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了解及评价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当地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大兴安岭地区4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305名,测量其身高、体重及头围,采用Z评分法进行生长发育评价。结果除6岁男童外,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与2005年全国九城市调查同性别年龄组相比水平偏低,但整体高于WHO标准。生长发育评价为中等的最多,其次为中上等、中下等、上等,下等最少;儿童生长迟缓率4.59%,消瘦率2.95%,低体重率2.30%,超重率8.20%,肥胖率18.03%;儿童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头围Z评分均值分别为0.83±1.52、0.58±1.21、0.05±1.23、0.05±1.11。结论大兴安岭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总体情况良好,但儿童肥胖、超重率较高,该地区儿童营养过剩状况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效抽取2852名6岁以下儿童,对其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WHO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受调查儿童年龄别身高(HA)、年龄别体重(WA)、身高别体重(WH)Z评分分别为-0.95、-0.72、-0.13,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7.5%、9.7%、2.1%和17.7%,从年龄看1岁以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患病率较低,1岁以后相对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患病率在1岁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6月内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61.6%、32.5%和5.9%。[结论]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1~岁组儿童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Z评分法对河北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北省24个县、3个城市5岁以下儿童15 93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WHO Anthroplus 2007软件计算Z评分值。 【结果】 生长发育迟缓(HAZ<2)患病率11.41%(1 818/15 930)、低体重(WAZ<2)患病率7.06%(1 125/15 930)、消瘦(WHZ<2)患病率2.58%(411/15 930),且城乡差异显著,尤其是生长发育迟缓农村患病率12.35%,约是城市的3.2倍;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以及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均值分别为0.96±1.08、0.51±1.32和0.08±1.68。其中城市分别为0.18±1.37、0.19±1.12和0.52±1.11,农村分别为1.23±1.40、0.63±1.21和0.12±1.24。仅城市WAZ和WHZ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且平均Z评分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河北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与WHO推荐的参考标准有一定差距,且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欠佳。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西藏自治区儿童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 项目地区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33.9%,16.5%和3.4%.不同地区及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男童低体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拔4500m以上,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患病率分别达36.5%和19.1%.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效抽取2852名6岁以下儿童,对其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WHO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受调查儿童年龄别身高(HA)、年龄别体重(WA)、身高别体重(WH)Z评分分别为-0.95、-0.72、-0.13,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7.5%、9.7%、2.I%和17.7%,从年龄看1岁以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患病率较低,1岁以后相对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患病率在1岁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61.6%、32.5%和5.9%。结论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1岁组儿童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云南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探索膳食多样化评分(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与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2006-2009年云南省4个贫困县儿童营养监测项目中膳食调查对象最近24h内9类食物的膳食多样化评分(DDS9),同时计算其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HAZ、WAZ、WHZ)及营养不良率,分析食物消费状况和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1 686名2~6岁儿童进入分析。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24.3%、24.7%和7.5%。DDS9平均为6.0±1.38,DDS9与HAZ及WAZ呈显著性正相关(r=0.11,P=0.00;r=0.063,P=0.01),而与WHZ未见显著性相关(r=-0.02,P=0.327)。各类食物消费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乳类、肉类和水产品消费分别为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危险因素。结论云南贫困地区2~6岁儿童膳食多样化程度低,营养不良率高。DDS9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呈一定相关性,在儿童膳食质量评价、营养不良预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国9地区3~12岁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促进儿童保健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9地区(7城市,2农村)1 722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计算相应Z评分,综合评价被调查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 9地区被调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均值及超重率较高,而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消瘦率较低,年龄别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高(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和年龄别BMI(BMI for age Z-score,BAZ)达中等以上发育水平者分别为89.04%、89.19%和83.22%,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消瘦率、超重率以及WAZ、BAZ发育较差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地区被调查儿童生长发育总体状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情况,应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和营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3~4岁儿童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烟台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烟台地区幼儿组资料中3~4岁儿童417人为研究对象,使用WHO Anthro 2005软件计算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指数等4项指标的Z评分以及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的百分率,并对可能引起肥胖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儿童4项Z评分均值均为正值;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低,但肥胖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城乡种类、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间、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肥胖率较高.应采取合理措施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贵州省4个贫困农村3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于2005年对贵州省4县1256户有3岁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身高和体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Z值(HAZ)-2],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WAZ)-2]和消瘦[身高别体重Z值(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29.9%,19.6%和9.0%,男童生长迟缓率(32.2%)高于女童(26.0%);在月龄上,18~24月龄生长迟缓率最高(39.5%),低体重率以15~18月龄最高(26.8%),消瘦率以12~15月龄最高(12.8%);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儿童营养状况存在问题,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增加高蛋白摄入,有助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NCHS/WHO标准为参照人群,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评价指标,用Z评分法分别对1990年、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两次调查资料。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3项指标患病率1995年均比1990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61.38%、54.19%、44.02%。3项指标各年龄组Z评分均值有所增加(除6~11月龄外),提示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比1990年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WHO标准与中国标准评价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差别。方法利用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根据WHO标准计算儿童Z评分,根据中国标准的界值判定儿童营养状况,分别计算并比较两个标准的儿童营养不良率。结果中国标准和WHO标准计算出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5.54%和6.26%、低体重率为3.21%和1.99%、消瘦率为2.33%和1.97%、超重率为8.55%和7.29%、肥胖率为2.88%和2.46%。使用中国标准评估的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WHO标准,生长迟缓率低于WHO标准。结论WHO标准和中国标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时存在差异。选择标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需考虑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8年襄阳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现状,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襄阳1 669名5岁以下儿童,对其主要健康体检指标进行Z评分,并通过SPSS 20.0对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襄阳市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08%、生长迟缓率2.22%、超重率5.09%;其中男童低体重率高于女童(χ2 = 5.508,P = 0.019),女童生长迟缓率高于男童(χ2 = 4.816,P = 0.028);县区生长迟缓率和超重率均高于市区(χ2 = 26.162,P<0.001;χ2 = 4.374,P = 0.036)。结论 襄阳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与超重问题并存,应加强重点地区(县区)儿童营养异常状况的早期筛查、识别和评估;大力开展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营养知识知晓率;联合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家庭实施干预措施,帮助5岁以下儿童建立正确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人体测量法评估宜章县0~7岁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横断调查设计,随机抽样,获得2969名0~7岁儿童,以身长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采用Z值法以WHO参考人群为标准评估该儿童群体的营养状况。结果年龄别身高(HA)Z值的标准差波动在1.13~1.33,年龄别体重(WA)Z值的标准差波动范围较大在1.02~1.43,特别是1岁以内的儿童。与WHO参考分布相比,该儿童群体的HAZ值和WAZ值显著左移约1个单位,身高别体重(WH)Z值左移0.4个单位,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20.1%、21.6%和6.8%。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较低,6月龄后患病率迅速上升,在15月龄左右达到20%~30%,此后有所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低体重与生长迟缓和消瘦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和0.636(P〈0.01),发育迟缓与消瘦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该县农村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受到不良影响,相对于WHO参考人群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低的HA和WA可能是该地区农村儿童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398名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用Z评分法和血红蛋白值评价儿童营养和贫血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4%;近2周有腹泻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分别占15.1%和31.1%;6个月内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5.3%、43.2%和11.4%。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1.7%、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6.6%、贫血率为11.7%,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在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4~36月龄组生长迟缓率最高,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的患病高峰在6~12月龄,各月龄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是出生体重(OR=1.001),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19)、出生体重(OR=1.001),消瘦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54)和出生体重(OR=1.001),贫血的影响因素为月龄(OR=1.029)。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5-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户籍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为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西城区上报的7岁以下儿童保健年报表数据,分析儿童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和肥胖的状况. 结果 2005-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1.1‰(0.6‰~1.8‰)、1.4‰(1.0‰~1.9‰)、1.2 ‰(0.8 ‰~1.6‰);肥胖患病率较高,为45.9‰(42.9‰~51.1‰),但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西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但肥胖问题仍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肥胖预防和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6岁以下城区儿童的贫血及生长发育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改善儿童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呼和浩特市城区4所防保站的804例6岁以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值,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6岁以下城区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的检出率分别为2.99%、3.98%、4.32%。2)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05,P<0.001),6岁以下儿童贫血的检出率是12.19%,2岁以下是贫血的高发年龄。3)贫血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显著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应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积极防治贫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998~2007年南昌县小兰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动态变化趋势。[方法]1998~2007年每年5月下旬对小兰村7岁以下儿童进行一次体格测量,用WHO标准评价儿童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并统计每年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1998~2007年该村儿童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高于WHO标准以上的由20%以下提高到30%以上;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75%,低体重率下降50%,消瘦率无明显变化。[结论]10年间该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有较大改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体格发育水平在WHO标准平均值以下的仍占较大比例,和WHO标准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6岁拉萨市幼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贫血情况,为西藏地区儿童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在西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1 995名2~6岁健康幼托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等指标。结果 1 995名儿童中,男性1 016名(50.93%),3岁组儿童1 439名(72.13%),藏族儿童1 766名(88.52%)。低体重检出率22.06%,生长发育迟缓检出率8.37%,消瘦检出率1.45%,贫血检出率为68.57%。随着年龄增加,低体重率随之增加(χ2趋势=53.42,P<0.001),5~6岁低体重率最高,为34.84%。藏族儿童的低体重率(21.18%)显著低于非藏族儿童(28.82%)(χ2=6.89,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0,P<0.001),3岁组儿童贫血发生率最高,为69.28%。藏族儿童的贫血发生率(71.07%)高于非藏族儿童(49.34%)(χ2=49.95,P<0.001)。结论 幼托儿童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以及贫血的发生率整体较高,生长发育水平欠佳。建议结合藏区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提供针对性的幼儿饮食宣传教育,尤其增加含铁量高和促进铁吸收的食物摄入,促进幼儿良好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