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金矿富集规律等入手,分析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清水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产于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间。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次级断裂及裂隙发育,构成以NW向为主的强蚀变碎裂岩带;岩浆活动频繁,老鸦泉岩体呈岩基状分布于区内北部,构成金属元素迁移活化富集的强大热源;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清水组浅变质岩系,并均已接受后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发育塑性流动变形石香肠和剪切褶皱等构造形迹。清水泉金矿床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矿体呈带状和透镜状赋存于与近EW向主构造体系相交的次级构造组中,富集不均匀,矿体形态、分布和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密切控制,并与岩浆活动热源有关。含金地质体与构造、脉岩分布及矿化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凡韬 《四川有色金属》2020,(1):18-21,42
美河金矿是松潘-甘孜成矿省内一处典型构造控矿石英脉型金矿,属造山型金矿。为理清矿床成矿规律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填图和大量的钻孔、坑道等探矿工程资料,运用构造解析等方法,对构造格架和构造控矿期次进行了分析,探讨矿床成因,并对与成矿物质来源相关岩体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认为在矿区以北分布的酸性岩体与深大断裂之次级断裂的叠合部位,是下次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5.
石海岩  严栋  唐彬元  赵萍  王真  罗永统 《黄金》2020,41(1):24-29
叉叉龙洼北地区多金属矿床位于鄂拉山华力西期-印支期多金属成矿带,带内已发现多处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区内已圈出矿化蚀变带6条,矿体14条,矿体一般呈脉状,赋存于鄂拉山组地层中,北北西向、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鄂拉山组地层,北北西向、北西向断裂及破碎蚀变带,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为主要的地质找矿标志;土壤综合异常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具有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为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吉南复兴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一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结构与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其中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矿石硫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所以认为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南部,北距康县—略阳—勉县深大断裂4 km。金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及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层位为蚀变细碧岩及灰岩与粉砂质千枚岩之间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多为压扭性断裂。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化带类型以蚀变细碧岩型及蚀变碳酸盐岩型为主,黄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包裹金和裂隙金,粒间金次之,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黄铁矿热电系数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金矿体向深部有一定的延伸,应重点加强细碧岩型矿带和砂岩矿带的地质找矿与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