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实现猪肉食品安全生产,本文设计了将RFID技术应用其中的牲猪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它融合了基于RFID的现代物流技术、视频技术、基于编码管理的个体溯源技术及具备红外体表测温功能的兽医检疫器的应用,使基于RFID技术的牲猪安全生产自动监控系统能实现对牲猪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进行事后跟踪溯源。  相似文献   

2.
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执行可以全面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因为它能够使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从市场末端追溯到生产源头,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对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但是,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执行在我国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农业生产和养殖业的生产情况比较特殊,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还没有成熟的模型可以借鉴。介绍了我国在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执行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重要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些年畜产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可追溯系统监控成为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阐述了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的生猪可追溯系统设计方案,较详尽地介绍了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数据采集与认证模式、数据库设计、RFID标签编码、RFID标签读写器软件设计等。该设计方案兼顾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养猪企业及养猪专业户,保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在畜产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生猪可追溯系统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2010年我县实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把RFID电子标签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可追溯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实现对动物及其产品从养殖场(户)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从而真正实现畜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可追溯,探索畜产品安全监管新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将对可追溯体系建设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猪肉质量安全,我国大力推进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但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限制了质量安全保障作用的发挥,亟需加快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顶层设计。文章基于猪肉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作用机理,在依据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主体的实地调研结果分析了猪肉可追溯体系溯源实现难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健康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场内养猪管理的可追溯和场外流通销售的可追溯2个方面对养猪业可追溯系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可追溯系统包括追踪和溯源,追踪是从源头到终端;溯源是从终端回溯至源头。养猪业中应用可追溯系统,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从养猪场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确保猪肉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养猪场内部生猪从出生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实现养猪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8.
从场内养猪管理的可追溯和场外流通销售的可追溯2个方面对养猪业可追溯系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可追溯系统包括追踪和溯源,追踪是从源头到终端;溯源是从终端回溯至源头。养猪业中应用可追溯系统。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从养猪场到消费者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确保猪肉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养猪场内部生猪从出生到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实现养猪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经推行了近20年,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技术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其运行效果一直受到诟病。为此,笔者调研了猪肉供应链上的养殖户、屠宰企业、批发零售商和消费者,发现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存在运行成本高、社会信任度低、监管难到位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经营者参与意愿等对策,以期提高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媛  张阳 《山东饲料》2015,(2):125+247
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的可视化和可追溯,为构筑农产品供应链提供出新型管理模式,使农产品的质量更加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11.
屠宰检疫具有检疫过程多、岗位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PDA便携的优点,建立基于PDA的屠宰检疫系统,对实现屠宰检疫的信息化、完善猪肉食品安全的可溯源管理、保障猪肉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从屠宰检疫业务流程入手,分析屠宰检疫系统的用户需求,设计基于PDA的屠宰检疫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养猪业面临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两大瓶颈的情势下,如何使所生产的猪肉食用卫生,所排粪污环境安全,纯天然、无污染、广效低毒、绿色环保的中兽医药学为破解这两大瓶颈提供了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中兽医药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构建以中兽医药为主体的猪只康养技术供给体系,旨在集生产管理"适其天性"、所喂药料"无污染"、治疗药物"纯天然"、预防措施治"未病"、治疗方法"和谐调节"和四季保健"药饲同源"于一体的技术供给体系,从源头上破解这两大难题,从而实现猪只康养,环境安全,猪肉安康,凸显出中兽医药是猪只康养的最佳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食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品(农产品)进行全过程追溯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这方面进展相对国外较慢。文中分析了国内外食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现状,并以ISO22005∶2007为指导,重点介绍了食品追溯体系设计与实施的原则和要求,最后,为加快我国开展食品追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录组学作为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细胞生理活动规律、揭示基因表达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猪肉作为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费肉类品种,存在广阔的市场需求,关于猪肉品质的研究也是当前猪遗传育种的重点内容。文章就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猪肉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鉴于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概括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非编码RNA的研究在猪肉质遗传研究中应用现状,以期为猪肉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耳标追溯体系可进行动物出生后、屠宰前的精准定位,实现畜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超高频电子耳标测试系统具有较远的读取距离及较高的传输速率,广泛应用于畜产品的可追溯性领域。该类标签的存储地址依据空中接口协议标准ISO18000-63定义,测试项目依据18047-6测试方法进行。对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法和判定依据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链接时间T1进行10次测试,计算其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结果显示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食品消费偏好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偏好的变化带来新市场,新市场需要新供给,同时经济结构也需要新的调整。掌握都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行为与变化趋势,对于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现有研究文献,本文利用2011—2018年连续8年的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者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与购买肉类食品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肉类食品的比率由2011年的20.41%上升到2018年的41.34%,并有显著上升趋势。消费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构成、家中是否有老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度、消费者对肉类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关心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着消费者在超市购买肉类食品的频度。从长期来看,由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超市肉类食品的卫生安全条件比农贸市场的肉类食品更加有保障"这一特征并不了解,应加大宣传肉类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并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超市肉类食品卫生监管方面的相关信息,提高超市肉类食品在卫生安全上的信用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肉类食品的比率。  相似文献   

17.
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状态。在我国居民对摄入营养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开发硒资源、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重点对富硒优质肉牛养殖与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乳制品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如何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乳制品,也已成为广大乳制品工作者不断奋斗的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已引入到乳制品的生产加工中,最近几年很多新建造的乳品厂已采用智能化生产模式,特别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入MES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乳制品的溯源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对MES系统在液态乳生产中的应用介绍,进一步说明了MES系统对乳制品质量提升及溯源环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是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重点所在。猪肉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其安全与否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加之近年来猪肉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影响。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从城镇消费者对猪肉供应链上各成员及监管部门的信任、对猪肉相关危害的关注程度及其个人特质等方面研究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结果表明:城镇消费者的焦虑特质显著负向影响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城镇消费者对政府和农户的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其对猪肉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可用于梅山猪和申农猪肉质溯源的SNP位点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个基因在梅山猪和申农猪群体内14个SNP位点的多态性,以期寻找多态性丰富的SNP位点,通过再次采集样品,进行溯源验证试验,最终确定可用于梅山猪和申农猪肉溯源的SNP位点组合。结果表明:MMP19基因、GRN基因、NR4A1基因的SNP位点和PSMB10基因的2个SNP位点杂合度(H值)均大于0.30,符合肉质溯源要求。可根据MMP19、PSMB10、NR4A1和GRN 4个基因共5个SNP位点编制用于检测梅山猪和申农猪肉质溯源的条形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