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薛茹  王璐  贾凤兰  阮明  张宝旭 《中国新药杂志》2012,(22):2627-2630,2635
目的:考察1,3-二苯-1,3-丙二酮(DPPD)对N-甲基甲酰胺(NMF)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经口分别灌胃给予DPPD 50,100,200 mg.kg-1,qd,连续4 d;腹腔注射给予致肝毒性剂量NMF 2 000mg.kg-1;染毒48 h后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活性;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H和T-Bil水平升高,肝组织GSH/GSSG比值及MDA含量升高,肝组织细胞变性坏死;预防性给予DPPD组ALT,AST和LDH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降低,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DPPD可有效抵御NMF对ICR小鼠肝脏的毒性损伤,调动机体抗氧化应激系统为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3-二苯-1,3-丙二酮(DPPD)对硫代乙酰胺(TA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共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DPPD低、中、高剂量组,DPPD组分别灌胃给予DPPD 250,500和1 000 mg·kg-1·d-1,qd,给药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d 4给予DPPD 0.5 h后,模型组和DPPD组腹腔注射TAA 80 mg·kg-1,正常组不染毒。所有动物均在染毒TAA 24 h后处死。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留取部分肝组织用作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并取部分肝组织测定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H和ALP活性均显著上升,GSH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的DPPD组小鼠血清ALT,AST,LDH和ALP活性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GSH显著上升。病理切片显示DPPD能够明显减轻TAA对肝组织的炎症性破坏。结论:DPPD对TAA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3-二苯-1,3-丙二酮(1,3-diphenyl-1,3-propanedione,DPPD)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ig给予DPPD 4d,剂量分别为125,250,500和1 000 mg·kg-1·d-1,d4给予DPPD 0.5 h后,皮下注射CCl4染毒造模。染毒24 h后,内眦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留取动物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测定肝脏组织内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PPD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中GSH含量及GSH/GSSG显著升高,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病理切片显示DPPD能够明显减轻CCl4对肝组织的破坏。DPPD与同等剂量的肝炎治疗阳性药物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的效果基本等同。结论:DPPD对CCl4诱导的小鼠中毒性肝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苯甲酰甲烷(DBM)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MT(-/-)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450mg·kg-1,sc)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雌性MT(-/-)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DBM50,100和200mg·kg-1组。DBM组分别igDBM50,100和200mg·kg-1·d-1,共4d。第4天给药后30min,模型组和DBM组小鼠sc对乙酰氨基酚造模。24h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制备肝匀浆,测定肝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DBM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下降;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DBM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MT(-/-)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可卡因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可卡因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大蒜素。预防性给药时,分别给小鼠ip大蒜素7.5,15和30mg·kg-1,每天1次,共4d,d4给大蒜素30min后sc可卡因75mg·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治疗性给药时,在sc可卡因75mg·kg-130min后分别一次性ip大蒜素10,20和40mg·kg-1。在给予可卡因(预防性给药)或大蒜素(治疗性给药)24h后处死小鼠,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给予可卡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升高,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下降,MDA含量增加,肝小叶中心出现大量变性坏死细胞。与单纯给予可卡因相比,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大蒜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并使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下降,肝小叶中心变性坏死细胞减少,坏死区域缩小。结论大蒜素可抑制可卡因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对可卡因所致急性肝中毒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ALT、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ALT、AST在给药后1天即有明显升高3,天肝毒性明显,可持续到7天。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7天之内,水提组分在(1.17~9.0)g.kg-1剂量范围、挥发油在(0.13~0.25)mL.kg-1剂量范围之内,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AKP、TBI升高,ALB降低,肝体比值增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肝毒性作用程度挥发油>水提组分。结论多次给小鼠一定剂量的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苦参及苦参碱对小鼠肝脏毒性及神经行为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苦参1.5,15 g·kg-1剂量组,苦参碱10,40 mg·kg-1剂量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灌胃60 d;首次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自主活动及爬竿法平衡协调能力,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及肝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体质量降低、自主活动数减少,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各给药组AST、ALT、AKP活性均有差异,其中苦参1.5 g·kg-1,苦参碱10,40 mg·kg-1组AST、ALT、AK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组织S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小鼠连续灌胃苦参及苦参碱可引起肝脏毒性和神经行为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ALT、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结果 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对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ALT、AST在给药后1天明显升高,以AST为更敏感,一直持续到7天.药后7天之内,水提组分在(0.78~15.0)g·kg-1剂量范围之内、醇提组分在(0.78~ 6.0)g·kg-1剂量范围之内,与正常组比较,香加皮水提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ALP、TBI升高,ALB降低,肝体和肾体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且醇提组分的肝毒性作用程度>水提组分.结论 多次给小鼠一定剂量的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益肾乌发口服液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水平及肝、脾、胸腺等脏器指数的变化."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于给药后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小鼠血清ALT、AST、TBI水平均在灌胃较高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后2h达到高峰,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升至最高,给药后72h可恢复至正常值;剂量在(4.46~25)mL·kg-1之间肝脏可产生明显病理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TBI水平升高显著.结论 小鼠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可造成急性肝毒性损伤,并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澄清酮康唑对可卡因所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可卡因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给药两种实验方法。所有动物处死后,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肝脏中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变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单纯给予可卡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升高,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GSH/GSSG比值下降。与单纯给予可卡因相比,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酮康唑能够显著地降低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并且肝组织中MDA含量下降,GSH/GSSG比值回升。经过酮康唑处理后,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酮康唑能对可卡因引起的急性肝脏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isolatedfrom sea cucumber,SC-FUC)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肝灵阳性对照组、SC-FUC低、高剂量组(50和100mg.kg-1.d-1),连续灌胃SC-FUC 4 d,于末次给药后1 h按体重灌胃乙醇体积分数为56%的白酒(15 ml.kg-1),分别记录醉酒和醒酒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SC-FUC能有效推迟小鼠的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P<0.01),提高肝脏ADH、ALD和抗氧化酶GSH-Px和CAT活力,降低MDA含量,对SOD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SC-FUC能明显促进乙醇在小鼠肝脏中的代谢速度,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治醉酒和保护肝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姜黄及姜黄素对微囊藻粗毒素致急性肝损伤的化学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5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姜黄组,20g·kg-1体重姜黄煎剂灌胃;姜黄素组,300mg·kg-1体重姜黄素灌胃;藻毒素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7d。d8,除对照组外,各组腹腔注射微囊藻粗毒素38.11μg·kg-1(0.6LD50),3h后处死动物,取肝制备肝匀浆,检测肝ALT、AST、LDH、ALP、GST、SOD和MDA水平,比较各组变化情况。结果藻毒素组肝匀浆中ALT、LDH、GST分别为(198.65±14.11)U·L-1、(597.47±124.95)U·L-1和(85.23±27.28)kU·g-1Pr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姜黄组分别为(178.40±13.46)U·L-1、(422.18±105.53)U·L-1和(55.86±13.39)kU·g-1Pro,姜黄素组分别为(168.41±16.13)U·L-1、(220.60±117.36)U·L-1和(54.22±23.87)kU·g-1Pro明显低于藻毒素组(P<0.05);藻毒素组SOD活性(2.08±0.38)kU·L-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62±0.25)kU·L-1(P<0.01),MDA水平为(1.74±0.30)mmol·g-1Pr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0±0.22)mmol·g-1Pro;(P<0.01);姜黄、姜黄素组肝SOD活性分别为(2.47±0.18)kU·L-1和(2.44±0.21)kU·L-1,肝MDA水平分别为(1.30±0.33)mmol·g-1Pro和(1.19±0.21)mmol·g-1Pro,与藻毒素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姜黄、姜黄素可明显降低微囊藻粗毒素染毒小鼠肝ALT、LDH和GST升高水平,明显提高染毒小鼠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对藻毒素引起的肝脏过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中药姜黄和姜黄素可望用于藻毒素等环境肝毒物的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13.
激动素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动素对四氯化碳(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生化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清蛋白(Alb)含量,观察激动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激动素(20,40 mg·kg~(-1)·d~(-1))能明显抑制肝细胞肿大、空泡变性和染色质增多边集,减轻肝损伤引起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肿胀,抑制肝组织中SOD和CAT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升高,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同时激动素能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提高血清AIb含量。结论:激动素能够抵抗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的发挥与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卡介苗(BCG)与细菌脂多糖(LPS)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采用两种处理方式给予NAC:方式A,于LPS处理前4h和15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NAC(预处理);方式B,于LPS处理后0h和4h分别经腹腔注射NAC(后处理)。LPS处理后8h剖杀动物,取血和肝脏,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与一氧化氮(NO)水平、肝脏组织谷胱甘肽(GSH)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C预处理组小鼠血清ALT活性下降,肝脏TNF-α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体内NO生成和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无改变;NAC后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死亡率升高,血清NO生成增加,肝脏GSH含量进一步下降,而小鼠血清ALT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NAC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双重效应,NAC预处理对抗BCG/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脏损伤,NAC后处理加重BCG/LPS引起的氧化应激并升高动物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芹菜根提取物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芹菜根高、低剂量给药组。高、低剂量给药组按30、15g.kg-1灌胃芹菜根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200mg.kg-1灌胃联苯双酯滴丸,阴性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7d。第7d,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各给药组按1mL.kg-1腹腔注射CCl4溶液,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芹菜根提取物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升高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的SOD活性。结论芹菜根提取物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牛胰蛋白酶抑制剂(rBPTI)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BPTI的3个剂量组(分别为3、6、12×104kIU·kg-1)、抑肽酶组(6×104kIU·kg-1)。每天腹腔注射给药,7d后体外注射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各剂量rBPTI可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不同程度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rBPTI对体外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效果同天然BPTI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盐酸氢吗啡酮身体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氢吗啡酮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催促戒断跳跃、大鼠催促戒断和大鼠自然戒断3种实验模型。结果:(1)在小鼠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sc,累积剂量分别为7、70和480mg·kg-1)和吗啡组(sc,累积剂量为480mg·kg-1)小鼠出现跳跃的百分率和跳跃次数及体重下降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在大鼠ig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77.25、154.5和309.0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1030mg·kg-1)的大鼠和sc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14.4、48和51.75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345mg·kg-1)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和体重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在大鼠sc给药的自然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207、310.5和621mg·kg-1)和吗啡组(累积剂量为2070mg·kg-1)大鼠在停用吗啡后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与盐酸吗啡相似,对实验动物无论是ig给药还是sc给药,戒断后都可使动物出现戒断反应,都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茎叶皂甙对实验性心肌坏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西洋参茎叶皂甙(PQS)对应激状态下心肌缺血坏死的保护作用。igPQS50、100mg·kg-1,能明显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降低血清CK、LDH活性。表明PQS具有保护作用。同时PQS能降低血清FFA水平,减少心肌LPO含量。提示其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及对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