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诊的血糖波动较大且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干预10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糖尿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基础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糖尿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2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用SCL—90测量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并检查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中强迫、忧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有所下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诊断惠有2型糖尿病并拟定门诊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各39例。干预组患者在确诊后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诊断后无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随访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随访干预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有效手段.指导并督促2型糖尿病患者独立担负起后续指标控制的责任,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病人施行社区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78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药学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社区药学干预。比较两组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药学干预组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药学干预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药学干预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施行社区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及效果确切,可提高用药依从性,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音乐、心理疗法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音乐、心理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糖尿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评定,其中治疗组60例,给予音乐治疗、心理干预及糖尿病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且血糖波动小。结论音乐、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并拟定门诊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各39例。干预组患者在确诊后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诊断后无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随访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随访干预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有效手段,指导并督促2型糖尿病患者独立担负起后续指标控制的责任,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411-1412
目的探讨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系统,设立一套结构课程,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在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面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糖尿病伴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观察患者症状和血糖变化。方法94例并发抑郁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52例与对照组4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2周后进行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估 ,并对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周后 ,心理护理组SDS评分、HAMD(24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抑郁指数与对照组相比 (P<0.05),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及糖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持续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情况。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方面,两组患者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加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进行慢病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6月-2018年12月选取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1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各67例,通过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和DSE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高其自我效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管辖社区中已确诊为糖尿病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中医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经6个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对糖尿病的治疗和血糖的控制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病因、合理用药、常见并发症的认识等宣教效果的分析探讨社区自我控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内确诊的126例糖尿病患者科学的干预,量化干预结果。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所有结果以PSSA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受6个月社区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正确度明显提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降低不明显(P>0.05),统计学显示无意义。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的社区干预,糖尿病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度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②由于多重原因,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降低不明显,调脂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孕期常规护理干预加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两组饮食正确率、胰岛素使用率、家属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焦虑状态进行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AS评分、SDS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采用t检验,饮食正确率、胰岛素使用率、家属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饮食正确率、家属满意度(72.22%、95.56%)高于对照组(48.49%、78.89%),胰岛素使用率(8.89%)低于对照组(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40.07±6.15)、(43.47±5.52)分]与对照组[(48.09±7.71)、(51.84±7.7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5.0±0.4)、(7.1±0.7)mmol/L、(7.2±0.4)%]低于对照组[(6.1±0.9)、(7.8±0.9)mmol/L、(7.9±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效果与特点.方法:从我社区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社区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综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结果:通过对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应用社区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质保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且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治疗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明显,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朱义雯  王利东  黎君 《健康研究》2012,(4):285-287,29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评价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3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70)和对照组(n=60),对干预组进行1年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糖尿病治疗,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自我行为管理及血糖、血脂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监测。结果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一年后干预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自我行为管理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提高率(均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自我行为管理,并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5年1月广州市某社区2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干预组患者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管理方案,6个月后再行体检,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进行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较管理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或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价值。方法:纳入实验病例来自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管理组患者行传统糖尿病管理,规范管理组患者行规范化治疗与管理。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合理用药率、合理饮食率、适度运动率、自我监测率、血糖达标率。结果:规范管理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管理组,经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管理组血糖达标率、合理用药率、合理饮食率、适度运动率、自我监测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经X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价值高,有助于提升患者遵医行为率,更好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防治进行干预,为有效开展2型糖尿病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社区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干预组给予降糖药物、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心理及运动指导治疗,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和健康教育,经过半年的防治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1)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防治干预后经t检验,P值均<0.05(t值分别为3.79、5.26、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科学完善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心理及运动指导,有利于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本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并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选择382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将382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社区干预加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评价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38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偏低,空腹血糖(7.48±2.36)mmol/L,餐后血糖(10.24±3.43)mmol/L。接受6个月社区干预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方法 将5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用药指导,干预组除上述治疗外,实施针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方案,以行为、心理、饮食干预为主,共观察7个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61.2%,36.7%和71.4%,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