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16例疑似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观察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非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48例((41.38%),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6例((5.17%),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26例(22.4100),疑似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24例((20.69%),混合性勃起功能障碍12例(10.35%).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勃起后非血管性ED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D的数值高于动脉性ED组、静脉性ED组、混合性ED组(P<0.05).静脉性ED组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DDVV)高于非血管性ED组及动脉性E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目前诊断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微创而可靠的检查方法,其能够定量反应阴茎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合理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及分型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刺激结合实验(CIS)测定259例ED患者诱导前后阴茎大小、阴茎海绵体动脉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59例患者中非血管性ED 35例(13.5%),动脉性ED 58例(22.4%),静脉性ED 47例(18.2%),混合性ED 119例(46%)。勃起后非血管组的PSV、EDV及RI均高于动脉性、静脉性、混合性ED组(P<0.05)。静脉组阴茎背深静脉速度高于非血管组、动脉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血管性E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药物诱导阴茎勃起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和背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45例中非血管性ED22例(48.9%),动脉性ED12例(26.7%),静脉性ED11例(24.4%)。勃起时动、静脉性ED组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EDV)及RI均明显低于非血管性ED组,而疲软时前两组PSV与后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静脉性ED组阴茎背深静脉血流主要表现为持续血流信号,而非血管性和动脉性ED组则不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血管性E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药物诱导阴茎勃起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和背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45例中非血管性ED22例(48.9%),动脉性ED12例(26.7%),静脉性ED11例(24.4%)。勃起时动、静脉性ED组阴茎海绵体动脉PSV、EDV及RI均明显低于非血管性ED组,而疲软时前两组PSV与后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静脉性ED组阴茎背深静脉血流主要表现为持续血流信号,而非血管性和动脉性ED组则不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血管性E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9例疑似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观察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测量并加以分析阴茎探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小流速(EDV)、海绵体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阴茎背深静脉的血流状态.结果 非血管性ED 23例(29.1%),动脉性ED 35例(44.3%),静脉性ED 21例(26.6%).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非血管性ED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数值高于动脉性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目前诊断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微创而可靠地检查方法,其能够定量反应阴茎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合理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勃起前后的SWE弹性杨氏模量最大值(SWS-Max)及平均值(SWS-Mean)的变化规律,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血管性E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因ED就诊的患者60例;根据ICI联合CDU将患者分为可纳入研究的非血管性ED (A组)、动脉性ED (B组)及静脉性ED (C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D组)。采取双盲法对受试者的两侧阴茎海绵体中段最大纵切面行SWE检查,获取满意图像后选取直径约3mm的圆形感兴趣区域定量测量SWS (单位kPa),每侧测量3次并记录数据,后嘱患者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50mg并于1h后给予其视听刺激,在阴茎充分勃起时和勃起后13~15min时重复上述测量步骤并取平均值。结果 (1)四组人群阴茎勃起时与疲软时的SWS-Max及SWS-Mea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动脉性ED与非血管性ED、健康对照组之间,疲软时SWS-Mean (P=0.872、0.165)和SWS-Max (P=0.55、0.488)均无统计学差异,勃起时及勃起后13~15min测量SWS-Mean和SWS-Max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为0)。勃起时SWS-Mean最具有诊断意义。静脉性ED与非血管性ED、健康对照组之间,疲软时SWS-Max (P=0.005、0.001)及SWS-Mean (P=0.01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勃起时其数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_(min)=0.682、0.605;P_(max)=0.772、0.377);静脉性ED组在勃起后13~15min的SWS-Max与SWS-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勃起后13~15min的SWS-Mean最具有诊断价值。(3)非血管性ED与健康对照组各状态下的SWS-Max与SWS-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_(max)分别为0.510、0.912和0.290;P_(mean)分别为0.547、0.916和0.394)。结论 SWE可作为血管性ED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与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中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探讨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50例,共61个病灶。按照Adler分级标准,CDFI与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技术在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DF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33个,Ⅱ~Ⅲ级28个;SM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6个,Ⅱ~Ⅲ级55个,CDFI与SMI 2种技术对病灶血流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P<0.01);CDFI技术显示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5例病灶显示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SMI技术显示42个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17个病灶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2种技术检验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流显示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1)。结论与传统CDFI技术相比,SMI技术具有较高血流敏感度,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内微小杂乱血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血管方面的依据。其血流显示率与超声造影强化方式类似,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与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中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探讨SM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TC患者50例,共61个病灶。按照Adler分级标准,CDFI与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技术在血管分级及血流显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CDF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33个,Ⅱ~Ⅲ级28个;SMI技术血流模式检出病灶血管0~Ⅰ级6个,Ⅱ~Ⅲ级55个,CDFI与SMI 2种技术对病灶血流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5,P0.01);CDFI技术显示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5例病灶显示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SMI技术显示42个病灶内部或周边呈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17个病灶内部呈分支状血流信号,2种技术检验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流显示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P0.01)。结论与传统CDFI技术相比,SMI技术具有较高血流敏感度,可清晰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内微小杂乱血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血管方面的依据。其血流显示率与超声造影强化方式类似,因而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药物性阴茎双功能超声(PPDU)诊断血管性阳痿的临床价值。方法 受检者57例,对照组35例为心理性阳痿,静脉性阳痿19例,动脉性阳痿3例。用BiosoundAU4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注射复方罂粟碱前后的阴茎深动脉和背深静脉的内径和脉冲多普勒的血流频谱。结果 对照组和静脉性阳痿组的PSV高于动脉性阳痿组;静脉性阳痿组的EDV高于对照组和动脉性阳痿组(P<001);静脉性阳痿组的RI均>0,而对照组和动脉性阳痿组的RI≤0;动脉性阳痿的ACC低于对照组和静脉性阳痿组;静脉性阳痿组的VV较对照组和动脉性阳痿组快(P<001)。结论 PPDU是诊断血管性阳痿的一个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DUS)技术观察阳痿(ED)患者阴茎血流情况,并进行诊断分型,为临床治疗提出指导性建议。方法对32例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为12.1-15.7(13.6±5.1)的ED患者,测定双侧海绵体动脉及阴茎背静脉内径、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阴茎海绵体内一次性注射(ICI)罂粟碱30mg+酚妥拉明1mg 10min后,再次测定双侧海绵体动脉及阴茎背静脉内径、阴茎海绵体动脉PSV、EDV、RI、阴茎背静脉流速。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血管性ED8例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35cm/s,RI≥1.0;阴茎背静脉常为间断低速静脉血流;15例为动脉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25cm/s,阴茎背静脉见间断低速静脉血流;6例为静脉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EDV均〉0cm/s,阴茎背静脉见持续静脉血流;3例为动静脉混合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25cm/s,阴茎背静脉见持续静脉血流。结论DUS检测阴茎海绵体动脉和阴茎背静脉血流并结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是诊断阳痿疾病及其分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螺旋动脉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阴茎勃起障碍(ED)患者螺旋动脉(HA)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测60例ED患者HAs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结果(ICI)后所有病例HAs均能清晰显示。非血管性ED组均可观察到HAs三级分支,静脉性ED组HAs显示二级或三级分支,而动脉性ED组HAs分支明显减少;动、静脉性ED组HAs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与非血管性ED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性ED组RI明显低于动脉性ED组(P〈0.05)。 结论HAs在阴茎勃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CDUS评估E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微细血流成像(SMI)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内血管分布形态的显示,并与CDFI和PD作比较,探讨SMI对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228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共286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术前行CDFI、PD和SMI检查,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流分布形态及三种血流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癌特征性血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286个甲状腺结节病灶,包括105个良性结节和181个甲状腺癌。SMI图像显示,良性结节多呈环形血流,恶性结节以穿入型血流为主,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度分别为97.2%和83.8%)。SMI对甲状腺癌穿入型血流的显示率81.8%(148/181),高于CDFI 53.6%(97/181)和PD 61.3%(111/18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FI和PD对甲状腺癌穿入型血流的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环形血流是良性结节的特异度表现,穿入型血流是甲状腺癌的特异度表现;SMI对穿入型血流的显示较CDFI和PD更敏感,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类血管性阳痿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方法给36例各类血管性阳痿的阴茎海绵体内注入一定剂量的罂粟碱后,对其阴茎海绵体动脉和阴茎背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把检测正常的10例非血管性阳痿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均≥35 cm/s,阴茎背静脉常为间断低速静脉血流,当PSV>80 cm/s,特别是伴阴茎背静脉无血流显示时, 要特别提防阴茎异常搏起并发症的发生;②动脉性阳痿时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35 cm/s,阴茎背静脉均见间断低速静脉血流;③静脉性阳痿时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35 cm/s,阴茎背静脉均见持续静脉血流;④混合性阳痿时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35 cm/s,阴茎背静脉均见持续静脉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阴茎海绵体动脉和阴茎背静脉血流对诊断各类血管性阳痿,以及提防阴茎异常搏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内穿支血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8例患者32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造影(CEUS)及微血流成像(SMI)表现,观察病灶内穿入血管的显示率,比较三种方法对于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显示的一致性。结果 32个乳腺肿块中,CDFI显示13个(43.8%)肿块有穿入血管,SMI显示肿块内穿入血管21个(65.6%),CEUS显示穿入血管22个(68.8%),SMI对穿入血管的显示率高于CDFI(P=0.039),SMI显示乳腺肿块内穿入血管数目、部位、形态与CEUS呈现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SMI血流显像技术与CEUS结果一致性高,可准确显示乳腺肿块内的血管。  相似文献   

15.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91个病灶)进行二维灰阶、CDFI检查,用传统指标构建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评估,并进行SMI检查,比较SMI与CDFI血管检出的差异。结合SMI成像特点对BI-RADS分类重新评估,分析SMI在BI-RADS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CDFI血流检出率78.02%(71/91),SMI血流检出率85.71%(78/91)。SMI模式下良恶性肿物Adl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心血流与穿支血管有助于定性诊断。SMI结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物的敏感度为95.45%(42/44),特异度为89.36%(42/47),准确率为92.31%(84/91)。结论 在传统超声表现基础上,SMI有助于对乳腺肿物定性诊断,对BI-RADS分类调整更适用于富血供肿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细血管成像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的评估,及其在热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穿刺病理结果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实性成分≥50%)的患者50例,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微细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及微细血管成像模式背景下超声造影(SMI+CEUS)对结节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评估,计算结节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I+CEUS对结节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均高于单纯使用CEUS、SMI、CDFI[78.00%(39/50)、40.00%(20/50)、38.00%(19/50)、6.00%(3/50)],SMI+CEUS与单纯使用CEUS、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使用SMI与单纯使用CE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间一致性强(Kappa=0.828,P0.05)。结论 SMI+CEUS对甲状腺结节血流的评估优于单纯CEUS,可更好的指导临床进行甲状腺结节热消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肿块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肿块患者97例(123个肿块),于术前分别应用CDFI、能量多普勒成像(PDFI)及SMI技术探查肿块的血流情况及血管分布特征,观察穿支血管的有无及数目,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FI、PDFI及SMI对良、恶性肿块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分别为(0.10±0.47)条vs.(0.57±0.96)条、(0.10±0.47)条vs.(0.72±1.07)条、(0.16±0.66)条vs.(1.61±1.74)条。123个甲状腺良、恶性肿块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93,P=0.00);三种技术检出的良、恶性肿块穿支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0,P=0.00);SMI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与CDFI、PD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CDFI与PDFI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个恶性肿块中SMI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与CDFI、PD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CDFI与PDFI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技术在62个良性肿块中检出的穿支血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穿支血流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依据,SMI对穿支血管较CDFI、PDFI更敏感,有望成为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一种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4种四肢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术前的应用。方法采用GEVivid7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脉冲多普勒(PW)技术标记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及其皮支的准确位置、数目及分布情况,测量皮支起点处的外径,与术中解剖测量相对照,并获得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结果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7例拟行移植皮瓣的动脉干皮支的检出率为100%;其位置、数目及分布范围与术中所见相符;4种动脉干皮支的起点处外径超声测值与术中解剖测值结果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测出其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平均血流速度(MV)、每分血流量(CQ)参数的值。结论高分辨率超声简便、直观地标记了供区皮瓣内动脉干及其皮支的分布情况,且测量其外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评价了血管质量,为移植术前皮瓣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细血管成像技术(SMI)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20例,进行颈动脉的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ITAS2010评分标准分为病变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比较SMI技术与CEUS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增厚管壁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CEUS技术显示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增厚的管壁可见较多造影剂微气泡灌注,非活动期组可见少量或无造影剂微气泡灌注;SMI技术显示活动期组增厚的颈总动脉管壁见弥漫分布的点状或多条线样血流信号,非活动期组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活动期组SMI与CEU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1);非活动期组SMI与CEUS一致性不佳(P0.05)。结论 SMI技术可作为观察增厚管壁新生血管情况的重要筛查手段,对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在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在我院经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的71例患者(71个甲状腺结节),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进行结节内穿支血管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DFI、SMI诊断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71个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良性28个,恶性43个。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DFI检查的穿支血管检出率均较SMI低(P0.05),穿支血管检出数量均较SMI少(P0.05)。SMI检查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37%、96.92%、66.67%,较CDFI检查的73.24%、75.38%、50.00%的高(P0.05)。结论 SMI用于评估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管能够获得优于CDFI的成像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更高,可作为现阶段临床常用甲状腺结节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