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我国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和广大社员,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多种农业和林业害虫于卵期,取得良好效果。关于赤眼蜂在自然界中利用何种昆虫卵作为其越冬寄主卵,以及这些寄主卵的显微结构特征,迄今未见任何系统报道。经野外调查证实,杨雪毒蛾(即柳毒蛾)卵、茶白毒蛾卵、蔚茸毒蛾卵和茶茸毒蛾卵是赤眼蜂的四种越冬寄主卵、它们皆属鳞翅目的毒蛾科。 本文首次报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这四种毒蛾卵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被赤眼蜂产卵寄生,在其中越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55-560
2010-2012年对云南省普洱市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茶黑毒蛾在云南普洱市一年发生5代, 6-10月为茶黑毒蛾幼虫的发生高峰期,3-4代为主害代。茶黑毒蛾幼虫历期以第1代最长,平均33-34 d,其次是第5代,平均为26 d。第2、3、4代幼虫历期为20-21 d。7-9月为茶黑毒蛾成虫的主要发生期。此外, 研究发现, 根据茶园茶黑毒蛾的发蛾高峰日,采用历期法预测防治时期基本可行,可按照预测的时间进行防治或适当提前进行防治。   相似文献   

3.
茶刺蛾是湖南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57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的200余亩采叶茶园,被害面积达165亩,占82.5%,其中有15%的茶树片叶不存,成了光杆。茶刺蛾的为害不仅直接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4.
蜘蛛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伯刚 《蛛形学报》2003,12(2):125-127
1981年以来,湖南省兰岭茶园开展了大面积以保护茶园蜘蛛为主的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近10年来未打化学农药,4年未施化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措施不但使以蜘蛛为主的茶虫天敌的种类增多、种群数量上升,而且使茶园内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茶叶内不含任何农药残毒,产品达到国家AA级绿色食品要求;经济效益得到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5.
茶园害虫生态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园害虫生态控制是一种较新的控制有害生物的策略。本文讨论了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特点、原理和方法,认为茶园害虫生态控制是在深入了解茶园生态系统内有关因素的特性、动态、以及相关联系的情况下,运用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茶叶生产的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各种害虫调控因子的作用,使茶园害虫种群密度在生态系统内长期处在不足以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使整个茶园生态系统高效、低耗和持续发展。同时详细分析了茶园各种生态因子在生态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封面照片     
正照片示正在寄主植物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上交配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半翅目:叶蝉科)成虫。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叶主产区的重要害虫,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抗药性,其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蜘蛛。网粒体是叶蝉科昆虫马氏管常见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Euproctis conspersa Butler)一名茶毒蛾,土名茶痒辣子,是我国茶叶生产上的最大敌害,幼虫吃食青叶,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根据历年为害情况估计,在湖南每年因茶毛虫为害,茶叶减产达20%,个别地区高达40%以上。严重发生地区,进入茶园时,可听到喳喳吃叶声,甚至不见一片青叶,茶农不能进入茶园,严重威胁茶农生活和茶园管理,影响国家茶叶生产任务。因此,消灭茶毛虫是保证茶叶增产,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生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对它的生物防治研究国内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从茶尺蠖的研究基础-大量饲养和它的病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信息素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其体表覆盖网粒体,而网粒体是否具有防御功能则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粒体脱落是否对该害虫逃离茶园蜘蛛网起到关键作用.[方法]将茶小绿叶蝉成虫置于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的不规则网内,利用高清摄像机和Vegas软件对茶...  相似文献   

10.
在林业害虫中,经常遇到多种白毒蛾,它们的形状,色泽和斑纹十分近似,其幼虫期常大量为害杨、柳,槭、茶等经济林木,有些年份造成大害,本文将较常见的八种白毒蛾:柳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 Bremer、盗白毒蛾Porthesia similis Fueszly、瑕素毒蛾Laelia menoseda Collenette、直角点足毒蛾Redoa anserella Collenette、茶点足毒蛾Redoa phaeocraspeda Collenette鹅点足毒蛾Redoa anser Collenette、弯纹白毒蛾Arctornis L-nigrum Müller成虫及七种雄性外生殖器制成检索表,并附特征图,以供识别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茶园间作果树对于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空间格局的影响,2009年夏茶期间,于具有悠久茶-果间作历史、名茶洞庭碧螺春原产地的太湖东洞庭山选10种间作茶园,2010年春茶时节于西洞庭山选10种同类型间作茶园,调查果树的树丛之间、茶丛上层、茶丛中层、茶丛下层、地表和土壤层中各种节肢动物数量。发现:(1)两次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2)每种供试茶园优势种害虫都是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其它主要害虫种类相同,东、西洞庭山优势种天敌相同;(3)10种茶园中茶丛上层、茶丛中层物种数多于其它层次;茶丛下层的个体数最大,主要是粉虱类和蚧类等小型同翅目昆虫;茶丛中层多样性指数稍高;(4)茶-桔、茶-板栗间作茶园物种较多;茶-腊梅间作茶园物种数、个体数较少。研究结果表明:茶园中合理地间作果树,可以增大生物多样性,即使在果树树丛之间、地表和土壤层中也拥有一定数量的节肢动物,间作明显地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开展了合肥地区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与其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分析了2010年9月28日至11月25日期间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最少的舒茶早茶园和二种害虫数量最多的平阳特早茶园天敌对害虫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4种主要天敌均为聚集分布,舒茶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L.Koch(0.8594)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evall(0.8397),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0.7448)和斜纹猫蛛(0.7433);平阳特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omaculatum Bose.et Str(0.8207)和斜纹猫蛛(0.8104),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0.8324)和斜纹猫蛛(0.7730)。其中,11月25日4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均较多。分析了该日另外二个茶树品种福云六号和龙井长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与其天敌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天敌均为聚集分布,福云六号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3.8182)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与茶蚜变程值(6.5854)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龙井长叶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1.0000)最接近的天敌是八斑球腹蛛(1.0000),与茶蚜变程值(4.5000)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7.6316)。总之,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斜纹猫蛛在空间上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跟随关系最密切的天敌,其次是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  相似文献   

13.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稻草覆盖对红壤丘陵茶园的生态调控效应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在红壤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稻草覆盖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茶树生长时期(3~10月)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土壤表层(0~20 cm)的水分含量;缓冲了茶园土壤温度变化;抑制了茶园杂草的生长;增加了蜘蛛等天敌的数量,有效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虫等害虫数量,但茶尺蠖显著增加;有利于蚯蚓的生长,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海拔茶园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海拔茶园之间害虫、天敌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的差异,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行跳跃抽样调查方法分别对海拔698.6m,270m和46m的高、中、低海拔茶园进行调查,并进行方差分析,进而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样方为单位3种海拔中差异极显著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柑桔粉虱、茶短须螨、茶黄蓟马、琥珀广翅蜡蝉和绿螽蟖;差异极显著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日本球服蛛和茶色新圆蛛。数量居于3种海拔第一位的物种:高海拔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柑橘粉虱、茶短须螨和绿螽蟖,天敌为锥腹肖蛸蛛和八点球腹蛛;中海拔茶园害虫为茶黄蓟马和红蜡蚧,天敌为粽管巢蛛;低海拔茶园天敌为茶色新园蛛和日本球腹蛛。高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茶黄蓟马和琥珀广翅蜡蝉,主要天敌还有草间小黑蛛、茶色新圆蛛和日本球腹蛛;中海拔的主要害虫还有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短须螨,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拟环纹狼蛛、三突花蟹蛛;低海拔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柑桔粉虱和红蜡蚧,主要天敌还有八点球腹蛛、锥腹肖蛸、草间小黑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3种海拔茶园之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物种数差异不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植食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数差异均不显著,个体数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3种海拔茶园之间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均极显著。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对稳定性值均是低海拔茶园最大。  相似文献   

16.
复合茶园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复合茶园内的光照强度必须符合茶树生长发育需要,过强或过弱都将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复合茶园内的光照强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计算茶园内各点的光照强度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间作树的消光率,通过间作树冠层消光率的计算就可算出茶园各点的光照强度,以作复合茶园设计和调控之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园间作不同绿肥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茶园中合理间作绿肥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在茶园中分别设间作铺地木兰+罗顿豆、圆叶决明+白三叶、白三叶+平托花生3种不同绿肥组合处理,并设不间作绿肥、常规除草的茶园为对照。【结果】间作不同绿肥均能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提高茶园捕食性天敌昆虫、蜘蛛和寄生性天敌在茶园冠层群落的比率;不同处理茶园冠层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茶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间差异显著;间作绿肥增加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茶冠层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741~0.892之间,表明4类不同处理茶园冠层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较高的相似性。4类不同处理茶园害虫与天敌两类群功能团的丰盛度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天敌对害虫的空间数量跟随效应强,主要表现为二者数量间的相互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在4类不同处理茶园中的群落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天敌物种数/害虫物种数、害虫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关联系数较高,反应了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结论】间作增强了茶园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害虫天敌的种类和个体数,有利有效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茶尺蠖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研究茶尺蠖寄主食物-肠道菌群-茶尺蠖生长发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茶尺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方法】分析不添加茶叶因子的纯人工饲料和茶树鲜叶对茶尺蠖幼虫的存活影响;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饲料饲喂的茶尺蠖幼虫的肠道菌群异同。【结果】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死亡率远远高于取食茶树鲜叶的幼虫;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取食茶树鲜叶的幼虫;茶尺蠖幼虫肠道中存在很多促进宿主生长的细菌。【结论】饲料类型影响茶尺蠖幼虫的存活;饲料类型影响茶尺蠖幼虫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的土壤环境调控效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亚热带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间作白三叶大田试验,研究了其对茶园土壤环境及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白三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含量及钾的活性,消耗了部分有效磷;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升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从而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  相似文献   

20.
张汉鹄 《昆虫知识》2006,43(2):183-183
由安徽农业大学张汉鹄教授与湖南农业大学谭济才教授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精装,53万字。共10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茶园害虫生态控制与无公害茶叶生产,国内常见100余种茶树害虫的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技术,还特约有各生产茶区专家的相关论述。书附有一批彩图.中国荣树有害昆虫名录,中国茶树害虫天敌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