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ADHD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心理治疗,包括沙盘游戏、家长课堂、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评分、两组患儿父母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PS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PSQ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SI-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父母育儿压力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明显,其PSI-S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对ADHD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ADHD症状,且有助于缓解ADHD患儿父母的育儿压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育儿技能评估调查对幼儿园儿童家长意外伤害认知方面的作用,为制定减少意外伤害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荣成市机关幼儿园的427名家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9名)通过育儿技能评估量表一对一访谈家长(父母亲),对照组(208名)未进行育儿技能评估,三个月后对两组家长进行意外伤害认知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园家长在安全和居住环境、对意外伤害知识要点知晓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知识来源途径获取在“在园家长培训”、“网络浏览”、“阅读书籍报刊”三个途径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育儿技能评估能增加幼儿园家长意外伤害的认知,潜意识的对家长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教育。家长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抽动障碍(TD)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差异,探讨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差异,为TD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103例TD患儿父母与11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PSI-SF各得分差异。结果 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为91.54±21.82,达到亲职压力量表阳性结果(高于90分)的有84例,占81.55%。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不同:短暂性抽动障碍(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亲职困扰分量表分、亲子互动失调(PCDI)分量表得分与正常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困难儿童得分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抽动障碍(CTD)及Tourette's综合征(TS)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类似,其总分、亲职困扰、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分以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5)。结论 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水平较低,主要压力源为患儿的特质和行为问题。与前者对比,CTD及Tourette's 综合征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主要压力源为困难儿童及亲子互动失调方面,需针对不同类型TD进行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疗效。方法将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PEP-3能力水平≥24个月)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为期24周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两组儿童的疗效。结果 PSQ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EC量表评分显示,经沙盘游戏治疗后,实验组儿童的社交和感觉/认知/意识2个分量表,以及总得分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的对照组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可有效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的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分析该干预措施可能对ASD儿童及家庭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从康复机构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ASD儿童,对实验组儿童的父母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收集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父母填写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相关数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EC得分比较,在社交项目、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2.808,P<0.05或<0.01);两组TCSQ得分差异对比,积极应对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36);ATEC感知觉项目得分与T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202,P=0.027)。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能使ASD儿童的父母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从而影响ASD儿童的社交、感知觉方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缓解育儿压力及提升干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ASD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和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家长育儿压力的差异。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家长压力值进行评定,一般育儿信息问卷调查相关育儿压力因素,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评估ASD儿童发育商。结果 多数入组的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存在智力及社会适应发育落后的几率高于运动发育。ASD组儿童家长在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及正常儿童家长(总分:100.67±15.08 vs 93.19±13.85 vs 82.61±17.68,F=43.85,P<0.05)。孤独症家长在育儿愁苦分量表压力值高于正常儿童家长(33.34±7.07 vs 29.77±7.47,P<0.05),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的差异不显著。增加父亲带养时间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能帮助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结论 1)多数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其家长承受着更高的育儿压力。2)增加父亲带养时间、引导父亲更多参与家庭干预,政府、社会对ASD儿童及家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教育支持,将对缓解患儿家长育儿压力以及提升干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进行家长SAD知识的教育,治疗组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和SAD知识教育,每周1~2次,每次40 min。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于干预前、干预7次、14次、21次后进行测评,并记录治疗师个案治疗报告、家庭成员治疗感受。 结果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及焦虑总分均降低(t=2.002、7.300、8.160、12.138、11.676、9.370,P<0.001)。干预前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得分及焦虑总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6.758、3.953、3.478、5.471、7.027、6.012,P<0.001)。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4次、21次后,治疗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7.889,P<0.001)。结论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可降低学龄前SAD儿童焦虑水平,需达到有效疗程才能显现效果。  相似文献   

8.
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视、听认知训练方案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软件、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估,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接受治疗的学习障碍儿童在治疗后的认知训练测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P<0.01),Conners量表PSQ各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视、听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教结合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后续开展ADHD儿童的诊疗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12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14所小学一到五年级共9 295名儿童进行ADHD筛查并随机分组,确诊为ADHD的儿童共243名,干预组采用医教结合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运用SNAP-Ⅳ、父母育儿压力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6个月后随访干预组共纳入105名,对照组共纳入99名儿童。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干预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t=5.04,P=0.026)和育儿压力总分(t=6.49,P=0.012)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在SNAP-Ⅳ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P=0.006),但在育儿压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P=0.148)。结论 医教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了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缓解了父母的照顾压力,为ADHD儿童的多模式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区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组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4个区11所小学共2 446名儿童,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上海市7~12岁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7%~25.9%,其中困难总分检出率为9.6%,男生注意多动不能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同伴交往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不同年级儿童在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的困难问题上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PSQ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上得分均高于女生(P<0.001)。除焦虑和身心障碍,各年级儿童在SDQ和PSQ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与其他家人关系密切、与父亲关系密切、过分溺爱和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同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时应加以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其父母的人格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抽取ADHD儿童6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60例,由儿童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60例ADHD儿童的父母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父母共240人同时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结果 ADHD 组儿童在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两个因子得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内外向性(E)和掩饰性(L)两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父亲的精神质(P)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掩饰性(L)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HD 组母亲神经质(N)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掩饰性(L) 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显示,父亲E分与ADHD儿童的P分呈负相关;母亲P分与儿童E分呈正相关,父亲L分与儿童E分呈负相关;父亲E分、母亲E分与ADHD儿童的N分呈负相关,母亲N分和父亲P分与其呈正相关;父母亲个性特点各因子均与ADHD儿童的L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及其父母的人格有一定的特征,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进行计算机辅助执行功能训练,初步探讨计算机辅助训练对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缺陷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56例ADHD患儿分别进行计算机训练及药物治疗,评估其执行功能指标及行为症状变化。结果 计算机辅助训练后的执行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训练后患儿的Stroop测验的乙表正确数、正确率有显著提高(P<0.001);WCST持续错误数减少,概念化水平和持续应答数得分提高(P<0.01);WISC-Ⅳ的背数、译码及符号检索得分均有提高(P<0.05);CANTAB-SWM的总间隔错误、间隔错误、SWM策略分及SOC移动次数得分减少(P<0.05));PSQ评估的ADHD相关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因子)显著下降(P<0.05)。结论 计算机训练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对核心症状也有部分改善,有望成为新的临床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将66例ADHD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音乐治疗结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父母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ADHD的临床症状。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及困难总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Q情绪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多动冲动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SDQ因子中的情绪问题、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DHD儿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基于社会技能训练的“行为矫正”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0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等待组各50例。给予干预组为期12周的社会技能训练,同时应用以“正性强化”为主的多种“行为矫正”策略。采用ADHDRS-Ⅳ-Parent量表和Rutter父母问卷分别于基线和干预结束后进行行为评定,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儿童干预后ADHDRS-Ⅳ-Parent量表的总分和注意缺陷分、多动/冲动分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多动/冲动分的降分率高于注意缺陷分;Rutter父母问卷的总分和A分、N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患儿、家长和老师均认为满意,其中患儿的满意率最高,老师的满意率最低。结论 “行为矫正”训练对治疗ADHD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低频度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的可行性,为ADH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5月选取44例儿少门诊就诊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6~12岁ADHD儿童,按照家长意愿分为训练组和药物组,以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和执行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采用SNAP-Ⅳ量表对症状进行评估;Stroop色词关联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WISC-Ⅳ的数字广度测试、译码测验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低频度执行功能训练结束后患儿的ADHD症状改善,SNAP-Ⅳ的对立性、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2.976,Z=-2.026,P<0.05或<0.01);部分执行功能指标改善,患儿Stroop甲表正确数、乙表错误数、乙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2.727、2.368、-2.987,P<0.05或<0.01);WCST持续错误数、概念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2.614,P<0.05);WISC-Ⅳ顺背数字得分和译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2.723,P<0.05)。患儿对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脱落率低。药物组患儿8周末,SNAP-Ⅳ对立性和注意缺陷因子得分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roop 乙表正确数增加,乙表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3.360,P<0.001)。结论 低频度的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有效、可行,可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部分执行功能,患儿接受程度高,可在医疗机构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医教结合试点研究,向教师、家长普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知识,教授教师、家长行为治疗的基本方法,提高ADHD的知晓度,提高ADHD用药依从性和治疗缓解率。方法 在上海市静安区和普陀区,按照学校大、中、小3种规模进行分层抽样,每一层随机抽取规模相当的2所小学,一所做对照,另一所做干预,即在上述两个区内各抽取6所学校,共12所,对其中一到三年级的全部小学生进行ADHD筛查,共调查小学生5 326名。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初筛阳性,由调查员通过电话方式通知家长带患儿到指定医院复诊,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试点区ADHD学生实施学校干预项目,内容包括课堂行为干预,学习技能辅导,同伴互助以及学校家庭定期沟通,每日报告卡制度等;同时开展家庭干预项目,由父母进行观察和督导。使用SNAP-Ⅳ量表进行基线评估和医教结合干预6个月后功能评估。结果 培训前认为ADHD是一种疾病的教师为45.4%, 家长为30.2%;培训后教师为73.1%,家长为59.3%。培训前认为ADHD需要药物治疗的教师为32.6%,家长为20.2%;培训后教师为57.3%,家长为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用药依从性好者干预组为68.7%,对照组为34.4%;6个月后缓解率干预组为59.6%,对照组为31.1%。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家长培训、教师培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治疗缓解率的因素依次为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年龄、就医距离。结论 医教结合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家长、教师对ADHD的知晓度,对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缓解率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低频度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的可行性,为ADH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5月选取44例儿少门诊就诊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6~12岁ADHD儿童,按照家长意愿分为训练组和药物组,以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和执行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采用SNAP-Ⅳ量表对症状进行评估;Stroop色词关联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WISC-Ⅳ的数字广度测试、译码测验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低频度执行功能训练结束后患儿的ADHD症状改善,SNAP-Ⅳ的对立性、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2.976,Z=-2.026,P<0.05或<0.01);部分执行功能指标改善,患儿Stroop甲表正确数、乙表错误数、乙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2.727、2.368、-2.987,P<0.05或<0.01);WCST持续错误数、概念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2.614,P<0.05);WISC-Ⅳ顺背数字得分和译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2.723,P<0.05)。患儿对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脱落率低。药物组患儿8周末,SNAP-Ⅳ对立性和注意缺陷因子得分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roop 乙表正确数增加,乙表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3.360,P<0.001)。结论 低频度的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有效、可行,可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部分执行功能,患儿接受程度高,可在医疗机构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6年级小学生ADHD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干预组30例,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即对照组30例。干预组由儿童保健专科医师及专科护师对儿童父母进行为期12周的系统培训;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家长及教师评分量表SNAP-Ⅳ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ADHD症状分级,家长及教师评分均有下降,智商(IQ)和学习能力均有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系统培训联合药物(盐酸托莫西汀胶囊)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医患沟通和互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家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缺陷的改善情况,为ADHD诊疗参考。方法 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2019年2月儿少科门诊就诊的61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评估其症状及执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综合干预组治疗后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5.637、7.211,P<0.001);Stroop测试乙表正确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1);WCST持续错误数低于治疗前,分类完成数、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1、-2.465、-5.585、-3.524,P<0.05)。2)治疗后综合干预组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70、6.818、10.786,P<0.05或<0.001);Stroop色-词测试甲表正确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25,P=0.001);WCST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7、5.775、4.436,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缺陷,是治疗ADHD的优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