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8例SLE患者(含25例LN)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浆VEGF检测,比较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血抗ds-DNA、C3、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关系;同时观察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SLE患者血浆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1),LN组高于非LN组(P<0.05),血浆VEGF水平与SLEDAI(r=0.534,P<0.001)、血清抗ds—DNA(r=0.478,P<0.01)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r=0.518,P<0.001)呈正相关,与血浆C3呈负相关(r=-0.398,P<0.05),而与Ccr无相关性(r=-0.124,P>0.05),经综合治疗后血浆VEGF显著下降(P<0.01)。结论 血浆VEGF水平可作为SLE活动度的敏感指标之一,且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LN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谢静  贾捷婷  吴琴  魏华 《江苏医药》2023,(2):189-192+197
目的 探讨短期强化免疫吸附治疗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重型SLE患者进行短期强化免疫吸附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抗双链DNA(dsDNA)抗体、24-h尿蛋白、补体C3和C4水平以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并记录1年随访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与单次免疫吸附相比,短期强化免疫吸附能更有效地清除抗dsDNA抗体(P<0.01)。短期强化免疫吸附后1 d时C3和C4水平高于免疫吸附前,而24-h尿蛋白水平和SLEDAI评分低于免疫吸附前(P<0.01)。与免疫吸附前相比,短期强化免疫吸附后1年随访期间内C3和白蛋白水平增加,SLEDAI评分和24-h尿蛋白水平降低(P<0.05或P<0.01),而WBC、RBC、Plt以及Hb、SCr和BUN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强化免疫吸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清除重型SLE患者抗dsDNA抗体,减轻蛋白尿,提高补体水平,快速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3.
张小旭  王英  单伟  栾宁 《江苏医药》2022,48(4):347-349+35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水平及其与DN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检测T2DM患者65例(A组)、T2DM合并DN患者63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66例(C组)的DN相关生化指标。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MASP-2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B组患者血清MASP-2水平与DN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组血清MASP-2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B组糖尿病病程长于A组(P<0.05)。A组和B组FBG、HbA1c、TC、TG、LDL-C、SCr、BUN、血尿酸(SUA)、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UCr)和血清MASP-2水平均高于C组(P<0.05),而HDL-C低于C组(P<0.05)。B组FBG、HbA1c、SCr、BUN、SUA、UmAlb/UCr和血清MASP-2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血清MASP-2水平与糖尿病病程、FBG、HbA1c、TC、TG、LDL-C、SCr、BUN、SUA和UmAlb/UCr呈正相关(r=0.72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尿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 167例T2DM患者根据CIMT水平分为两组:A组116例(CIMT>0.9 mm);B组51例(CIMT≤0.9mm).检测两组CIMT和24-h尿蛋白定量.结果 A组年龄、全血白细胞、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高于B组(P<0.05).年龄、糖尿病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24-h尿蛋白定量与CIMT呈正相关(P<0.05).24-h尿蛋白定量、年龄是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年龄联合24-h尿蛋白定量可能是T2DM患者CIMT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等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5例单纯T2DM(DM组),59例T2DM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4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NC组),检测比较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CRP、SUA、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比较血清CRP、SUA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DMG组和DM组的BMI、WC、CRP、SUA、FPG、TG、TC及LDL-C均显著高于NC组;DMG组SBP、DBP、CRP、SUA、TC及FPG较DM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RP、SUA与TG、TC、LDL-C、FPG、WBC、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CRP、SUA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尤其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按照2011年中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00例T2DM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113例)、骨量减少组(B组,102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85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并分析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以及震动感觉阈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增加,男性患者比例、体重、GFR减少(P<0.05);C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B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高于B组(P<0.05);C组ALP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右足震动感觉阈值和高水平ALP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男性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右足震动感觉阈值与患者年龄、AL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伴大量蛋白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肾病伴大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观察组口服达格列净10 mg和厄贝沙坦150 mg。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h尿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SCr和BUN水平,酶循环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SCr、BUN、CysC和Hcy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vs.75.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5.0%vs.10.0%)(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伴大量蛋白尿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24-h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泼尼松组(n=34)与联合组(n=34)。泼尼松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组在泼尼松组基础上予以他克莫司胶囊。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前,2组SCr、BUN、eGFR、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后,2组SCr、BUN、eGFR、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价子痫前期孕妇肾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单胎妊娠孕妇833例分为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组(A组,20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B组,215例)、妊娠期高血压组(C组,305例)和正常妊娠组(D组,105例)。检测孕妇24-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依据GFR水平,子痫前期孕妇分为伴肾功能损害(P1)组(GFR<90ml·min-1·1.73m-2)和无肾功能损害(P2)组(GFR≥90ml·min-1·1.73m-2),比较两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结果与B、C和D组比较,A组24-h的血SCr、BUN和UA升高,GFR降低(P<0.05);与C、D组比较,B组24-h尿蛋白、血SCr、BUN和UA值升高,GFR值降低(P<0.05)。P1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率高于P2组(P<0.05)。结论血清UA及GFR测定可作为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贾林啸  陈春梅  赵文  燕纪林 《河北医药》2013,(14):2098-2100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及进展的相关性,及抗C1q抗体对于狼疮肾(LN)患者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6例狼疮肾患者(LN组)和86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非LN组)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按照SLEDAI评分标准,将152例SLE患者,分为SLEDAI≥10组和SLEDAI<10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活动度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显著高于非LN组(P<0.01),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DAI≥10组中,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抗C1q抗体浓度越高,SLEDAI评分也越高。与LN变化相关抗体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与SLEDAI相关抗体有:抗C1q抗体。结论抗C1q抗体浓度可以作为SLE患者反映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并可以成为LN诊断和判断活动性大小的重要指标,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并且能较好的反映SLE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大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与Hass分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①收集经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证实的139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平均动脉压(MAP)。②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与Haas分型标准对139例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下病理分型,比较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Haas分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结果①牛津病理分型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组间(M0/1)尿蛋白定量(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不同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粘连积分组间(S0/1)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不同程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组间(T0/1/2)尿蛋白定量(24 h)、eGF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1,P<0.01)。②与Ⅰ型和Ⅱ型比较,Ⅳ型和Ⅴ型尿蛋白定量(24 h)和MAP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型比较,Ⅳ型、Ⅴ型患者eGFR明显减低,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的4个病理指标与IgA肾病临床指标独立相关,能较客观地反映肾活检肾脏病变的动态变化。②Hass病理分型级数越高,临床肾功能指标越差,故临床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IL-18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L-18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29例未引起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未引起肾脏损害的SLE患者组(P<0.01)。血清IL-18的表达和LN患者SLEDAI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LN患者中,可能存在着血清IL-18的高表达。血清IL-18可能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宋薇 《临床医药实践》2023,(12):904-906
目的:分析成年体检人群血清尿酸(SUA)水平和尿蛋白与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成年体检人群1 528例,依据是否发生肾功能减退,分为肾功能减退组与非肾功能减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U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肾小球滤过率(GFR)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肾功能减退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SUA水平与尿蛋白阳性相关性。结果:肾功能减退组年龄、糖尿病占比、SU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非肾功能减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及SUA是肾功能减退主要危险因素(P<0.05);SUA水平与尿蛋白阳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年体检人群SUA是肾脏功能减退危险因素,且与尿蛋白阳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振  张建华  徐岩 《安徽医药》2016,20(3):496-499
目的 通过eGFR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与载脂蛋白A(apoA)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但因肾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冠脉造影检查(13例)的高血压患者共341例,使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高低将其分为eGFR正常组291例(eGFR≥60 mL·min-1·1.73 m-2)和eGFR下降组50例(eGFR<60 mL·min-1·1.73 m-2)。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LDL/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poA/apoB,白蛋白(ALB),脂蛋白a(lpa),血肌酐(SCr),糖尿病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诉指标对eGFR下降的影响。结果 34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65.04±10.62)岁,其中男性212例(62.1%)。eGFR下降组患者年龄,LDL/HDL、SCr、BUN、糖尿病比例、吸烟比例均高于eGFR正常组,apoA、apoA/apoB、HDL、ALB低于eGFR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UN(OR=1.712,P<0.01),糖尿病比例(OR=5.100,P<0.01),吸烟比例(OR=5.004,P<0.01),apoA(OR=0.127,P<0.01)为影响eGFR下降的独立因素,其中apoA的相关性最强。结论 apoA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eGFR下降强相关,为独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加林  孔庆歆  何琳  吴静  黄霞  沈燕  颜平 《贵州医药》2012,36(4):308-311
目的观察化痰解郁通淋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禁酒并以别嘌醇100mg,1日1-2次,碳酸氢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中药化痰解郁通淋汤口服1日1剂,每周5剂,休息2日;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β2微球蛋白(β2-M)、尿β2微球蛋白(β2-M)、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4)治疗后两组SUA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SCr、BUN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化痰解郁通淋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30例冠脉重度狭窄、甲状腺功能指标正常的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54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3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临床相关指标与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以及TC、LDL-C、FBG、CRP和FT4水平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TSH水平低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或P<0.01)。高水平LDL-C、CRP、FT4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ACS冠脉重度狭窄患者,高水平LDL-C、CRP、FT4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高水平TSH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韩敬  顾津伊  刘裔  秦源  赵玲华 《天津医药》2022,50(2):171-176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病情以及预后的关系,分析NETs 预测LN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92例LN患者(LN组),97例肾功能和尿检正常的SLE患者(SLE组)和83例健康志 愿者(对照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 将 LN 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评分≤6 分,31 例),中度活动组(评分7~12分,33例)和重度活动组(评分>12分,28例)。根据随访期间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 况将LN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预后良好组(67例)。检测血清NETs水平,分析NETs与脱氧核糖核酸酶1 (DNASE1)、肾功能、SLEDA1-2000评分、肾组织活动性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影响LN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Ts预测LN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LN组血清NETs 水平高于SLE组和对照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水平高于中度活动组和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血清NETs水平高 于轻度活动组(P<0.05)。NETs 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 DNASE1 呈负相关,与 24 h 尿蛋白定量、SLEDA1- 2000 评分、肾组织 AI 评分和 CI 评分呈正相关(P<0.05)。高 AI 评分和高 NETs 是 LN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NETs预测LN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6.57%。结论 NETs水平 升高与LN肾损伤程度以及肾脏终点事件发生有关,可作为LN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锁建  石永兵  冯胜 《江苏医药》2013,39(5):551-55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以及影响25-(OH)D3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138例CKD非透析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并收集其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24-h尿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资料.结果 血清25-(OH)D3为(42.87±20.32) nmol/L.25-(OH)D3不足者(≥37.5 nmol/L且<75 nmol/L)占48.6%(67/138),缺乏者(<37.5 nmol/L)占45.7%(63/138).在BMI≥30 kg/m2、血白蛋白<35 g/L、24-h尿蛋白≥1.5g、估算GFR<45 ml/min患者,25-(OH)D3水平较低(P<0.01或P<0.05).25-(OH)D3水平与估算GFR、白蛋白呈正相关,与BMI、24-h尿蛋白呈负相关(P<0.01).BMI及24-h尿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MI、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估算GFR影响CKD非透析患者25 (OH)D3水平,肥胖及大量蛋白尿是25-(OH)D3水平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肌酐(SCr)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水平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SCr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726例,根据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指南(NKF/DOQ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311例和肾功能受损组(B组)41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上述指标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肾功能指标(BUN、SCr、UA)及UACR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指标(FBG、HbA1c)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水平与年龄、病程、肾功能指标(BUN、SCr、UA)、UACR呈负相关,与糖代谢指标(FBG、HbA1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I、脂代谢指标(TC、TG、HDL-C、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肌酐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病程,肾功能指标(BUN、SCr、UA)及UACR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