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99-60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本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头晕、头痛、咳嗽、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所在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33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13例。A组采用氨氯地平片口服进行治疗,B组采用缬沙坦胶囊口服进行治疗,C组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胶囊口服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C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为(135.70±8.17)mm Hg,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尿酸水平为(282.04±81.31)μmol/L,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血糖水平的稳定,改善尿酸的代谢,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2)、吲达帕胺组(n=42)和联合组(n=42),分别给予缬沙坦分散片、吲达帕胺及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三组患者心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尿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联合组这三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P0.05);(3)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缬沙坦组(78.57%)和吲达帕胺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分别接受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和氨氯地平单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5.2±0.6)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2±0.9)mmol/L,收缩压(117.3±5.2)mm Hg,舒张压(86.5±5.9)mm Hg;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7.3±0.8)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0.8±0.7)mmol/L,收缩压(138.4±5.6)mm Hg,舒张压(97.3±6.3)mm 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优于氨氯地平单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42)、吲达帕胺组(n=42)和联合组(n=42),分别给予缬沙坦分散片、吲达帕胺及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三组患者心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尿白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联合组这三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P0.05);(3)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缬沙坦组(78.57%)和吲达帕胺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单药控制不良轻中度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15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服药方法分为氨氯地平组(n=53)、缬沙坦组(n=53)和复方片剂组(n=53),分别给予氨氯地平(5 mg/d,12周)、缬沙坦(80 mg/d,12周),而复方片剂组给予单用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4周,110 mm Hg坐位舒张压≥90 mm Hg者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 mg∶5 mg)复方片剂,连续治疗8周。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结束后,3组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5),复方片剂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P0.05),(2)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血压控制率优于单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一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126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采用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血压、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联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组血糖各项指标、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采用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可以平稳的达到降压、降糖治疗目的,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亚虹 《工企医刊》2014,(3):787-78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社区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10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相应治疗后,治疗组DBP、S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收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脂紊乱的现象,降低血压及血糖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并每周测量一次血糖并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均有所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2)
目的:主要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6例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8例,接受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28例,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空腹血糖变化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应该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10):1434-1436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倍博特)治疗,观察组(n=45例)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代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相关指标、血压昼夜节律逆转、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动态血压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dSSD、dDSD)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nSSD、nDSD)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FBG、2h PBG、HbAlc、ISI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8~2018.06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9例患者,分别予以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12周的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上,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并改善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社区服务中心收治15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治疗组(n=78),对照组晨服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分别于早晚口服氨氯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治疗后患者TG、TC和LDL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血脂水平变化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BP和DBP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起到了多重治疗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尿病(DM)降糖疗效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东丽区新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EH合并D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和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h SBPV、24h DBPV、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LB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C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EH合并DM患者采取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血糖指标,同时对患者肾功能情况影响不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2级高血压合并轻微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东区向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6月收治的原发性2级高血压合并轻微肾损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氨氯地平组各20例。联合用药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氨氯地平组为60.0%;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尿微量白蛋白低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2级高血压合并轻微肾损害患者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可降低其血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2)和观察组(n=92),对照组患者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观察组给予拉西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偶测血压及24 h平均血压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且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轻微升高趋势,可能与药物的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诊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氨氯地平,研究组予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方案,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SBP(103.23±10.46)mm Hg、DBP(82.03±8.46)mm Hg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无统计差异(P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应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指标,降低其不良事件,具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138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单纯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20%VS71.0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BMI和WHR均显著下降(P0.05),TG、TC及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具有调脂、降压和降低体重的作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本次入选条件的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心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baPWV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心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心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