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带状疱疹和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采取对症护理,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硼替佐米整个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1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监护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5例骨髓瘤患者中有4例完全缓解(26.7%),11例部分缓解(77.3%)。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感觉异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患者均完成药物治疗。结论对于应用硼替佐米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只有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治疗安全;而耐心、细致的护理对于硼替佐米治疗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治疗期间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预防及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在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低血压,1例病人出现乏力,3例出现不同症状的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3例出现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显著,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硼替佐米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谭怡 《华西医学》2014,(4):637-640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时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月,对2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案进行治疗,给药时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做到准确给药,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26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进展,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操作方便,患者痛感小,通过正确的给药方法,准确的给药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药物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20例病人有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轻微反应。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疲乏、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带状疱疹。[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能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6.
曹筱佳 《华西医学》2012,(2):194-196
目的总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药物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4月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等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低血压和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采取对症有效的护理方法,使治疗安全顺利进行。结果 9例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反应1例,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硼替佐米时,要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予以对症处理,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敏 《全科护理》2013,(24):2243-2244
通过对20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的治疗过程及临床症状观察,探讨硼替佐米在治疗MM病人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2007-2010年在10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0例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明显减轻,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MM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MM发病率逐年增加,年发病率已接近1/10万,MM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2位的血液病恶性肿瘤。硼替佐米作为一种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传统上硼替佐米均为静脉推注使用,患者必须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治疗,无形中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压力,同时静脉注射硼替佐米后外周神经病变的不良反应高发,给部分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带来困难。Moreau等[2]探索了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取得了与静脉注射使用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近年来有研究证明[3],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能降低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明显提高。目前,我国也开始应用皮下注射方法给药,本文就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后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第一代蛋白酶体抑制药,主要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来抑制单克隆浆细胞的增殖。作为目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首选药物,硼替佐米疗效明显,但不良反应也明显,主要为外周神经炎及消化道症状,常见恶心、便秘等,严重时继发肠梗阻~([1])。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骨髓瘤病人在使用硼替佐米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应用硼替佐米治疗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监护并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乏力、消化道反应、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患者均完成药物治疗,其中1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7-0072-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移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对一例初发的中年男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反应停(VTD)的方案进行化疗,获得缓解后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应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即获得完全缓解;完成4个疗程化疗后成功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完成6个疗程化疗后,进入维持治疗,至今已完全缓解17个月。治疗过程中除恶心、呕吐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用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不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  相似文献   

13.
李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00-1901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案治疗MM 11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骨髓抑制7例,神经毒性反应2例,转氨酶升高2例。结论临床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时,应及时发现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置。  相似文献   

14.
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部分淋巴瘤,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感觉神经病变、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感染及疲劳等。目前国内外关于硼替佐米对听神经影响的报道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长期应用硼替佐米后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出现双侧听力严重受损、重度神经性耳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男,61岁,因骨痛2个月余于2019年8月10日入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给予标准剂量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进行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应用4个疗程VRD化疗后患者自觉听力下降,但仍完成9个疗程化疗。采用V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维持治疗5个疗程后出现听力进行性下降明显,双耳均达到重度神经性耳聋。后加用维生素B1及甲钴胺治疗4个月,患者自觉听力较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我们观察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多数为轻、中度,易于控制,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1-2]).目前国内外有关硼替佐米导致严重肺损伤的研究较少~([3-8]).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采用VD(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06例MM患者中5例出现与硼替佐米相关的严重肺损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7例初治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另3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1例同时加用米托蒽醌和沙利度胺治疗。结果显示,根据EMBT标准判定疗效,7例初治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3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总缓解率(CR+PR)80%。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出现腹泻,1例足部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发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治疗相关的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集束化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分级评估、调整硼替佐米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改进注射流程、尽早使用神经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何东  牛挺 《华西医学》2012,(2):197-202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中老年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预后相对较差,常规化学疗法(化疗)疗效欠理想。硼替佐米作为一种新药,属于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全新的机制达到抗骨髓瘤的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硼替佐米单药以及同常规化疗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初始治疗,以及复发难治的MM患者均有良好疗效。因此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协作网推荐作为MM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现将硼替佐米在MM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PD方案),观察组实施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PCD方案)。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骨髓浆细胞、血钙、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d,第1,2,3,4,8,9,10,11天,11天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4-28天;结果:28例患者化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血液系统毒性,严重皮肤反应,以及与护理相关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比静脉注射后轻;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做好化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对于提升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节约住院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