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艾文  刘正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119-31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妊娠的结局。方法:对IVF-ET术后47例双胎妊娠(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受孕98例双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较高,初产妇比例较高,而分娩孕周较低;妊娠并发症中,早产、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具有更大的风险,加强IVF-ET术后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双胎和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结局,比较两种受孕方式所导致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湖北地区各医院收治的妊娠孕妇资料,选取140例IVF-ET双胎孕妇为观察组,160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基本情况、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后生理结构缺陷、新生儿围生期疾病、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120例,占85.71%;对照组孕产妇并发症72例,占45.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生理结构缺陷43例,占30.71%;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生理结构缺陷27例,占1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围生期疾病者患儿70例,占50.00%;对照组新生儿围生期疾病患儿41例,占2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23±1.44)分、(5.43±1.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生后5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52±1.47)分、(7.83±1.51)分;观察组胎儿出生后5 min、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6.93±1.41)、(7.65±1.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进行IVF-ET的孕妇应加强围生期前后的并发症预防,注重对高龄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进一步减少IVF-ET出生后缺陷和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及服用促排卵药3种方式受孕双胎妊娠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孕妇324例,其中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辅助生殖组)106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81例,服用促排卵药物受孕(促排卵药组)137例。对3组双胎妊娠孕妇的围生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辅助生殖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S/D异常、羊水异常、一胎胎死宫内、剖宫产、胎儿畸形、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难免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者双胎妊娠期间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率及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分析2014年8月-2017年9月在厦门市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产科进行住院分娩的623例双胎妊娠产妇临床资料,将ART双胎妊娠257例中并发ICP产妇26例分为A组,将自然双胎妊娠366例中并发ICP产妇59例分为B组,将自然受孕的正常双胎妊娠产妇48例分为C组。比较ART与自然受孕产妇ICP发生率及围产期结局,比较3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结果 ICP在ART中的发病率10.1%明显低于在自然受孕者中的发病率16.1%,且前者重度ICP发生率19.2%明显低于后者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的TBA、TBIL、AST及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的TBA、TBIL、AST及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受孕相比,ART并不会增加双胎妊娠者ICP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异明  杨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29-4131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IVF-ET)获得的双胎妊娠母儿状况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之异同,探讨体外受精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1998年9月~2006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52例IVF-ET双胎妊娠(实验组)孕妇孕龄、胎龄及妊娠高血压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颅内出血、感染、出生缺陷发病率及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与同一时期41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病、子宫出血、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胎膜早破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小于胎龄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比对照组低。研究还发现,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实验组平均出生体重、头围及胸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双胎妊娠比自然受孕的双胎妊娠没有更大的风险,反而其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自然受孕降低。体格发育指标中,实验组试管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头围、胸围均显著大于自然受孕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式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ART受孕双胎妊娠386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1 053例,其中AR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87例(ART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178例(自然受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RT受孕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RT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占比、初产妇占比、定期产前检查完成率、剖宫产率、早产、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分娩孕周低于自然受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双胎妊娠孕妇合并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转新生儿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风险更高,但由于其更注重孕期产检及保健,且多选择剖宫产分娩,ART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与自然受孕双胎子痫前期孕妇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试管和双胎自然受孕母婴并发症的差异,为指导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双胎试管婴儿110例(试管组),双胎自然受孕婴儿86例(自然受孕组),比较两组母亲一般情况、分娩情况、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试管婴儿组母亲年龄明显大于自然受孕组(P0.001),前者孕周亦明显小于后者(P0.001),其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妊娠并发症中,本研究发现8种并发症,其中易栓症、妊娠期高血压为试管婴儿组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为自然受孕组高于试管婴儿组(P0.05),先兆早产和胎膜早破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管婴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自然受孕组(P0.05),其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本研究发现20种并发症,结果仅有早产儿脑损伤为试管婴儿组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试管婴儿组母亲年龄较大,孕周较小,更容易发生易栓症和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试管婴儿出生体重偏小,其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双胎自然受孕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不同妊娠方式所致双胎母婴并发症数目上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发病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998年1月~2005年5月43例IVF-ET受孕双胎和75例自然受孕双胎的产科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IVF-ET受孕双胎组的母亲年龄为(30.81±4.36)岁,自然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为(27.26±3.40)岁,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IVF-ET受孕双胎组孕34~37周间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组(46.51%vs20.00%,P<0.01),OR值为3.478,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52~7.93;IVF-ET受孕双胎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双胎组(88.23%vs67.86%,P<0.05),OR值为2.247,OR值95%的可信区间为1.017~4.965;IVF-ET受孕双胎组单卵双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4.60%vs22.66%);两组其他产前、产时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F-ET受孕双胎组母亲年龄较大,早产发生率较高,单卵双胎比例较低,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他产科并发症与围生儿并发症与自然受孕双胎组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多胎减胎后双胎妊娠和直接双胎妊娠的结局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行IVF-ET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观察组为IVF-ET多胎减胎后双胎妊娠,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早期流产4例(6.6%),晚期流产2例(3.3%),观察组早期流产7例(11.6%),晚期流产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7、1.211,P=0.033、0.016);对照组孕周为36周,早产率为46.7%,新生儿畸形1例,新生儿死亡11例。观察组孕周为35+5周,早产率为50.00%,无新生儿畸形和新生儿死亡。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例,产后出血2例,胎膜早破1例,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IVF-ET中直接双胎妊娠早产率要低于多胎减为双胎妊娠的早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2月分娩双胎173例,其中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研究组)83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孕周、分娩情况、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娩孕周多数在32~36周之间,两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双顶径、平均分娩孕周和性别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研究组孕妇平均年龄、住院天数及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自然双胎妊娠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单卵双胎少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剖宫产率较高,但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产前筛查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胎儿及孕妇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定期进行超声产前诊断后分娩的118例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双胎孕妇(观察组)和234例自然受孕的双胎孕妇(对照组)基本信息、孕期合并症、胎儿健康状况等。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33.6±4.42)岁,对照组为(28.04±5.06)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输血综合征仅发生于对照组(6例)。妊娠期糖尿病、羊水、前置胎盘、脐带附着位置异常、胎儿结构畸形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相似。结论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ART双胎妊娠不增加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新生儿健康状态与自然妊娠双胎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促进GDM双胎妊娠的健康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医院建档、住院分娩合并GDM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1例,随机抽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母儿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双胎不同一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孕方式、双胎绒毛膜性、分娩方式、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DM孕妇经规范管理治疗后没有增加双胎妊娠不良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行IVF-ET助孕治疗单胎妊娠PCOS患者(PCOS组)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IVF失败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畸形发生情况。同时,选取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治疗单胎妊娠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取卵数、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OHSS、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受精率、优质胚胎率、IVF失败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或畸形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助孕是治疗PCOS不孕症患者较理想的选择,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IVE-ET后妊娠200个周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不孕原因、妊娠、妊娠丢失(如流产、畸形引产)、分娩结局(如早产、双胎分娩)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2~30岁组妊娠率、妊娠丢失率分别为60.3%、15.3%,与31~35岁组的46.8%、36.4%,36~48岁组的30.7%、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分娩婴儿均存活,双胎分娩死婴3例。三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多胎妊娠是导致分娩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孕期并发症进行预防,从而改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于舟山医院行孕前检查的158例女性(≥35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行规范化孕期保健;观察组孕妇79例,应用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评估两组孕妇孕期不同时间段心理状态,并对比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妊娠6个月、预产期前1周及分娩后6 h,观察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观察组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胎膜早破、胎位异常、产后出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难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阴道顺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产妇中应用孕前优生指导配合规范化孕期保健效果显著,可有效调整高龄产妇心理状态,减轻围孕期应激反应,减少产妇孕期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中、晚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在单双胎之间的差异。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成功受孕的IVF-ET孕妇4 165例,其中双胎妊娠1 543例,单胎妊娠2 622例;自然妊娠(NC) 79 159例,其中双胎妊娠1 485例,单胎妊娠77 674例。统计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前置胎盘等19种妊娠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IVF-ET和NC以及IVF-ET妊娠单双胎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C相比,IVF-ET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GDM、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早产、晚期流产、胎儿生长受限(FGR)、臀位、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 05);血小板减少症、贫血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脐带缠绕、胎膜早破(PROM)、胎儿窘迫和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 01)。与NC单胎相比,IVFET单胎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GDM、晚期流产、早产、FGR、羊水过少以及臀位的发生率(P0. 05);降低了PROM、贫血和脐带缠绕的发生率(P0. 01);巨大儿、胎儿窘迫、ICP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NC双胎相比,IVF-ET双胎增加了GDM、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P0. 01);降低了FGR、贫血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P0. 01);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IVF-ET单胎相比,IVF-ET双胎增加了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晚期流产、早产、ICP、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羊水过多以及臀位的发生率(P0. 05);减少了巨大儿、胎儿窘迫、PROM、羊水过少及脐带缠绕的发生率(P0. 0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IVF-ET并非增加所有妊娠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单双胎之间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试管妊娠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母儿一般临床特征及试管妊娠双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北京某医院分娩的172对试管妊娠双胎(试管妊娠组)和476对自然妊娠双胎(自然妊娠组)。比较两组母亲生育时年龄、妊娠时间、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及两组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试管妊娠组母亲生育时平均年龄高于自然妊娠组,平均妊娠时间低于自然妊娠组,母亲为高龄产妇、剖宫产、先兆流产史、胎盘前置、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妊娠组新生儿双胎体质量差异率≥25%的比率(7.0%)高于自然妊娠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加强试管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检查和胎儿的监护,预防妊娠并发症,防止母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定期产检并且分娩时孕周≥28周的双胎妊娠孕妇286例,其中自然受孕(NC组)56例,促排卵受孕(COH组)89例,试管婴儿(IVF-ET组)141例,对产妇一般资料、围产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IVF-ET组、NC组和COH组孕妇,平均年龄依次为(34.9±8.9)岁、(26.5±6.6)岁和(27.3±7.3)岁,剖宫产率依次为75.9%、62.5%和59.6%,早产率依次为61.0%、39.3%和43.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依次为45.4%、30.4%和31.5%,产后出血发生率依次为27.7%、10.7%和20.2%,上述各项指标IVF-ET组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平均分娩孕周依次为(34.5±3.5)周、(37.4±2.4)周和(36.9±2.5)周,IVF-ET组明显小于另外两组(P0.05);GDM发生率分别为41.1%、40.5%和32.2%,COH组和IVF-ET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NC组(P0.05);平均孕产次、BMI、孕期增重、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发生率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ART)双胎不增加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但IVF-ET双胎妊娠孕妇平均年龄更大,部分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更加需要加强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面两孩政策下高龄生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3 5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中,40岁产妇和≥40岁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和适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高龄妊娠,高度重视高龄产妇的围生期保健,尽量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妊娠和自然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行ART助孕妊娠的早产孕妇223例和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早产孕妇5 6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RT妊娠早产孕妇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近期出生结局等情况。结果 ART早产孕妇中高龄产妇比例(单胎妊娠者39.8%,双胎妊娠者26.2%)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单胎妊娠者14.8%,双胎妊娠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早产者中双胎比例(58.3%)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9.55%),胎膜早破、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孕妇主要妊娠期并发症。ART早产组与自然妊娠早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分别为单胎妊娠者64.5%,双胎妊娠者68.1%和单胎妊娠者57.1%,双胎妊娠者73.1%)、出生结局(以平安为主,分别为单胎妊娠者97.8%,双胎妊娠者95.4%和单胎妊娠者93.6%,双胎妊娠者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其中ART早产者的剖宫产率(单胎妊娠者79.6%,双胎妊娠者94.6%)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单胎妊娠者55.0%,双胎妊娠者79.7%),以双胎的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臀位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不良出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及早产儿出生结局与妊娠方式无关,与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