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右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发作形式、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小儿科因房速就诊, 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右心耳起源房速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 同时将患儿分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功能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儿射频消融年龄及房速时心率的差异,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2例患儿中男20例、女22例, 发病年龄2.7(0.6, 5.1)岁, 射频消融年龄(6.5±3.6)岁, 体重(23.4±10.0)kg, 持续无休止性32例(76%),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43%(18/42)。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组射频消融年龄大于心功能正常组, 房速时心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3.8)比(5.3±3.1)岁, t=-2.63, P=0.012;(173±41)比(150±30)次/min, t=-2.05, P=0.047]。38例(90%)患儿曾接受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房速均未治愈。射频消融即时成功率为57%(24/42), ...  相似文献   

2.
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导管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分别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15例患儿均诱发出SVT,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左侧旁路(LAP)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3例(成功率86.7%),1例RAP患儿失败,1例AT患儿未行消融。术后2个月1例希氏束(HIS)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消融成功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因素、安全性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1000例,年龄0.33 ~16.50岁[(7.6±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RFCA效果.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1000例,经心内电生理学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560例(5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10例(21%),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 159例(15.9%),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T) 49例(4.9%),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IRAT) 22例(2.2%).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2%,复发率8.1%,其中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5.3%,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2.8%.AVRT接受RFCA 533例,消融成功率98.0%,复发率8.4%,其中原旁路复发4.0%,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4.4%.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成功率较低(85.3%),原旁路复发率较高(31.0%).AVNRT接受RFCA 205例,消融成功率100%,复发率5.9%,其中原消融点复发4.9%.AF/IRAT接受RFCA 22例,消融成功率95.5%,随访无复发.FAT接受RFCA 46例,消融成功率84.8%.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消融成功率62.5%;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消融成功率96.7%;2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10例(25.6%),其中7例起源于左/右心耳,均经外科心耳切除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得以根治.VT/PVC接受RFCA 152例,消融成功率89.5%,复发率6.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5.9%.不同年龄组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RFCA早期与晚期总体消融成功率及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消融早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左前侧壁房室旁路复发率显著高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A并发症8例(0.84%),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麻醉意外1例均发生于射频消融早期阶段,血管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手术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是根治某些类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低龄儿RFCA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难度有所增加,需谨慎选择;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复发外,所有选择病例均消融成功,全部转为窦性心律,术后无并发症出现,远期随访观察无不良反应.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条件适合的患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Zeng SY  Yang PZ  Shi JJ  Qu X  Wang HS  Li Y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32-734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切口”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治疗的经验。方法 (1)6例体重小于10kg或者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婴幼儿采用药物治疗。(2)6例大于体重10kg的患儿中,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选择在峡部最窄处线性消融。结果 (1)6例房速药物治疗成功。(2)6例体重大于10kg的患儿均消融成功,包括“切口”房速2例、房扑4例。其中1例3个月后复发,应用Carto系统重新电解剖标测,再次线性消融关键峡部成功,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是治疗先心病术后“切口”性房速和房扑首选的方法,但对于小于10kg的婴幼儿或者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切口”性房速或房扑的患儿,药物治疗只作为姑息治疗,待体重增长至10kg或者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射频消融术;房扑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差,要注意抗凝和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20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TIC患儿中,婴儿11例,幼儿1例,学龄前期5例、青春期3例。心律失常类型为房性心动过速15例(75%),各年龄段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15%),婴儿2例、青春期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10%),均为婴儿。11例患儿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控制心室率,1例药物效果不佳最终行射频消融手术获得根治,另外3例患儿入院后即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C以婴儿期最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为主;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年长儿可选择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间隔部位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HS  Zeng SY  Shi JJ  Li H  Ou X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91-293
目的 通过回顾 98例心动过速患儿在间隔部位的放电消融过程 ,总结儿童间隔部位射频消融术的经验。方法  98例心动过速患儿 ,平均年龄 ( 8 1± 2 3)岁 ,体重 ( 2 8± 9)kg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6 2例、间隔部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5例、Koch三角内房速 (AT)3例和左室间隔部室性心动过速 (ILVT) 8例。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和射频消融术 (RFCA)。右侧消融可视情况使用Swartz长鞘 ,帮助固定到位温控射频导管。在窦性心律时采取“能量滴定”和“时间递增”法放电消融。即放电时可采用逐渐增加输出功率及放电时间的方法。结果  98例全部成功消融 ,终止了心动过速。 11例 ( 11% )术后复发性心动过速 ,10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术也成功终止了发作。并发症 :1例后间隔部AVRT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不能恢复正常心律 ,2周后放置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结论 儿童间隔部位范围狭小 ,心内膜层薄 ,房室结较脆弱 ,术中稍有不慎 ,易造成不可逆转的Ⅲ度AVB。所以在儿童间隔部位行EPS和RFCA要慎重。采用如下操作方法可减少儿童病例射频消融术中的失误 :( 1)操作轻柔 ;( 2 )窦性心律放电 ;( 3)采用“能量滴定”和“时间递增”法 ;( 4 )加用Swartz长鞘固定射频导管 ;( 5 )采用温控导管 ;(  相似文献   

8.
<正>胎儿心血管疾病的产前、生后一体化诊治已成为国内热门治疗模式。本文报道1例患儿,产前经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后考虑为房性心动过速,但经药物治疗无效。电生理监测证实为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失败后,最终外科手术切除右心耳,达到根治的目的。1临床资料胎儿母亲35岁,G 2 P 1,孕24周时外院产检发现胎儿心率增快至170次/min,未作处理。孕34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常规标测相比,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并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100例患儿,50例为研究组(应用En Site Velocity~(TM)三维标测系统完成零透视消融),50例为对照组(X线透视消融)。比较两组间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X线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辐射剂量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75.68±18.02 m Gy)(P0.001)。结论与常规标测相比,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采用En Site Velocity~(TM)标测系统指导完成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具有相近的成功率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小儿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8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体表心电图表现、旁路数量及部位、射频消融标测方法及疗效。结果 8例患儿射频消融前体表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者5例,间歇性预激者1例,未见典型预激波2例。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共发现9条房室旁路,其中右后壁旁路5条、右中间隔旁路2条、右后间隔旁路2条。9条房室旁路中共8条被成功消融(88.9%),1例右后间隔旁路因消融电极难以稳定贴靠三尖瓣环消融未能成功。4例患儿因消融电极贴靠不稳定而选用Swartz鞘辅助。5例患儿于射频消融术后接受了Ebstein畸形矫治手术。结论 Ebstein畸形合并的房室旁路主要位于右后壁及右后间隔;对于小儿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儿,矫治术前选择射频消融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比显性预激窦性心律下标测AV融合点作为消融靶点,消融术中采用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下标测VA融合点更为可靠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8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选取同时期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40例,比较TIC组和DCM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TIC组18例患儿中,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为主(15例,83.3%)。15例房速中,8例为持续无休止性房速。中重度左心收缩功能下降者(n=7)心律失常占总心率百分比为100%(91.9%~100%),轻度下降者(n=7)为38.7%(32.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均首先予以药物治疗,6例药物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12例药物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中7例行射频消融术,均成功复律,其余5例予药物控制心律及心室率,心室率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负荷明显降低。与DCM组相比,TIC患儿诊断年龄较小,急性期心率较快,急性期HR指数较大、心功能Ⅲ~Ⅳ级发生比例较低,首次就诊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AT)的体会,探讨儿童AT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麻醉方法的特点。方法4例A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靶点标测采用程序激动标测方法,在左右房内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不配合患儿给予全身静脉麻醉,位于左房的AT施予房间隔穿刺术。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例AT中2例为自律性AT,2例为折返性AT。特殊患儿经适当麻醉或房间隔穿刺后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结论AT的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但儿童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射频消融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其麻醉方法的选择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儿童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9年3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共626例患儿,对其中74例间隔旁道患儿的临床及射频消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7.8±3.5 )岁(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反复发作的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例患儿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在术前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标测部位再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效果、复发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室上速房室折返(AVRT)12例,房室结折返(AVNRT)8例.治疗全部成功,平均X线曝光时间28(15~60) min,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10.0%),复发的3例(15.0%)经再次消融后未再复发,随访1~8 a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速安全可靠,近期可出现短暂的房室传导阻滞,远期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方法和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 ,前者为局灶性房速常规采用激动标测方法 ,后者则应用CARTO系统分别标测I型房扑和房缺在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靶点 ,并在房扑消融后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判定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显示3例成功消融 ,曝光时间(18±9)min。随访1月~3月无复发。由此经临床证实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尤其对复杂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CARTO系统能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测和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预激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为预激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岁男性患儿,体表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心脏彩超示扩张型心肌病,病程中无心动过速发作;电生理检查示右后间隔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提示delta波消失,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缩小及心功能改善,且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预激导致左心室兴奋-机械收缩偶联不同步可能是预激性心肌病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以右侧间隔部显性旁道最多见。射频消融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IIVT)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射频消融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8例IIVT合并心衰婴幼儿, 其中男16例, 女12例;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26例, 分析IIVT及心衰的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结果 28例婴幼儿首诊平均月龄13.9个月, 均存在心衰表现, 1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3例合并心源性晕厥, 2例合并呼吸衰竭予呼吸支持, 1例死亡。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室内径增大和(或)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抗心衰治疗有效27例(96.4%), 电复律5例, 有效3例,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17例(60.7%)。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26例(92.9%, 26/28), 即时成功23例(88.5%, 23/26), 有效3例(11.5%, 3/26)。随访3~36个月, 心功能恢复正常25例(96.2%, 25/26), 复发3例(11.5%, 3/26例), 再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成功。术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1例(3.8%, 1/26)。26例手术婴幼儿中, 应用X线二维标测15例, 应用三维标测1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双电极导管(标测及消融导管各1根)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评价其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10年4月在本院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采用双电极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AVNRT患儿21例,对其手术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患儿跳跃延长均≥70ms;17例诱发出持续性心动过速,4例为1、2次房室结折返.在希氏束定位和寻找靶点的过程中,3例因消融导管刺激引发短暂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持续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频率96次·min-1).病例首次均消融成功,1例复发;术中术后无并发症,0.5a以上随访无不良反应.结论 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小儿AVNRT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根治AVNR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动脉窦(PSC)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射频消融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PSC起源的VAs患儿,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总结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射频消融术中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选择不同弯型的消融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