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表明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患者除有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心脏损害外 ,还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表现为具有免疫特性的某些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通过对30例CHF患者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alpha ,TNFα)及白细胞介素 10 (interleukin 10 ,IL 10 )的测定 ,探讨CHF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 10的变化及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为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防治提供临床实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CHF组 3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2~ 73(6 0 …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及狼疮肾(L N)和非 L N两类 ,采用 EL ISA法测定其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结果  SL E患者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和 SL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L N患者血清 SIL- 2 R,IL- 6 ,IL- 8则高于非 L N组 (P<0 .0 5 )。结论 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免疫系统网络的紊乱 ,导致免疫损伤。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 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和Th2 细胞因子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5 (IL -5 )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 -2R与IFN -γ、IL-4、IL -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 -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 (P <0 0 1 ) ;而IFN -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 <0 .0 1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 -4和IL -5的浓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2 5和 0 .5 95 ,P <0 .0 1 )。与IFN -γ浓度呈负相关(r=-0 .5 80 ,P <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 细胞 ,并释放Th2 细胞因子 ,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 ;Th2 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氯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 :选择CHF患者 76例 (CHF组 )和健康体检者 3 8例 (对照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浓度 ;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沙坦组各 3 8例 ,4周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 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不同基础病所致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CHF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 (P <0 .0 1) ;氯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细胞因子的浓度 (P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在慢性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氯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最适宜浓度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6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A组,2 mg.L-1;B组,3mg.L-1;C组,4 mg.L-1),并于诱导后(T0)、停CPB即刻(T1)、CPB后30 min(T2)、60 min(T3)和3 h(T4)5个时间点抽取未抗凝静脉血8 mL,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
进行梯度离心,从获得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 cDNA,PCR 后电泳扫描求积,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水平。 结果:CBP前3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3组患者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升
高,并在CPB后30~60 min达到高峰,T1、T2、T3和T4组细胞因子水平与T0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能抑制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释放
,减少炎症反应,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应用丙泊酚实行CPB心脏手术的理想靶控浓度为3 mg?L-1。  相似文献   

6.
甄联华  林爱珍 《微创医学》2006,25(3):387-388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前后TNF、IL-1β、IL-2、IL-6、IL-8的水平变化,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在肝衰竭患者肝细胞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评价人工肝疗效中的意义.方法47例肝衰竭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测定其血清中TNF、IL-1β、IL-2、IL-6、IL-8的浓度水平.结果47例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TNF、IL-1β、IL-6、IL-8在人工肝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IL-2显著上升(P<0.05).结论TNF、IL-1β、IL-2、IL-6、IL-8在肝衰竭患者肝细胞的损害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其水平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人工肝疗效的良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在帕金森病 (P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D组 ( 3 0例 ) ,其他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组 (OND) ( 2 2例 ) ,正常对照组 (HC) ( 2 4例 )血清中TNF α的浓度和IL 6的质量浓度。结果 :PD患者血清中TNF α浓度〔( 1 3 .83± 4.47) pmol/L〕与OND组〔( 1 7.5 3± 7.2 5 )pmol/L〕、HC组〔( 1 6.5 7± 3 .0 5 )pmol/L〕比较均明显降低 (P <0 .0 5 )。PD患者血清中IL 6质量浓度〔( 1 1 2 .80± 2 5 .1 3 ) μg/L〕与OND组〔( 1 78.5 3± 42 .78) μg/L〕、HC组〔( 1 3 6.2 2± 1 7.40 ) μg/L〕比较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 )。PD组间比较 ,其结果与年龄、病程及分型无关。本研究结果表明PD患者存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改变 ,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免疫学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目前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有关 ,已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白细胞介素6 (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密切相关。另有报导认为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但是IL- 6、IL - 8与NOS关系的报导并不多见。为了揭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的表达 ,以及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机制 ,设计本研究。方法 :对 3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粘膜标本及 10例正常结肠粘膜标本进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IL - 6mRNA ,IL - 8mRNA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分析。结果 :3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粘膜标本IL - 6mRNA有 2 8例阳性 (83% )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IL - 8mRNA有 2 7例阳性 (79% )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iNOS阳性 30例 (88% ) ,与对照组比较增高 (P <0 .0 5 )。结论 :细胞因子 (IL- 6 ,IL - 8)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是iNOS活性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多种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同样在其病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检测了 3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2 9例健康人的血清IL - 6的含量 ,旨在探讨IL - 6含量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 11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31例 (诊断符合类风湿病学会 1987年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10例 ,女2 1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8例对照组和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 6周前后的IL 2、IL 6及sIL 2R、sIL 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2、6及sIL 2R、sIL 6R水平 (分别为 :2 3 .94± 10 .0 5 ,60 .5 1± 3 2 .12 ,18.0 8± 3 .63 ,2 5 .2 1± 2 .0 2 )显著升高 ( P <0 .0 5 ) ,治疗后sIL 2R及IL 6水平仍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2及sIL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 ,血浆IL 2及sIL 6R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2、IL 6及sIL 2R、sIL 6R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 ,氯氮平可能对该功能紊乱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腹腔液中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从 3 2例内异症患者 (轻度组 13例 ,为Ⅰ ,Ⅱ期 ,重度组 19例 ,为Ⅲ ,Ⅳ期 )和 19例对照者 (对照组 ,为行输卵管结扎术和吻合术患者 )的腹腔液中获取自然杀伤细胞 ,同时收集上清液。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NK细胞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内异症轻度组和重度组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 (P <0 0 1) ,轻度组和重度组IL -6,IL -8及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 (P <0 0 1)。结论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免疫功能紊乱 ,NK细胞活性受损 ,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产生过量 ,且NK细胞活性受损程度及产生细胞因子的量随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增高 ,可能共同参与内异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新疆 35例正常人、 5 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IL - 2受体 (IL - 2 R)、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值。 结果:新疆食管癌患者 IL - 2 R、IL - 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均 <0 .0 5 ) ,食管癌患者呈免疫抑制状态 ;患者自身术前、术后 1周比较发现 TNF- 2水平明显下降 ,而 IL - 6水平明显上升 (P均 <0 .0 5 )。结论:食管癌患者呈免疫抑制状态 ,手术切除肿瘤对患者是一个应激 ;1周内患者的免疫水平较紊乱 ;如何科学选择免疫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h1型细胞因子在先兆子痫中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15例先兆子痫患者及 15例正常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orcell,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γ干扰素 (IFN γ)产生水平。结果 :先兆子痫患者IL 2 (2 79.0± 12 3.7pg/ml)及IFNγ(46 6 .9± 16 5 .4 ) pg/ml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著 ,均为P <0 .0 0 1;两者成显著正相关 ,r为 0 .6 2 6 ,P <0 .0 1;且IL 2与IFNγ产生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6 19及 0 .6 5 9,均为P <0 .0 1。结论 :先兆子痫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亢进 ,且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甄联华  林爱珍 《医学文选》2006,25(3):387-388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前后TNF、IL-1β、IL-2、IL-6、IL-8的水平变化,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在肝衰竭患者肝细胞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评价人工肝疗效中的意义。方法47例肝衰竭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测定其血清中TNF、IL-1β、IL-2、IL-6、IL-8的浓度水平。结果47例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TNF、IL-1β、IL-6、IL-8在人工肝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IL-2显著上升(P〈0.05)。结论TNF、IL-1β、IL-2、IL-6、IL-8在肝衰竭患者肝细胞的损害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其水平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人工肝疗效的良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樊平申  孙忱  刘玉峰 《医学争鸣》2003,24(10):928-93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系统性硬皮病(PSS)和皮肌炎 (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在治疗前后含量变化的意义 .方法 :用夹心ELISA法及 3H TdR掺入法检测了临床确诊的结缔组织病 6 0例 (SLE ,PSS ,DM各 2 0例 ) ,并选 30例正常人作对照 .从中选取 30例住院结缔组织病患者 (SLE ,PSS ,DM各 10例 )经临床治愈后 ,采用相同方法检测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的变化 .结果 :sIL 2R ,IL 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水平的存在于SLE ,PSS ,DM患者血清中 [sIL 2R (kU·L-1) :4 6 6± 198,4 2 1± 192 ,4 12± 174vs118± 5 4 ,P <0 .0 1;2 2 .5± 6 .0 ,2 0 .6± 5 .9,18.8± 4 .0vs9.6± 1.8,P <0 .0 1].SLE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较不伴肾功能损害者明显升高 [sIL 2R (kU·L-1) :5 99± 12 3vs 4 30±79,P <0 .0 5 ;IL 6 (kU·L-1) :2 5 .1± 6 .5vs 18.2± 4 .6 ,P <0 .0 5 ].患者血清中sIL 2R与IL 6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 =0 .5 86 ,0 .6 4 3,0 .5 75 ,P <0 .0 5 ) .治疗后较治疗前sIL 2R及IL 6活性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SLE ,PSS和DM患者血清sIL 2R和IL 6明显升高 ,两者呈正相关 ,而伴肾功明显损伤者升高更明显 ,治疗后则明显降低 .  相似文献   

16.
冠脉搭桥术对患者体内IL-6、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 IL - 6、IL - 1 0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 ELASA方法对 1 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静脉血中细胞因子 IL - 6、IL - 1 0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冠脉搭桥术前、术中及术后血中细胞因子 IL - 6和 IL - 1 0的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 ( P<0 .0 0 1 )。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此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8例ICVD患者血清IL -8和IL -6含量。结果 ICVD组发病初血清IL -8、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CVD患者发病 1周内血清IL -8、IL -6浓度明显高于发病 1周后 (P <0 .0 1) ;而且大面积脑梗塞者较小面积脑梗塞者高 (P <0 .0 1)。结论 脑缺血损伤引起IL -8、IL -6的表达 ,而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则与脑缺血的缺血面积大小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 (EHF)为EHF病毒直接侵犯和免疫作用引起的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多种组织脏器损害。临床以发热、低血压、充血、出血、肾脏损害等为主要表现。我科收治的EHF患者 6 1例均做了肝功能检查 ,发现发热期谷丙转氨酶 (ALT)均有异常 ,说明EHF病毒可引起肝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1例EHF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5例 ,女 6例 ;年龄 18岁~ 6 2岁 ,平均 35 2岁 ;职业 :工人 5 2例 ,农民 7例 ,学生 2例 ;临床分型 :轻型 2 9例 ,中型2 4例 ,重型 5例 ,危…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IL-1β,IL-6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峰  屈秋民  韩建峰  乔晋  杨华  武成斌 《医学争鸣》2004,25(16):1496-149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IL 1 β,IL 6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健康老人各 2 8例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1 β ,IL 6含量 .结果 :血清IL 1 β含量AD组(2 4± 1 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7± 5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血清IL 6含量AD组 (4 9± 2 3ng/L)虽高于NC组 (4 4± 2 3ng/L)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严重程度AD组之间血清IL 1 β,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AD患者血清IL 1 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而外周IL 6水平与AD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IFN-γ、IL-2及IL-4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4水平.结果CA患者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P<0.01);C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CA短病程组(P<0.01).结论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长病程患者更明显,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