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发热待查(FUO)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目前FUO的诊断标准:发热病程≥3周,体温≥38.3℃或入院后行常规检查1周仍未明确病因者[1]。FUO病因错综复杂,临床表现不一,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对FUO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对我院收治的172例FUO病人进行回顾性  相似文献   

2.
原因不明发热 (feverofunknownorigin ,FUO)是临床工作中颇感棘手和经常遇到的问题。 1994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共收治 4 2例FUO ,现回顾性分析发热病因 ,以期对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帮助。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7~ 70岁 ,平均 4 1岁。纳入对象标准均符合FUO诊断标准 ,即发热超过 3周 ,最高体温达 38 5℃以上 ,且住院 1周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1] 。1 2 病因分析1 2 1 确诊方法 本组确诊 37例 ,诊断率 88 1% ;5例经多项检查最终未确诊 ,占 11 9%。 37例中 ,依据病理学及骨髓检查确诊 1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病人病因分布、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方法回顾性比较不明原因发热病人372例和普通发热待查的病人780例。结果 FUO组372例中确诊率为90.3%,病因构成为感染病226例(60.8%),结核病75例(33.2%),风湿免疫病48例(12.9%),肿瘤31例(8.3%),其它33例(8.9%);出院时仍未确诊的36例(9.7%)。普通发热待查组780例中确诊率为98.8%,病因构成为感染病717例(91.9%),风湿免疫病15例(1.9%),肿瘤9例(1.2%);出院时仍未确诊的9例(1.2%)。两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3,P=0.000)。FUO组住院天数(15±12天)长于普通发热待查组(12±9天)(Z=-5.739,P0.05)。FUO组住院花费(13813.84±14720.62元)显著高于普通发热待查组(7014.20±7517.11元)(Z=-7.971,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与普通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普通发热待查组感染性疾病所占比率更高,FUO组中风湿免疫病及肿瘤占有相当大的比率。FUO组的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花费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对符合FUO诊断标准的9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4例经各种检查或特异性治疗确诊85例(90.4%)。病因为:感染性疾病59例(62.8%);肿瘤性疾病9例(9.6%);结缔组织病6例(6.4%);暑热症5例(4.65%);药物热4例(4.3%);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2.1%);出院时仍未确诊9例(9.6%)。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其次肿瘤性疾病,尤其要提高对脑肿瘤的警惕;结缔组织病中风湿热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杨晶  韩晓雯 《临床荟萃》2007,22(8):580-581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临床工作中颇感棘手且经常遇到的问题。FUO的定义即: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1]。我们按上述诊断标准对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收住我院的115例FUO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20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析与降温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观察发热热型和热程变化,评价降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FUO病例202例,进行病因分类,根据体温变化曲线观察热型和热程变化,选择物理和(或)药物降温方式观察降温护理效果。结果202例FUO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95例,肿瘤性疾病52例,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31例,诊断不明24例;发热热型稽留热42例,弛张热69例,不规则热77例,间歇热14例;发热热程<4周84例,>4周118例;患者发热给予降温措施最多例次37次/周,最少3次/周。结论通过对FUO患者体温的连续监测,对热型、热程、病情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为FUO早期诊断和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依据;对收治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非传染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作到传染性疾病不扩散、不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观察发热热型和热程变化,评价降温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FUO病例202例,进行病因分类,根据体温变化曲线观察热型和热程变化,选择物理和(或)药物降温方式观察降温护理效果.结果 202例FUO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95例,肿瘤性疾病52例,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31例,诊断不明24例;发热热型稽留热42例,弛张热69例,不规则热77例,间歇热14例;发热热程<4周84例,>4周118例;患者发热给予降温措施最多例次37次/周,最少3次/周.结论 通过对FUO患者体温的连续监测,对热型、热程、病情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为FUO早期诊断和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依据;对收治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非传染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作到传染性疾病不扩散、不蔓延.  相似文献   

8.
51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特征。方法对517例FUO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病因分布为: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其他疾病及未明确诊断的疾病;确诊病例的疾病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热程有关。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的原因分布存在特征性,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是儿科临床的疑难病症。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周以上,体温≥37.5℃。为了分析、探讨FUO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现对我院1990年4月~1999年8月期间住院的112例FUO进行分析及讨论。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从1990年4月~1999年8月期间以发热为主诉住我院的病例中选择出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12例。其中男6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8岁(3个月~15岁);平均热程4.3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患者主诉多仅为发热,患者就诊时一般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很多病因均可引起发热,因此虽经各种检查及长期密切观察,许多 FUO 病例仍难以确诊。FUO概念最早是由 Petersdorf 和 Beeson 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1],定义为:①持续3周以上发热;②数次体温超过38.3℃;③经过至少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查体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他们的研究发现,FUO 患者中1/3发病原因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有1/3患者病因与肿瘤性疾病有关,另有1/5左右 FUO 患者的病因与结缔组织病有关[2]。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FUO 不仅见于感染性疾病,亦见于许多其它的病因。本研究对近5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诊治的 FUO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迄今,FUO仍是内科临床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此,我们对<中华内科杂志>(以下简称该刊)10年来有关FUO的文献予以复习,并结合我们的体会,对其临床诊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5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和诊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和诊断方法,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选择152例符合FUO病例,对病因和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38例(91.8%)FUO患者通过血清学和(或)细菌学、体液或骨髓、组织活检、手术探查以及观察临床过程和(或)治疗反应获得明确诊断。感染性疾病组占48%(73/152),在感染组中,传染性疾病共27例,占17.8%(27/152),而结核病(肺结核、肺外结核)17例(17/152),占11.2%;肿瘤性疾病占27.6%(42/152),血管结缔组织病占15.1%(23/152),仍有9.2%(14/152)诊断不明。结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一血管性疾病是我院FUO主要原因,在诊断FUO时,应尽可能获得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依据,这样有助于避免误诊、漏诊和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观察发热热型和热程变化,评价降温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FUO病例202例,进行病因分类,根据体温变化曲线观察热型和热程变化,选择物理和/或药物降温方式并观察降温护理效果。结果202例FUO患者中,感染性疾病95例,肿瘤性疾病52例,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31例,诊断不明24例;发热热型:稽留热42例,弛张热69例,不规则热77例,回归热14例;发热热程<4周84例,≥4周118例。感染性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给予降温措施最多37次/周,最少3次/周。结论通过对FUO患者体温的连续监测,对热型、热程、病情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为FUO早期诊断和选择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依据;对收治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例,非传染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才能做到传染性疾病不扩散、不蔓延。  相似文献   

14.
张美英  李文 《临床医学》2004,24(1):36-3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患儿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原因。方法:1997年2月~2003年2月符合发热原因待查的患儿158例,进行跟踪调查并总结分析至明确诊断。结果:158例中明确诊断146例,确诊率为92.4%。未明确诊断12例(7.6%).最终确诊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检查119例,占75.3%,组织检查10例,占6.3%,骨髓检查12例,占7.6%,影像学检查5例.占3.2%,其中感染性疾病83例(52.5%),结缔组织病36例(22.2%),恶性肿瘤17例(10.8%),其他疾病10例(6.3%)。结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主要病因,呼吸道感染是第一位的,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检查时FUO的诊断很重要.合理使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及组织病理活检对明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秦军  高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5):6082-6083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和诊断方法,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选择我院152例符合FUO病例,对病因和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38例(91.8%)FUO患者通过血清学和(或)细菌学、体液或骨髓、组织活检、手术探查以及观察临床过程和(或)治疗反应获得明确诊断。感染性疾病组占48%(73/152),在感染组中,传染性疾病共27例,占17.8%(27/152),而结核病(肺结核、肺外结核)17例(17/152),占11.2%;肿瘤性疾病占27.6%(42/152),血管结缔组织病占15.1%(23/152),仍有9.2%(14/152)诊断不明。结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是我院FUO主要原因,在诊断FUO时,应尽可能获得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依据,这样有助于避免误诊、漏诊和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明原因发热(FUO)人群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306例FUO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FUO病例中,感染性疾病202例(66.0%),为FUO的首要病因;风湿免疫类病38例(12.4%);肿瘤性疾病20例(6.5%);其他疾病22例(7.2%);到出院时原因仍未明24(占7.8%)。306例FUO患者中病原学总的阳性率为72.5%,病原菌培养的阳性率为34.6%,病原体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43.5%,血病原体核酸的阳性率为6.2%,标本涂片镜检查病原体阳性率为18.3%,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中病原体阳性率为1.6%。306例FUO患者中总的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4.1%。将风湿免疫病、肿瘤性疾病、其他疾病和最终仍原因不明合并成非感染组,与感染性疾病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病原学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χ2=24.9,P0.01);病原学检出的阳性率中细菌的阳性率最高,为57.5%,其中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22.9%,其次为病毒,为48.3%,真菌的阳性率为11.1%,支原体的阳性率为8.8%,衣原体的阳性率为6.5%,寄生虫的阳性率为1.0%。可疑的感染灶中,肺部最常见(45.4%),其次是淋巴结(12.4%),然后是血液(4.2%),少见的感染部位有腹腔(1%)、胆道(1%)、肝脏(0.7%)、颅内(0.7%)、心内膜(0.7%)、泌尿道(0.3%),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找不到可疑的感染灶(11.4%)。结论 FUO的诊治过程中,病原学的检查的意义在于,阳性结果能够提示感染的相关诊断,尤其是结合感染灶时;阴性结果可以协助排除感染的相关情况,为确诊感染以外的疾病提供相关的证据。在FUO中,无论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因是感染因素还是非感染因素,都需要完善病原学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原学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不明原因发热118例病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  张云辉  杨芸 《新医学》2010,41(2):110-11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18例FUO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记录其诊断结果及诊断手段,归纳病因谱,总结非典型病例的诊疗经过。结果:118例患者中确诊110例,确诊率93.2%,病因未明8例(6.8%)。明确诊断的110例FUO患者病因谱中,感染性疾病72例(65.5%),其中细菌性感染47例、病毒性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感染5例;非感染性疾病38例(34.5%),其中恶性肿瘤19例、风湿性疾病12例,其他7例。经血清学或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者45例(40.9%),骨髓穿刺及腰椎穿刺明确诊断17例(15.5%),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7例(24.5%),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6例(5.5%),临床综合诊断、经验性治疗明确诊断23例(20.9%)。结论:FUO患者的病因复杂,其中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病因。对于FUO患者的诊断检查应程序化,临床医生除常规检查外,还需及时、反复地进行相关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其存在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发热与临床上的许多疾病有关,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FUO)的主要原因,几乎占临床发热的一半以上[1,2].国内几篇300例以上长期发热患者人群的感染性疾病占31.9%~72.7%[3-5],2009年发表的一篇1854例的文章报道感染性疾病占FUO的比例为62.73%[6].按不同标准分类如下:根据感染病原体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等;根据感染病灶可分为局灶感染和全身多系统感染;根据发热时程分为短期发热(小于4周)、中长期发热(大于4周).本文就发热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从病因分布、诊断手段和思路等方面的体会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发热126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2~2007-10间在我院住院并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中经多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119例,确诊率为94.44%.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64例(50.79%),其中结核20例(占感染病例的31.25%);肿瘤疾病31例(24.6%);结缔组织疾病20例(15.87%);其他疾病4例(3.17%);病因未明者7例(5.56%). 结论 感染性疾病仍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肺外结核是其中的主要病种.肿瘤性疾病中以淋巴/血液肿瘤为主,结缔组织病中成人斯蒂尔病(AOSD)有明显增多.FUO诊断检查应程序化,及时进行细菌学培养、B超和CT检查.必要时给予多次穿刺、活检术及创伤性检查,有助于病因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收治的187例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例。结果 187例FUO病例最终确诊175例,确诊率93.6%。其中感染性疾病130例,占69.5%(130/187);血管结缔组织疾病18例,占9.6%(18/187);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15例,占8.0%(15/187);其他12例,占6.4%(12/187);出院时仍未确诊l2例,占6.4%(12/187)。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远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其中结核病例数占第一位;而非感染性疾病中,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反复的体格检查,辅以必要的化验检查,大部分FUO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