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治疗3至6月龄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 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确诊为HSCR并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35例3~6月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ERAS治疗的83例患儿为ERAS组, 未采用ERAS治疗的5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血糖、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 FLACC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HSCR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污便、便秘、肛周皮炎、吻合口狭窄、脱肛)等情况。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数据的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康复出院。ERAS组术后24 h血糖低于对照组[(6.1±0.7)mmol/L比(7.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 阐明先天性巨结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来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体检的正常儿童粪便样本。1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HDBNor组), 其中男7例, 女3例;年龄为(1.22±0.65)岁;14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 即正常儿童组(Normal组), 其中男8例, 女6例;年龄为(1.67±0.84)岁。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 通过QIIME 2平台对测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 对比分析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多样性、菌群差异、菌群物种间相关性以及菌群与疾病之间联系。结果在肠道菌群组成、Beta多样性方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假小链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瘤胃菌属等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物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粘滑罗斯菌属及弗氏柠檬酸杆菌等三个细菌种属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组中显著减少。通过肠道菌群与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分析发现AKK菌属、大肠埃希-志贺氏菌属、肠球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微创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取心形吻合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共有8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研究, 其中功能性微创(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 FMI)组45例, 非功能性微创(non-functional minimally invasive, non-FMI)组37例。FMI组中, 男34例、女11例, 手术年龄(1.31±0.96)岁;non-FMI组中, 男28例、女9例, 手术年龄(1.16±0.63)岁。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口喂养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肛管拔出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服从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Mann-WhitneyU检验用于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的差异性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精确检验。结果与non-FMI组相比, FMI组术后拔出肛管的时间[(9.23±1.47)d比(11.50±1.91)d, P=0.001]和首次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FTS)应用于小婴儿巨结肠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与社会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治疗的1-4月龄婴儿巨结肠53例,为 FTS 组;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取传统方式治疗,与 FTS 组条件相同,总体临床特点相似的1-4月龄婴儿巨结肠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一期巨结肠根治术,并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对两组病例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中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FTS 组与传统组术后停止输液时间分别是(2.4±1.1)d、(3.5±1.2)d;住院时间分别是(7.4±1.2)d、(10.5±1.6)d;治疗费用分别是(8300±840)元、(11100±92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是(10.3±1.8)h 和(11.5±2.4)h,第3天 CRP 正常比例分别是73.6%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中期效果指标(便秘、污粪/肛门失禁、肛周感染,小肠结肠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于1-4月龄婴儿巨结肠可明显加速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安全有效,但需要逐步推进和多部门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 Meta 分析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优势。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 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CTR、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的文献,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术后出血)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小肠结肠炎、大便失禁、便秘、污粪)。用 Review Manger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入选,9篇文献记录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5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39例,开腹手术195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手术时间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术后远期并发症率分别为32.90%、4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一期手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 Knowledge、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有数据库均检索至2014年3月。查找临床路径应用于d,JL支气管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研究,患儿共24559例,临床路径组12269例,传统治疗组122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不仅缩短了支气管肺炎患儿住院天数[MD=-1.21,95%CI(-1.95,-0.48),P=0.001],而且还降低了住院总费用[SMD=-3.68,95%CI(-5.04,-2.32),P〈0.0001],减少抗生素使用天数[MD=-1.20,95%CI(-1.51,-0.89),P〈0.00001],进一步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OR=1.67,95%CI(1.03,2.77),P=0.04]和患者满意度[OR=6.12,95%C1(3.12,12.04),P〈0.00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d,JL支气管肺炎管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流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国内外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4.22软件对满足条件的有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随机对照研究的病例进行Meta分析。选取颅内压(ICP)和预后作为观察指标,得出合并后疗效的优势比(OR)、95%的可信区间(CI)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结果 共检索出10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9篇进入Meta分析,所有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未采用盲法,漏斗图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4h亚低温组(n=479)颅内压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n=473)(5项对照研究,WMD=-4.78,95%CI:-5.24~ -4.33, P<0.00001);治疗后72h亚低温组(n=479)颅内压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n=473)(5项对照研究,WMD=-5.13,95%CI:-6.53~ -3.73,P<0.00001);治疗后7d亚低温组(n=479)颅内压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n=473)(5项对照研究,WMD=-6.48,95%CI:-7.56~ -5.40,P<0.00001);有6项研究结果报道了亚低温组(n=454)和对照组(n=455)随访6个月至6年后的患者预后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OR=2.04,95%CI:1.56~2.67,P<0.00001)。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患者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静脉应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 目的 对静脉应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在研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RCT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RCT文献,文献质量评价A级1篇,B级3篇,C级14篇。共纳入1 200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红霉素预防组加权均数差值(WMD)=-4.18(95%CI:-6.29 ~-2.08),红霉素治疗组WMD=-4.69(95%CI:-6.38~-3.00),两组均可较早实现全肠内喂养;胎龄≤32周亚组WMD=-5.15(95%CI:-12.60~2.3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低质量文献行敏感度分析,WMD=-5.48(95%CI:-11.66~0.69),红霉素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霉素预防组住院时间(WMD=-1.10,95%CI:-3.65~1.37)和NEC发生率(OR=1.01,95%CI:0.24~4.2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霉素治疗组日均体重增加(WMD= 4.29,95%CI:-2.06~10.64)和NEC发生率 (OR=0.68,95%CI:0.18~2.56)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霉素治疗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WMD=-2.45,95%CI:-2.87~-2.04)、症状消失间(WMD=-1.22,95%CI:-1.33~-1.11)及住院时间(WMD=-9.70,95%CI:-11.92~-7.49)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喂养不耐受高危儿及胎龄≤32周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静脉应用小剂量红霉素的证据尚不足;对于胎龄>32周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今后研究应确定是否存在一个最佳剂量以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改善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中红霉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 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 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 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 7~10 d为1个疗程, 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 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 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 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 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 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 P<0.05。轻度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a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运动性疾病,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Smith等[1]报道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以来,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大量文献报道,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的文献研究比较分散、孤立.本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Deloyers术在先天性长段型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单孔腹腔镜Deloyers术治疗的16例先天性长段型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1例, 女5例;年龄为3~10个月;体重为5.0~12.8 kg;均行升结肠倒转, 评价其手术效果, 总结单孔腹腔镜下Deloyers术的经验。结果 16例患儿均一期完成单孔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Deloyers倒转法), 术中完成单孔腹腔镜下结肠韧带松解及乙状结肠、直肠游离后, 将结肠经脐部提出腹腔外直视下完成结肠系膜分离及升结肠倒转, 无中转开放或需增加Trocar病例。手术时间为(217±30)min, 出血量为5(2~10)ml, 术后住院时间为7(5~8)d。术后均恢复良好, 随访6~46个月, 无出血、肠梗阻、吻合口漏、便秘复发、大便失禁等并发症, 术后6个月后患儿排便次数为2~5次/d, 术后腹部均无可视性瘢痕。结论单孔腹腔镜Deloyers术可应用于先天性长段型巨结肠的一期根治术, 具有操作精准、便捷、创伤小、美观等优点, 术后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丹麦医生 Hirschsprung 报告首例先天性巨结肠症至今100多年以来,先天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获得显著进步。1948年 Swenson 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Pull-through)的经典外科术式,先后又有诸如 Duhamel、Soave、Reheibin 等多种术式得到临床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上世纪90年代,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治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Georgeson 等[3]于1995年报告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特别是 Torre 等[4]于1998年首次报道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一步简化,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对早期行 Swenson 改良术的患儿远期(8~16年)排便功能评估结果显示,Sewenson 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4.4%[5]。而基于 Swenson 原创经肛拖出理念改进的单纯经肛拖出和(或)腹腔镜辅助下经肛拖出术,由于采用更为简捷的手术路径,显著减轻绝大多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从而获得较传统手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6]。虽然先天性巨结肠的现代外科治疗取得不断进步,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便秘复发仍屡有报告。在一项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长达8~24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14.3%的患者术后再次出现便秘[7]。有人统计 Duhamel 术后远期随访结果,便秘复发率为15%,Soave 术为16%,而巨结肠同源病术后便秘复发率更高[8]。国内有文献报告先天性巨结肠经 Swenson 根治术后,便秘症状复发可高达47.9%[9]。因此,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复发问题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再发KD的认识。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儿童再发KD与初发时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观察指标合并比值比(OR)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 最终纳入9个病例对照研究,KD患儿样本总量为12 059例,其中再发KD患儿206例(男127例,占61.7%;女79例,占38.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初发时相比,再发时发热时程缩短(WMD=-1.81,95%CI:-2.99~-0.64),手足硬肿率降低(OR=0.46,95%CI:0.26~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D患儿再发时与初发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4~2.14,P=0.22)。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再发KD患儿热程更短,手足硬肿率较低;KD再发以男童多见;再发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阑尾炎术中腹腔冲洗在治疗小儿阑尾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小儿阑尾炎术中是否进行腹腔冲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病例对照研究(CCS)的相关文献, 筛选文献后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NOS评估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 并提取文献数据,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6个RCT和9个CCS), 包括5 87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冲洗组平均手术时间较未冲洗组长[MD=6.76, 95%CI(4.64, 8.87), P<0.00001],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冲洗组与未行腹腔冲洗组相比, 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脓肿发生率[OR=0.71, 95%CI(0.45, 1.12), P=0.14]、切口感染率[OR=0.55, 95%CI(0.25, 1.21), P=0.14]、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OR=1.41, 95%CI(0.48, 4.17), 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切除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黏膜层标本,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1.2岁.短段型5例,普通型18例,长段型6例,全结肠型1例.根据术前有无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将患儿分为巨结肠肠炎组(n=12)和非肠炎组(n=18).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ymase)染色.结果 巨结肠肠炎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肥大细胞在黏膜,黏膜下及扩张的血管周围聚集,脱颗粒现象明显.非肠炎组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在黏膜下,黏膜明显减少,脱颗粒现象轻微.结论 肥大细胞在肠炎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采用肥大细胞抑制剂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7例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患儿, 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为ERAS组, 其中男3例, 女10例;患儿手术日龄为2.00(1.00, 3.00) d。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4例患儿, 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为对照组, 其中男7例, 女7例;患儿手术日龄为3.00(1.75, 3.25) d。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首次经口喂养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完全静脉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需二次手术率等方面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其余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ERAS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2.0(1.5, 2.5) d比6.0(5.0, 8.0) d, P<0.0001]、术后...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 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且危及生命的一项并发症。虽然关于HAEC发病的确切原因我们尚不清楚, 但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各项研究, 且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因而, 本文将对HAE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疑诊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们收治的116例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后于新生儿期行巨结肠根治术;94例先予清洁回流灌肠,症状缓解者,教会家长清洁回流灌肠或扩肛等保守治疗措施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其中28例排便正常,获痊愈,60例症状未缓解者经确诊后行巨结肠根治术,6例失随访;12例新生儿期清洁回流灌肠效果不佳,一期行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116例疑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随访110例,随访率为94.8%,获随访病例中,8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2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大便次数多,伴肛周糜烂,2例排便困难,1例肛门狭窄,1例偶有污粪。结论对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先行清洁回流灌肠、扩肛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明确诊断者再择期手术治疗。对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经回流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先行一期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