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 为使博物院文创开发过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移动互联网媒介下的用户消费行为模型,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开发新路径。方法 结合SICAS模型及相关案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用户消费决策路径,探索构建在新的用户消费模式下博物馆IP塑造及其文创开发新路径。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开发建设要以用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馆藏文化塑造的IP为核心。通过IP挖掘、塑造、强化、设计再开发逐层递进,同时借助互联网思维及数字化媒体技术,构建博物馆文创消费服务系统,建立博物馆文创与消费者间友好的互动关系,打通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扩宽文创消费渠道,实现文创开发过程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正向循环,为博物馆文创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潇  周欣越 《包装工程》2022,43(10):183-189
目的 通过分析“新文创”时代下文化IP的消费模式、商业模式、社会价值,为文化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文化IP体系。方法 以“新文创”为背景,分析国内外文化IP的研究成果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文化IP价值演进,以及文化IP开发、运营、传播渠道的发展模式,进行文化IP体系构建研究。结论 通过建立文化IP基因数据库、搭建用户模型库、文化基因符号提取与转化、文化IP孵化路径、打造文化IP全产业链5个维度,逐步构建文化IP体系。以“新文创”为核心的文化IP,将以一种更为严谨、系统的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基于“新文创”视角下的文化IP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娟  张儒麟 《包装工程》2020,41(12):132-138
目的总结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设计趋势和设计原则,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来总结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式和现状,结合"设计3.0"时代下的产品属性评价标准,运用设计管理、用户研究和品牌文化等设计理论方法,归纳现有产品的设计优缺点,最后总结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趋势,通过案例设计来具体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产品应具有的文创产品属性。结论随着互联网技术、资源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设计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也应加强体验性和故事性,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品牌营销,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在实现文化价值的同时获得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4.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落实,博物馆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传播优秀文创设计,使公众在消费中感受博物馆文化魅力,承担传承藏品文化的责任。本文主要研究南京地区博物馆,阐述"互联网+"时代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与创新,分析当下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座主要反映湖南区域文明的大型历史艺术及展示、传承湖湘历史和文化重要窗口的湖南省博物馆,担负着传播文化职责重任。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服务设计理念,以湖南省博物馆为案例研究对象,就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从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探寻博物馆文创产业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建设移动端应用"数字化博物馆及博物馆文创个性定制服务"的构想与实践,同时为传统博物馆在新时代的转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英雄联盟》“山海绘卷”新文创IP角色为个案研究,探讨数字原生代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新文创IP角色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年轻群体的审美意趣、文化认同与价值趋向特征。方法 运用Python软件收集在线评论数据,采用Nvivo2.0分析工具进行3级编码,以扎根理论的叙述逻辑,构建用户情感感知模型。结果 归纳出审美造型、沉浸体验、文化特征3个类属是影响数字原生代对于传统文化情感感知认同的核心因素。结论 通过把握数字原生代的审美特征,强调数字赋能下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实现以文化认同下的情感共鸣,对于加强数字新文创IP角色设计情感体验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在多元化媒介平台中发挥着激活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全程创意生产观视角出发,设计与传播可以作为文创产品意义生发一体两翼的生命全程。基于三元传播模式的符号学分析框架,当前那些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的开发经历了文化故事的创意编码、创意生产的融媒体创新以及文创IP的体系构建等三重路径,最终激发文化创意在文创产品生产端、传播端和消费端的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9.
刘鑫  周欣越 《包装工程》2024,45(2):444-451, 471
目的 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为核心,提取、构建传统节日IP设计因子,并转化为形象设计应用的新路径,以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方法 分析用户在节日活动时的具身认知发展特征,构建具身认知与我国传统节日IP设计关联的感知层、行为层和情境层,转化为节日文化设计因子。以春节为例,利用春节的文化内容为设计来源,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春节IP设计及IP文创设计中。结果 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具身认知设计方法研究,开展我国传统节日IP形象设计与IP文创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我国传统节日IP的设计研究,是建立在我国人民对传统节日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下进行的,有助于探索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苟敏  周睿  费凌峰 《包装工程》2019,40(24):235-242
目的针对当前民众对成都水文化认知度比较低的问题,弘扬成都水文化,探索新文创时代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策略。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设计分析,剖析当前互联网领域新兴的"新文创"战略对水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契机,提出适合文博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水文化设计转化具体方式。结论根据"新文创"时代以IP塑造为核心的创意特征,提出将成都水文化纳入"天府文化"进行软实力提升和城市文化构建,剖析成都水文化在体系开放性、载体多元性、视觉体验性和情感共鸣性等方面的文化IP打造策略。以"新文创"的发展视野来打造和开发成都水文化的系列文博创意产品,对于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文化品质和文化软实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现代设计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即并行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和智能设计技术。围绕着设计现念和方法的彻底转变与更新,按照设计模式、设计观念和设计自动化等三个方面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即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并行、绿色与智能将是未来设计系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蒋雯 《包装工程》2010,31(2):130-134
从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当前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的发展现状,说明工业设计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的研究,工业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面向设计思维本身和思维对象,中心是设计本身;工程设计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对设计过程的建模,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面向设计思维的模拟,中心是设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 has established a place for itself in a phenomenally short time. I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useful service. But it is also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its full potential as a service to a society going through a series of tremendous transformations.

To be human a man must understand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by the arts of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