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24.8%。上海本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22.7%,外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50.7%。②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痛经程度、1年内子女长期离家、重病、感觉异常、关节肌肉痛、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等。③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知识:39.8%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分别有69.5%和61.9%围绝经期妇女选择视听媒体和报刊杂志作为保健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影响因素有关,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心理保健应该纳入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针对病因的干预提供依据,以提高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存在与严重程度,用改良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KMI)、生活事件量表、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高危因素,用相关、回归的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与调查的高危因素的联系程度.结果痛经程度、绝经、经前期综合征、遗传因素、居住环境、抑郁史、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生育胎儿数目、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和KMI等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该强化针对相关密切的高危因素的干预措施,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呈现率14.1%。与焦虑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1年内子女升学或就业失败、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等。结论:上海市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需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更年期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 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行为,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297名45~55岁妇女.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47±3.87岁,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51.5%,其中重度仅占5.7%;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P<0.05);58.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P<0.01);在有症状的妇女中,仅有20.8%的人去医院就医;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1.3%.结论: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亟需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失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退休、睡眠环境、经济压力等,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4项版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本)、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对就诊于该院失眠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相关性及回归性分析。结果失眠的围绝经期妇女焦虑者占69.3%,抑郁者占33.3%,抑郁者均有焦虑症状,焦虑、抑郁、睡眠环境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更年期症状、生活压力对情绪有一定影响。更年期的多种常见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失眠妇女的心理状态差,情绪障碍对睡眠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大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 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在黑龙江、河南、陕西、河北、四川5省随机调查900名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量表(CES-D)组成.[结果]农村围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在编员工600例为研究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探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SAS),及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67%,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07%、10.37%。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精神病家族史、性欲、运动情况、患病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性欲、运动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性格、经济、社会、家庭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及健康宣传工作,防止其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农村40~55岁妇女更年期症状出现情况以及她们所采取的相应医疗保健行为进行干预。方法:通过3年的行为干预,对1573名40~55岁妇女进行现场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至少有1项与围绝经期有关)93.32%,高于干预前(48.59%)。干预后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后到一级医院就诊、更年期专科就医的比例增加;出现症状后使用药物比例为16.96%,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比例为3.81%;干预后主要从医务人员而对照组主要从媒体接受知识。结论:加强农村更年期保健,普及小剂量的激素补充的知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在村里建立更年期咨询点,社区和二级医院建立更年期保健门诊;根据农村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更年期健康教育,提高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华北城乡围绝经妇女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择 2 97名居住在河北迁安县和北京市区的 4 5~ 5 5岁妇女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近两周有无身体不适 ,以了解更年期症状情况 ,并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 4 6 4 7± 3 87岁 ;未避孕者占未绝经者的 35 0 %。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5 1 5 %。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 95 2 % ,其中重度仅占 5 7% ,农村妇女血管舒缩症状和一般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5 )。 5 8 9%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 ,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 (P <0 0 1 )。在有症状的妇女中 ,仅有 2 0 8%的人去医院就医 ;调查期间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占总人数的 1 3% ;有 2 3 2 %的人在补充钙剂 ;有 5 0 8%的妇女体重属于肥胖型 ,但仅有 4 %的人在控制饮食 ,4 7 2 %的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大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较轻的更年期症状 ,农村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城市妇女 ,围绝经期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的知识和意识 ,存在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并针对调研结果给出可行的保健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本市530名围绝经期妇女参加调研,采用Kupper-man评分法、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生存质量自评表(SF-36)等对调查对象的健康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所有调查对象中52.64%的妇女出现月经异常,64.34%的对象出现各种围绝经期症状,59.79%的对象患有慢性疾病,所有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形势比较严峻,必须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10年1~3月选取黑龙江,河北,陕西,山西,河南5省45 ~55岁妇女,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抑郁评分量表(CES - D)进行调查. [结果]884名调查对象中,抑郁总发生率为41.18%,可疑抑郁者15.05%,肯定抑郁者26.13%;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9.30%;婚姻质量差、伴侣患病、离异、全家经济收入低、子女负担重者等发生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超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西省忻州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的情况及与围绝经期相关的健康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对256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进行入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8.9%的妇女具有围绝经期症状;48.5%的妇女未采取任何措施;40.7%的妇女采取自我保健的方式;只有10.8%的妇女去医院就医。结论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256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由Epilnfo 5.0和SPSS软件包处理。[结果]256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35.6%,未绝经者64.5%,有围绝经期症状者65.6%;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P<0.05)。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失眠36.3%、易激动29.8%、心悸25.0%、头痛22.0%、性生活质量下降17.9%。围绝经期妇女性生活质量与是否有更年期症状、绝经时间长短和更年期症状程度相关。回归方程:Y=-1.777-0.847绝经时间 2.278症状评分,与更年期症状程度呈正相关,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不同症候群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女性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个社区40~55岁的35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38份)。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和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组成,资料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结果:338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24.26%,月经紊乱者24.56%,月经正常者51.18%,有围绝经期症状者81.66%;改良Kupperman评分总体均分为(12.89±8.869)分,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68.34%、失眠67.75%、疲乏67.45%、关节痛60.65%、头痛57.99%。结论:更年期症状是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其发生率高低与年龄、文化程度及月经情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改善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调查,采用入户面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67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31±3.20)岁,以询问法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8.59%,其中40~44岁组、45~49岁组、50~54岁组和5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37.78%、49.91%、50.93%和64.79%。以改良的Kupperman氏症状评分表调查其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第1位为性欲下降54.4%,其次是肌肉骨关节酸痛51.4%、失眠45.6%和头晕44.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慢性病史等有关。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保健意识亟待提高,提示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妇女更年期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村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保健服务需求,阐述在农村社区妇女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在农村社区中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的适宜技术。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某社区40~55岁妇女1667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围绝经期相关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保健服务需求。结果:48.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34.5%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认知。15.9%的有围绝经期症状妇女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到社区医院就诊的仅占13.4%,到妇科就诊的占70.1%,而其余的去内外科或精神科就诊。结论:①农村社区40~55岁妇女中将近半数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②围绝经期妇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不能及时就医及有乱投医情况。③社区围绝经期保健服务滞后。总之,在农村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相当重要和必要,顺应农村妇女的需求,是妇女保健工作内涵的深入,也是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社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比例,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3至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居委随机抽取4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DA-7)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非参数分析.结果 987例妇女完成调查问卷,平均年龄54.99±3.24岁.被分析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5.81±6.58分,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的妇女所得的社会支持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5~20.982,均P<0.05).不同年龄组有抑郁焦虑症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48、0.356、2.716、3.732,.均P>0.05).比较抑郁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围绝经期妇女,有抑郁症状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少,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低(t值分别为18.915、3.917,均P<0.01).而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2,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社会支持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有关,具有抑郁症状者社会支持降低.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职业妇女围绝经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新世纪围绝经期保健的干预模式和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 4 0~ 6 0岁的妇女 10 0 0名作为调查对象 ,进行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潮热、失眠、情绪波动、骨关节痛、头痛症状发生的构成比在 5 0 %以上 ,其发生率分别为 5 8.7%、6 1.5 %、6 3.7%、5 9.0 1%和 5 5 %。有心血管、内分泌疾病史、痛经、高血压、体块指数高、性格内向、有饮酒习惯、家庭的居住面积小、收入低、文化程度高等为影响上述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健康教育 ,设立围绝经期专科门诊 ,成立围绝经期妇女俱乐部或支持组织 ,强化专业队伍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3个市共876名围绝经期教职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K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老年人抑郁调查量表(GDS-15)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析。结果围绝经期教职人员平均年龄(45.75±4.77)岁,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为60.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史、月经状态、怀孕次数、流产史、每天牛奶饮用情况、豆制品食用情况、慢性病患病、焦虑状况、抑郁状况与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月经状态、流产史、每天牛奶饮用情况、豆制品食用情况、慢性病患病、焦虑状况及抑郁状况(P0.05)。结论围绝经期教职人员更年期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