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Ⅰ治疗时年龄≤2l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Ⅰ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Ⅰ治疗剂量.以131Ⅰ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Ⅰ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时年龄≤21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I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I治疗剂量。以^131I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I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Rx-WBS)与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Tg+Dx 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收治的Tg+Dx WBS-的DTC患者(滤泡状癌2例,乳头状癌4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8例,年龄1273(46±17)岁,治疗前完成常规检查,包括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盲法给予大剂量131I7400 MBq治疗,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超声诊断的增大淋巴结的图像特点及治疗剂量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的摄碘情况。结果:超声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伴甲状腺残留1例。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2例颈部淋巴结摄碘,9例未发现摄碘。而且比超声新发现2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检测Tg+Dx WBS-的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灵敏度较高,但疑似转移的情况较多,特异性低;Rx-WBS及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能够最大程度检测到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摄碘情况,对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做出较肯定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灶或转移灶检出率的最优化核素显像方法 .方法 对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核素显像方法 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查结合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对三种核素显像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 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79.66%和16.95%.结论 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弥补血清Tg检查结合131Ⅰ全身显像的局限性,对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检出、疗效评估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中多种核素显像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灶或转移灶检出率的最优化核素显像方法 .方法 对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核素显像方法 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查结合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对三种核素显像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 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79.66%和16.95%.结论 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弥补血清Tg检查结合131Ⅰ全身显像的局限性,对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检出、疗效评估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量131I(7400MBq)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阳性病例16例(32.7%),其中甲状腺残留1例,转移灶15例(30.6%)。经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均检测出上述转移灶,同时新发现6例患者的转移灶,转移灶检出率42.9%。结论 Rx-WBS可检测出部分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对Tg+DxWBS-的DTC患者常规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提高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ECT/CT、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 ~(131)I-WBS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残留,转移95例,完全去除20例。阳性病灶共680枚,残留病灶330枚,转移病灶35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0枚,远处转移210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300例患者经SPECT/CT诊断后发现,单纯甲状腺残留有120例患者,转移病例有104例,共有712枚阳性病灶,甲状腺残留病灶378枚,转移病灶41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60枚,远处转移250枚。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通常是在~(131)I治疗后随访观察淋巴结有无缩小、增大或者消失,如有复发者,才行穿刺活检继而手术治疗。二合并肺、骨等远处转移者,SPECT-CT都是阳性,即可确诊,无需手术病理。SPECT/CT诊断DTC转移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131)IWBI(P0.05)。SPECT/CT淋巴结数、远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远处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131)I-WBI(P0.05)。结论 SPECT/CT能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18F-FDG正电子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诊断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 52例已确诊为DTC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剂量的全身扫描(DxWBS)及18F-FDG正电子显像;对其中48例再行131I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剂量的全身扫描(TxWBS).将18F-FDG正电子扫描结果与DxWBS及TxWBS结果进行对比,并将18F-FDG扫描结果与DTC的分级及预后联系起来进行对照.结果 48例已行131I治疗的患者,TxWBS结果所显示的病灶数量与DxWBS类似.18F-FDG显像主要显示甲状腺以外的病灶,DxWBS与TxWBS主要显示甲状腺内的病灶.18F-FDG正电子显像结果阴性的患者大多处于疾病Ⅰ期,同时,所有高于Ⅰ期的患者均为阳性结果.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中,18F-FDG正电子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肿瘤持续存在或恶化、转移,阴性患者中的极大多数病情逐渐缓解.结论 与DxWBS、TxWBS对比,在对DTC术后诊断方面,18F-FDG正电子显像更容易发现甲状腺外的转移灶,而且,其结果与肿瘤分级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222例 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转移37例(16.7%)。按纳入标准共199例入选,通过131 I 全身扫描、甲状腺球蛋白>2μg/ L、PET/ CT、胸部 X 线、CT 或肺结节组织病理确诊肺转移。纳入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病理资料(类型、病灶最大径、单或多灶、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癌栓、甲状腺基础疾病、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纵隔淋巴结转移),筛选出 DTC 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99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最大径、多灶性、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肺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4.106、5.045、31.452、16.516、18.503、16.577、21.997、25.728,均 P <0.05),而年龄、基础原发病、癌栓与肺转移无关(χ2值分别为0.436、4.831、0.105,均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肺转移与原发灶最大径(P=0.011,OR =3.421)、多灶(P =0.016,OR =7.894)、包膜侵犯(P =0.018,OR =4.940)、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P=0.034,OR =2.393)及纵隔淋巴结转移(P =0.021,OR =5.121)相关。结论 DTC 患者病灶最大径大于2.0 cm、多灶、包膜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及颈部淋巴结>5个发生肺转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例DTC术后患者,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69例,转移灶治疗128例。给药剂量:①清甲治疗组:常规给予131I3.7GBq清甲并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②转移灶治疗组:首次清甲治疗后6个月,治疗淋巴结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4.44GBq,治疗远处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6.48GBq;并都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以Tg,TgAb,颈部超声,肺部X-线,131I全身显像结果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清甲治疗组完全清除64例,完全清除率为92.8%(64/69);转移癌治疗组的治愈率57.8%(74/128)。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并辅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者的疗效高于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伴肺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131 I治疗的DTC伴肺转移患者.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累积剂量、病理学类型、显像时机、摄131 I形态、治疗前Tg水平、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观察131 I治疗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率为63.3%(31/49),无效率为36.7%(18/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4.194,P<0.001),治疗前Tg水平(t=3.632,P<0.05),胸片和(或)CT显示(χ2=7.385,P<0.05),伴其他远处转移(χ2=8.586,P<0.05)及显像时机(χ2=8.077,P<0.05)5个因素与131 I疗效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伴其他远处转移及治疗前Tg水平是131 I治疗DTC伴肺转移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131 I治疗对患者造血功能、肝功能等无明显影响,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唾液腺功能受损.结论 131 I是治疗DTC伴肺转移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其中年龄小、治疗前Tg水平低以及仅肺转移的患者131 I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核素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131I-WBS)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17例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前行99mTc-MIBI和超声检查,治疗6 d后行131I-WBS,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SPECT/CT、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手段确定颈淋巴结转移灶.结果 超声、99mTc-MIBI和131I-WBS诊断117例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6.5%、67.1%、83.5%(P<0.05),特异度为75.0%、78.1%、84.4%,准确度为76.1%、70.1%、83.8%(P<0.05);三项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8.8%、75.0%和92.3%.134个颈淋巴结转移灶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5.4%、99mTc-MIBI 66.4%、131I-WBS 80.6%(P<0.05),前两项合并对26个131I-WBS假阴性显像灶检出率为96.2%.结论 超声、99mTc-MIBI和131I-WBS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前两项联合检查可提高131I-WBS假阴性显像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 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核素显像和131I全身扫描(131I-WBS)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17例DTC术后患者131I治疗前行99mTc-MIBI和超声检查,治疗6 d后行131I-WBS,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SPECT/CT、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手段确定颈淋巴结转移灶。结果 超声、99mTc-MIBI和131I-WBS诊断117例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6.5%、67.1%、83.5%(P<0.05),特异度为75.0%、78.1%、84.4%,准确度为76.1%、70.1%、83.8%(P<0.05);三项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8.8%、75.0%和92.3%。134个颈淋巴结转移灶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5.4%、99mTc-MIBI 66.4%、131I-WBS 80.6%(P<0.05),前两项合并对26个131I-WBS假阴性显像灶检出率为96.2%。结论 超声、99mTc-MIBI和131I-WBS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DTC术后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前两项联合检查可提高131I-WBS假阴性显像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99mm Tc-MIB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IBI全身显像(MIBIWBI)用于首次去除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经首次去除治疗的DTC患者6个月后,停用甲状腺激素或左甲状腺素3~4周,行^99mTc—MIBI全身显像及5m Ci-^131全身显像及其他常规检查。结果在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的检测中,^99mTc—MIBI全身显像优于^131I全身扫描,对甲状腺残留组织的显示及肺部转移和骨骼转移的检测中,^99mTc—MIBI全身显像与^131I全身扫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显像与Tg结合可以提高复发和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起到确定转移部位和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回顾性研究,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结合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48例DTC肺转移患者,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评价标准,48例DTC肺转移患者治愈率10.5%、有效率62.5%、无效率37.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胸部X线或CT、除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残留甲状腺组织等时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无明显影响.(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I治疗DTC肺转移有较好的疗效.DTC肺转移患者中,无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时的血Tg水平低和肺摄取131I率高的患者1231I治疗效果好.总之,131I治疗DTC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对今后提高131I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