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RP/Alb)对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83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计算CRP/Alb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CRP/Alb组(CRP/Alb<0.4,n=64)和高CRP/Alb组(CRP/Alb≥0.4,n=19),采用Cox回归分析CRP/Al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CRP/Alb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高CRP/Alb组(77.1% vs 30.7%,χ2=20.954,P<0.001),3年总生存率亦高于高CRP/Alb组(87.4% vs 36.1%,χ2=22.5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Alb≥0.4是影响ENKT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4.163,95%CI:1.899~9.128,P<0.001)和总生存期(HR=4.424,95%CI:2.026~9.66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危ENKTL患者和中高危ENKTL患者中,低CRP/Al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高于高CRP/Alb组(P<0.05)。结论 高CRP/Alb的早期ENKTL患者接受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和评价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21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n=133)和验证组(n=8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并建立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符合度,Kaplan-Meier 曲线评估模型的实用性,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训练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5%、40.91%、26.99%,验证组分别为66.29%、48.10%、24.59%,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921, 95%CI:1.136~3.251)、丙肝抗体阳性(HR=4.545,95%CI:1.700~12.149)、HBV-DNA≥102 IU/mL(HR=1.993,95%CI:1.209~3.284)及血清前白蛋白(HR=0.996,95%CI:0.993~0.999)为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C-index 分别为 0.649(95%CI:0.588~0.710)、0.641(95%CI:0.556~0.724),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采用列线图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无瘤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 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测模型可预测PLC射频消融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对患者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胰腺切除术的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化疗后检测SII,依据ROC曲线确定SII最佳临界值(885)分为SII>885组(n=37)和SII≤885组(n=58),采用Cox回归评估SII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SII与肿瘤大小、胆道引流、术前CA19-9水平有关(P<0.05)。SII≤885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SII>885(43.1% vs 18.9%,P=0.01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肿瘤大小>3 cm(HR=1.367,95%CI:1.227~2.215,P=0.031)、CA19-9>37 IU/mL(HR=1.292,95%CI:1.132~1.931,P=0.011)及SII>885(HR=1.451,95%CI:1.327~2.431,P=0.021)是影响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SII高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且SII>885提示PDA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s,EMD)和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e antigens,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BCMA?CAR?T治疗的24例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输注BCMA?CAR?T细胞后观察和监测治疗反应和毒性;比较有无EMD以及Tregs水平高低组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持续缓解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RRMM患者输注BCMA?CAR?T细胞2个月内,ORR为87.5%,其中无EMD患者的ORR优于EMD患者(P=0.038),Tregs水平高低不影响患者的ORR(P=0.876);EMD及Tregs水平异常增高均降低患者的中位DOR(P=0.004,0.001)。EMD患者的OS率和RFS率均低于无EMD患者(60.0% vs 84.2%,P=0.013;40.0% vs 57.9%,P=0.007)。Tregs水平异常增高患者的OS率与Tregs水平正常或较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RFS率明显降低(40.0% vs 77.8%,P=0.01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EMD患者的OS和RFS均较无EMD患者短(HR=8.465,95%CI:1.150~62.315,P=0.036;HR=5.569,95%CI:1.332~23.285,P=0.019),Tregs水平异常增高患者的RFS也较Tregs水平正常或较低患者短(HR=8.806,95%CI:1.088~71.282,P=0.017)。有无EMD组及Tregs水平高低组患者在BCMA-CAR-T细胞治疗中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有EMD的RRMM患者,BCMA?CAR T细胞治疗效及生存均较无EMD患者差,异常Tregs可能是其复发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含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IRI方案对Ⅳ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的差别与K-ras基因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18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临床因素差别和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期。结果 118例患者中,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K-ras突变型患者PFS及OS较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患者延长(P=0.048;P=0.037),ORR及DCR较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别(P=0.961;P=0.931)。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K-ras野生型患者ORR、DCR、PFS及OS较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别(P=0.900;P=0.802;P=0.738;P=0.904)。结论 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较FOLFIRI方案对K-ras突变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更有优势,而对于K-ras野生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含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IRI方案疗效及预后情况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MB)与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20年3月25日。RevMan5.3和STATA15.0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2项研究,共计1209例患者。结果提示TMB显著提高PD-1/PD-L1抑制剂治疗过的NSCLC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HR=0.54, 95%CI: 0.42~0.70, P<0.001),但TMB却降低客观缓解率(ORR)(OR=4.41, 95%CI: 2.54~7.63,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MB对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CTLA-4抑制剂或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价值显著。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未观察到显著的发表偏倚。结论 高TMB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FS的提高,但对OS、ORR及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全性淋巴结清扫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并联合参考文献追查,采用Meta分析分析患者生存状态。结果 纳入1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完全性淋巴结清扫组与淋巴结观察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HR: 0.99, 95%CI: 0.86~1.14, P=0.89)、无复发生存(HR: 0.89, 95%CI: 0.72~1.08, P=0.24)和无远处转移生存(HR: 1.03, 95%CI: 0.89~1.20, P=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完全性淋巴结清扫不能为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并探讨新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20年收治的Ⅰ/Ⅱ期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探讨新的评价指标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Ⅰ/Ⅱ期ENKTL患者7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1岁,男女比例为2.1∶1。Ann Arbor 分期Ⅰ期48例(64.0%),Ⅱ期27例(36.0%);CA新分期Ⅰ期33例(44.0%),Ⅱ期4例(5.3%),Ⅲ期38例(50.7%)。一线化疗方案主要包括P-Gemox及MESA方案,患者总体CR率为42.7%,PR率为14.7%。其中,使用MESA方案的患者的Ann Arbor分期Ⅱ期、Ki-67≥65%、CA分期Ⅲ期和B症状的人数占比较多。难治/复发患者39例(52.0%),13例患者使用PD-1单抗±西达苯胺,缓解后继续原方案维持治疗的8例患者的2年PFS及OS均为10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个月,2年及5年的OS率分别为95.0%和70.7%。单因素分析显示,EBV-DNA水平(P=0.002,P=0.002)是预后不良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水平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P=0.005)与预后负相关。结论:CA分期及PINK-E评分能较好地进行ENKTL分层。除高EBV-DNA拷贝数之外,高PLR可能成为预后不良的新指标。P-Gemox方案或MESA方案改善了高龄、B症状、鼻外发病部位患者的预后,新药如PD-1单抗或西达苯胺为难治/复发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接受GELOX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3年间收治的74例ⅠE—ⅡE期ENKTL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及有无放疗分为3个组,A组47例为首选GELOX化疗后根治性放疗,B组10例为其他方案化疗改用GELOX挽救后放疗,C组17例为接受GELOX方案化疗后未放疗。全组化疗中位3周期,放疗中位剂量54.6 Gy分20~30次。结果 全组化疗后CR率33.8%(其中放疗后为90%),2年OS和PFS分别为88%和79%。A+C组的疗后CR率、2年OS和PFS分别为73%、92%和84%。A组的2年OS和PFS (96%和84%)均高于B组(50%和45%)和C组(47%和40%,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LDH水平升高和化疗后无缓解是OS和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局部广泛侵犯也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无缓解是OS及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ENKTL患者接受GELOX诱导化疗结合根治性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但该方案用于单纯化疗和挽救化疗的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采用以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ENKTL 36例。20例Ⅰ、Ⅱ期患者采用VLD方案联合放化疗,16例III、IV期患者行改良SMILE方案化疗,其中4例化疗后接受序贯受累野放疗。 结果 36例患者中35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54.3 %(19/35),总有效率为68.6 %(24/35)。中位随访13.5个月(3~31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82 %,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65 %。近期疗效评价有效的患者1年生存率(93 %)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80 %)均优于对治疗无应答的患者(35 %、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9,P = 0.000; χ2=8.216,P= 0.00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性死亡。 结论 以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ENKTL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L-ASP用于一线治疗ENKTL的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值得开展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含吉西他滨的联合方案和CHOP样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39例初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11例采用含吉西他滨联合方案,28例采用CHOP样联合方案.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组CR 5例,PR 3例;CHOP样组CR 8例,PR 5例;两组CR率和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3,P=0.073);两组预计3年OS率(75%比33%)、3年PFS率(70%比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6,P=0.018;χ2=3.924,P=0.0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P=0.018)、乳酸脱氢酶(LDH)升高(P=0.007)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升高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RR=6.331,95%CI2.339~17.136,P<0.001),采用含吉西他滨方案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RR=0.101,95%CI0.023~0.452,P=0.003).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含吉西他滨联合方案较CHOP样联合方案可延长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1年6月21日至2016年5月30日,我科收治的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共73例入组,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组(GL组)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比较两方案在平均化疗周期数、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化疗周期数GL组(4.73±1.305)周期,GP组(4.03±1.341)周期,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R、DCR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127)。GL组中位PFS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5.722~6.278个月),GP组5.0个月(95%可信区间4.209~5.791个月),P=0.414,无统计学差异。GL组中位OS为10.0个月(95%可信区间8.675~11.325个月),GP组9.0个月(95%可信区间8.296~9.704个月),P=0.308,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中,GL组轻中度血小板降低较多(P=0.006),GP组有较多的轻中度肝功能异常(P=0.007)、中重度恶心(P=0.043)及中重度呕吐(P=0.019)。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L方案对于初治失败的卵巢癌患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可达到与GP方案类似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GP方案轻,但需要注意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 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 9/L组(98例)和ALC≤1.5×10 9/L组(86例)。与ALC≤1.5×10 9/L组比较,ALC>1.5×10 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 P<0.05)。ALC>1.5×10 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 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 9/L与≤1.5×10 9/L相比的 RR为0.634(95% CI 0.398~1.008, P=0.050),对于PFS, RR为0.625(95% CI 0.406~0.962, P=0.033)。 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UADT ENKTCL)放疗联合以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3—2020年间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67例早期UADT ENKTCL患者,其中放疗或联合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为主要方案化疗的 229例,单纯放疗或化疗的 38例。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5年OS、PFS分别为67.2%、61.5%;放化综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1.7%、35%、49%(P<0.001),5年PFS分别为66%、35%、28%(P<0.001)。放化疗患者基于NRI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5年OS分别为93.3%、64.3%(P<0.001),5年PFS分别为91.1%、56.7%(P<0.001);放疗剂量≥50Gy、<50Gy组 5年OS分别为72.4%、55.7%(P<0.001),5年PFS分别为68.3%、36.5%(P<0.001)。预后不良组化疗周期数≥4个、<4个的 5年OS分别为65.5%、59.2%(P=0.049),5年PFS分别为60.7%、50.6%(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ECOG≥2分、超腔、单纯放疗、NRI≥1分、EB病毒-DNA≥2750 copies/ml、放疗剂量<50Gy,化疗周期数<4个为 5年OS及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CHOP类化疗方案仅为P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腔、ECOG≥2分、放疗剂量<50Gy均为OS和PFS的预后不良因素(均 P<0.05),Ⅱ期为O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 早期低危UADT ENKTCL预后良好;足够剂量的扩大受累野放疗是早期UADT ENKTCL根治性手段;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能改善早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预后;足疗程化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的远期生存,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均能较好的改善早期UADT ENKTCL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The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ENKTL) shows high local or systemic failure rates whenradiotherapy (RT) is taken as the primary treatment, suggesting a role for chemotherapy (CT) added to RT forthis disease. However, the appropriate mode of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CMT) has not been fully defined.A total of one hundred and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ENKTL receiving sandwich CT with RT were reviewed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August 2012. The primary endpoints were the response rat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the relapse rate. After the initial CT, there were 84 (69.4%) patients in CR,22 (18.2%) patients in PR, 9 (7.4%) patients in SD, and 6 (5%) patients in PD,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RT,the CR, PR, SD, and PD rates for all patients were 90.9% (n=110), 1.7% (n=2), 4.1% (n=5), and 3.3% (n=4),respectivel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2.3 months (3.5~112.3 months), the 5-year PFS was 74.7% (95% CI70.4%~79.0%), and 5-year OS was 77.3% (95% CI 67.9%~86.7%).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documented in25 (20.7%) patients. The rates of systemic failure, local failure, and regional failure were 18.2%, 5.8%, 1.7%,respectively. Twenty death events (16.5%) were observed for the entire group of patients (18 deaths related toPD). Furthermore, CR to the initial CT and low Korean Prognostic Index (KPI) can independently predict longPFS and OS. The sandwich CMT achieved an excellent outcome for localized ENKTL with acceptable toxicity.We recommend it can be applied as the optimal choice for localized ENKT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旨在探索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口服阿帕替尼250mg/d,直到放疗结束、经影像学评估为完全缓解、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或死亡。在所有具有完整基线和安全性数据的患者中评估基线特征、客观反应率(ORR)和不良反应事件。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ORR为85%(95%CI为72%~98%),中位PFS为17.9个月,2年OS率为62%(95%CI为48%~80%)。近期疗效为无效(HR=0.035,95%CI为0.02~0.652,P=0.025)是OS较差的独立影响险因素,近期疗效为无效(HR=0.104,95%CI为0.017~0.633,P=0.014)和淋巴细胞减少(HR=17.539,95%CI为2.040~150.779,P=0.009)是PFS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常见不良反应(>60%)为淋巴细胞减少症(76%)、白细胞减少症(68%)和放射性黏膜损伤(65%)。最常见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症(49%)。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头颈部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可控。对于晚期患者,近期疗效和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