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基础缺失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4例发生p16基因纯合缺失。5例发生p16基因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为32.1%,28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纯合缺失及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与淋巴结转移(P<0.02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1)及临床分期(P<0.05)密切相关。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85.7%(24.28)和100%(4/4),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变异及其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存在p16基因变异及蛋白失表达的原发性胰腺癌具有更强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检测39例胰腺癌和1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表达,并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及不同分化程度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IGF-r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1)p53蛋白、IGF-r的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中,细胞分布不均匀;(2)胰腺癌组织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6.7%,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5.2%、36.8%)(P〈0.05);(3)高分化胰腺癌中p53蛋白、I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3.3%,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胰腺癌(81.8%~92.3%、76.9%~81.8%)(P〈0.05)。结论:(1)p53抑癌基因突变与IGF-r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p53蛋白、IGF-r的过度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3)p53蛋白与IGF-r可以作为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和进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与端粒酶激活及抑癌基因p16失活(缺失突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多重PCR、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甲状腺癌与16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P16蛋白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端粒酶活性90.48%,高于癌旁组织(P〈0.01);甲状腺癌p16基因外显子2纯合缺失率28.57%,相应癌旁组未检出(P〈0.01);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40.48%,高于癌旁组(P〈0.05);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端粒酶激活与p16基因失活以及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甲状腺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甲状腺癌中p16基因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疣状胃炎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56例胃癌、56例癌旁组织、60例疣状胃炎和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检组织中p16基因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顺序由低到高分别为胃癌→癌旁组织→疣状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P1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而疣状胃炎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但癌旁组织和疣状胃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海波 《黑龙江医学》2008,32(4):243-245
目的研究p21、p53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扣10例正常人胰腺p21、p53蛋白、TGF-α的表达。结果p21、p53蛋白、TGF-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62%(30/48)、51%(25/48)、58%(28/48),均高于其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1/10)、10%(1/10)、10%(1/10)]。并且p21蛋白、TGF-α在早期胰腺癌中的表达(93%,90%),高于其在晚期胰腺癌中的表达(37%,33%)(P〈0.05),在高、中分化癌中的表达高于其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P〈0.05)。p53蛋白在晚期胰腺癌中的表达(74%),高于其在早期胰腺癌中的表达(24%)(P〈0.01),并且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p53蛋白表达增强(P〈0.05)。TGF-α表达与p21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p21、p53蛋白、TGF-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并且在胰腺癌不同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不同,说明其与胰腺癌的发生、恶性度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定胰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p21蛋白与TGF-α在胰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p16,p53和P-糖蛋白的表达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p53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胃癌前病变、76例腺癌和10例正常组织中p16,p53和Pg-P的表达状况。结果p16,p53蛋白和P-gP在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和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0%、705,50%;10%,20%,53%,0,5%,51%,p16,p53和P-gP在癌前病变与腺癌之间的阳性表达以及P16蛋白在临床分期Ⅰ和Ⅱb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肿瘤与化无关,p53蛋白与P-gP阳性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p16,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高表达均提示该患者预后较差,其中p53蛋白的高表达也提示该肿瘤细胞对某些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kB p65(NF-kB p6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胰腺癌组织NF—kB p65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NF-kB p65和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46%和71.15%,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P〈0.01、P〈0.05),NF-kB p65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0.01),NF-kB p65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P〈0.01)。结论NF-kB p65可能通过正向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p7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73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3蛋白在56例肺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73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2%(41/56),而在癌旁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1%(18/5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肺磷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在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4%)显著高于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p73蛋白的表达与肺磷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73蛋白在肺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春丽  杨敏 《浙江医学》2009,31(1):18-2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标本进行MIF、CerBb-2和p53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IF、CerBb-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F、CerBb-2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和25.0%、393%和100%、43.2%和150%,3项指标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F、p53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均P〈0.05),与其它病理特征无关(P〉0.05);CerBb-2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均P〈0.05),其低表达与ER、PR高表达有密切关系(P〈0.05),与其它病理特征无关(P〉0.05);MIF、CerBb-2与p53共同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CerBb-2与p53呈正相关(P〈0.05)。结论MIF、CerBb-2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53和P21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84.21%(32/38),癌旁组织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χ^2=55.27,P〈0.05)。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52.63%(20/38),癌旁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89.73%(34/38),胃癌组织P2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别有显著性(χ^2=12.546,P〈0.05)。胃癌组织中P21与P53蛋白共同阳性表达率为47.36%,但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p16、Bcl-2、Bax和VEGF基因的表达及新生血管计数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形态半定量方法对33例胰腺癌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进行新生血管密度记数和p16、Bcl-2、Bax和VEGF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P16蛋白表达:高、中分化胰腺癌高于低分化(P<0.05),生存期长者表达高于生存期短者(P<0.05);Bcl-2表达:高、中分化者高于低分化者;Bax表达:正常胰腺组织高于胰腺瘤组织,高、中分化者高于低分化者,生存期≥12个月者高于<12个月者;VEGF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MVD记数:正常胰腺组织低于胰腺瘤组织,有淋巴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MVD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9,P<0.05);p16基因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r=-0.69,P<0.05;r=-0.87,P<0.05),Bcl-2表达与其他基因表达结果无相关关系。Bax表达与p16表达呈正相关(r=0.54,P<0.05),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r=-0.66,P<0.05)。 结论:综合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16、Bcl-2、Bax和VEGF基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对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及估计肿瘤的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 Mtp5 3、p16、Bcl- 2的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它们之间的调控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L SAB) 114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 p5 3、p16、Bcl- 2的表达。并用 PCR技术对 6 2例 p16蛋白丢失的肺癌组织中 p16外显子 2 (p16 E2 )的缺失进行分析。 结果:p5 3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P >0 .0 5 )。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但是其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NSCL C中 p16E2的缺失率为 45 .2 %,其缺失水平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P <0 .0 5 )。 SCL C(小细胞肺癌 )和正常肺组织中无 p16 E2的缺失。 Bcl- 2在小细胞肺癌中阳性率 6 2 .2 %显著高于 Sq Ca(鳞癌 )的 2 5 %和 Ad Ca(腺癌 )的 9.1%(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另外 ,p5 3与 p16蛋白之间存在调控关系。 结论 :(1) p16、p5 3、Bcl- 2的异常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 ) p16基因及产物的异常表达与 NSCL C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可能参与 NSCL 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3) Bcl- 2反映 SCL C的分之生物学行为和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及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从2016年1~10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40例患者术区所取的乳腺癌组织记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40例纤维瘤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记为对照组,比较乳腺不同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情况的关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EZH2与p5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2.50%、47.50%,均明显高于纤维瘤组织的20.00%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及分子亚型为Basal-like型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对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乳腺癌组织中EZH2与p5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EZH2及p53蛋白均存在较强的阳性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p16 p53 PCNA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 p16、p5 3、核增殖抗原 (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5 4例胃癌组织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中 p16、p5 3、PCNA的表达。结果  p16和 p5 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4%、48.1% ,PCNA在胃癌中的 GF为 5 4.2 1± 13.4,它们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胃癌组织 p16、p5 3和 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胃癌组织中 p16的阳性表达与 p5 3、PCNA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 p16、p5 3和 PCNA的蛋白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57kip2 and cyclinE proteins on the 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57kip2 and cyclinE proteins in tumor tissues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32 patients was detected by SP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Results The p57kip2 protein positive-expression rate in tumor tissues of pancreatic cancer was 46.9%,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pancreatic tissue (P&lt;0.05). The p57kip2 protein positive-expression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umor cell differentiation (P&lt;0.05) and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gt;0.05). The cyclinE positive-expression rate in tumor tissues was 68.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pancreatic tissues (P&lt;0.05). The cyclinE positive-expression also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umor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lt;0.05). The cyclinE protein positive-expression rate in the tumor tissues of the p57kip2 protein positive-expres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57kip2 protein negative-expression group,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 -0.112, P>0.05).Conclusion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p57kip2 protein and/or over-expression of the cyclinE protei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1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53 protein 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of eyelid and apoptosis was investigated. Specimens of BCC were collected from 40 cases (aged 28-68 y) at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and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during from 1999 to 2006. Five specimens of paracancerous tissues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53 in the tissues. The average absorbance (A) and the average positive area rate of COX-2 and p53 protein were measured by image analysis. The positive area rate of COX-2 and p53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COX-2 and p53 protein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BCC of eyelid, and weakly expressed in paracancerous tissues. Imag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53 proteins in BCC of eyelid was sig- 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racancerous tissues (P〈0.01).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OX-2 and p53 (r=0.113, P=0.421). It was concluded that COX-2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therefore suppressing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7.
万慧颖  许仕军  陈金  徐敏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34-1736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检测Cox-2、p53和c-myc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上述皮肤肿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手工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皮肤SCC,21例BCC,20例BD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OX-2、p53和c-myc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在皮肤肿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p53和c-myc相互之间在所检测皮肤肿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组织芯片适合于样本量较大的研究。COX-2在皮肤SCC、BCC、BD中呈高表达,其与皮肤SCC、BCC、BD的发生关系密切。p53在皮肤SCC、BCC、BD中呈高表达,其与皮肤SCC、BCC、BD的发生关系密切。c-myc在皮肤SCC、BCC中呈高表达,与皮肤B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三者均可作为判定上皮源性皮肤肿瘤恶性程度的一种标志。COX-2、p53和c-myc相互之间在所检测皮肤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唐录英  金亦  苏祖兰  任泽肪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10):900-90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和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及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其中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结果 p5 3基因蛋白在 5 1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9% ,其中p5 3蛋白在鳞癌、腺鳞癌和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有淋巴结转移者 ( 77%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4 5 % ,P <0 0 5 ) ,p5 3蛋白在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及白细胞中均为阴性 ;5 1例肺癌患者中 2 8例血白细胞DNA均未见p5 3基因突变。结论 p5 3基因在肺癌患者血白细胞DNA未见突变 ,p5 3基因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