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149例绝经后妇女宫腔内病变进行检查,术前均行超声,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术。结果:在149例病例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黏膜下肌瘤20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子宫内膜息肉4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萎缩性内膜炎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1.6%;子宫内膜增生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1.9%;子宫内膜癌1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9%。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因可以镜下定位诊刮,亦提高了诊断率。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宫内病变的诊断率及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马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1-112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日本阿洛卡-630超声诊断仪对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诊断,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诊断为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为18例,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另外22例确定为因药物引起的出血.结论阴道超声是预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农村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病变发病情况及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广州市白云区绝经后农村妇女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由妇科医师严格填写"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所有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数据。针对性行子宫内膜细胞学取样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结合制片后加上必要的病理检查。结果 129例妇女中,22例有子宫内膜病变症状,19例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发现15例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12例患者的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67%、75.00%、88.89%。病理检查符合妇女随访3个月、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病理检查不符合的妇女。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农村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病形式较严峻,子宫内膜细胞学是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4-3586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进行分段诊刮并病理诊断的80例老年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与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4例,正常16例,异常率80.00%,超声异常显示其中宫腔占位31例(38.75%),子宫内膜增厚22例(27.50%),宫腔积液11例(13.75%)。②病理检查恶性病变患者13例,良性病变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为主,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式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及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绝经后出现子宫出血的患者,首先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得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阴道超声显示的子宫内膜厚度,有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殖和内膜癌者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厚度≥5 mm为异常界限,敏感性92.6%,特异性73.7%,阳性预测值83.3%。宫腔镜检查对照病理提示异常的敏感性88.9%,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查手段,内膜厚度≥5 mm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明显提高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利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43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54.4%,平均子宫内膜厚度(2.37±0.21)mm,无1例子宫内膜癌。36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45.6%,子宫内膜厚度5~25 mm,平均(11.30±4.21)mm,子宫内膜癌10例,占27.8%(10/36)。结论:子宫内膜以5 mm为临界值,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以及同期妇科、计划生育科就诊妇女445例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可疑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孕产史、绝经与否、绝经后宫腔是否有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使用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7%(408/445),筛查结果阳性率为1.5%(6/408),阳性结果中66.7%(4/6)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妇女年龄50岁以上、绝经、绝经后宫腔出血、阴道排液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宫腔细胞学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准确性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纯分段诊刮检查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在36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患者60例,单纯分段诊刮检查确诊44例,阳性率为73.33%(44/6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检查确诊57例,阳性率为95.00%(57/60);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高于单纯分段诊刮检查(P <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改良宫腔声学造影(SHG)在宫腔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TVS提示宫腔病变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SHG诊断为黏膜下肌瘤者再作穿刺活检术,诊断为内膜息肉、内膜癌、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再行诊刮术。所有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TVS与TVS联合改良SHG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符合率分别为66.7%、85.7%、41.2%、16.7%和97.1%、93.9%、88.2%、75.0%;TVS与TVS联合改良SHG诊断宫腔病变准确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TVS联合改良SHG较单纯TVS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TVS与改良SHG联合对宫腔病变诊断,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可明显提高超声对宫腔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9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分段诊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病理学对比均具有正相关性,0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298-129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与阴道B超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绝经后出现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内膜癌3例,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肌瘤2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准确度为100.0%,非器质性病变、宫腔内良性病变分别为78.1%、60.9%。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准确度为87.5%,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检查准确度为96.3%、100.0%、100.0%,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检查准确度为50.0%。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女性绝经后异常出血病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阴道超声(two-dimensiona transvaginal ultrasound,2D-TVS)、二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two-dimensional saline infusion sonohysterography,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以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查出内膜息肉63例,粘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3例,宫腔内肌化血凝块4例,正常内膜8例。2D-TV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69.2%;2D-SIS对宫腔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88.7%。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瑞安市人民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60例,均应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及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过度增生43例,符合率为71.7%;子宫内膜息肉35例,符合率为77.8%;子宫黏膜下肌瘤20例,符合率为76.9%;子宫内膜癌8例,符合率为66.7%;其他11例,符合率为64.7%。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过度增生55例,符合率为91.7%;子宫内膜息肉41例,符合率为91.1%,子宫黏膜下肌瘤24例,符合率为92.3%,子宫内膜癌12例,符合率为100.0%;其他15例,符合率为88.2%。结论:阴道超声可以作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筛检的常规方法,宫腔镜检查可以作为在阴道超声发现宫腔异常情况或不能明确诊断时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细胞学取材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对108例患者,先用子宫内膜采集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再行诊断性刮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ESDC取材时基本不用扩张宫颈,而诊刮术时有92.45%的患者需扩张宫颈。ESDC法与诊断性刮宫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SDC法患者出血量较诊断性刮宫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秀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0-1761
目的:运用阴道超声观察与分析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方法:观察3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经宫腔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有效地诊断出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内膜厚度≤5mm,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指数最低≤0.4。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刮术前最佳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筛查出宫腔积液的绝经后女性,对能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取子宫内膜细胞,将其结果与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子宫腔内膜细胞学检查标本取材满意率91.07%(102/112);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病理学检查者标本取材满意率86.61%(97/112)。2在筛查出的112例患者中,共有94例患者既有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结果又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腔刷)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87例(92.55%),良性增生性改变1例(1.06%),子宫内膜细胞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4例(4.26%)。病理检查结果仅为单纯子宫腔积液、宫腔积脓,未见异常的患者57例(60.64%);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30例(31.9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2.13%);子宫内膜腺癌5例(5.32%)。结论绝经后妇女经阴道超声发现宫腔积液,应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对药物、手术的耐受性低、治疗风险大的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和引流子宫腔积液的方法。尤其是难以刮出足量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用于术前筛查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宫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宫腔病变患者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和3D-TVS 检查,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宫腔病变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并比较绝经后良恶性宫腔病变患者的 EV 值。结果3D-TVS 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高于2D-TVS,诊断宫腔病变的符合率也高于2D-T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 EV 值[(12.9±2.3)cm3]高于宫腔良性病变患者[(9.8±2.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TVS 可获得宫腔病变冠状面图像,图像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宫腔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 EV 值的测定可提高对绝经后宫腔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魏珊  林小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70-447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诊断宫腔内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CD诊断我院2005~2007年因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及不孕不育症的患者103例,根据其超声所见分为:子宫内膜癌、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内膜良性增生、内膜萎缩、宫内节育器移位。并与宫腔镜检查及临床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子宫内膜癌77.8%(7/9),粘膜下肌瘤80.0%(8/10),内膜息肉91.0%(20/22),内膜良性增生92.3%(12/13),内膜萎缩100.0%(22/22),宫内节育器下移93.7%(15/16)。结论:TVCD与经腹部超声比较,可清楚显示子宫腔内病变,有助于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资料,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