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生态理念在城镇建设中核心地位的确立,生态种植技术的研发愈加重要,草花混播作为新兴的生态种植方式,营造的草甸型景观得到广泛的发展。野花草甸类景观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持续性强、养护管理方便、群落结构稳定等优点。支撑野花草甸的生态学理论包括种间竞争、环境压力、植物生产力、植物形态结构与植物物候等。其栽植技术的研究不仅涉及建植时间、方式和密度,还包括建植准备、种类选择与混合比例和后期管理。与国外相关研究对比,中国的研究现状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滨水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生性爱水的特质。对滨水空间的打造满足了人们感官需要以及对生态功能的要求。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特点与周边环境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式滨水空间和城市开放滨水空间两大类。 自然式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自然式滨水空间通常以自然的植物群落为主,没有过多的人工构筑物,驳岸亦多为模仿自然的生态驳岸。依照植物造景方式,大致分为开敞式、疏林草地式和郁闭式三种植物景观类型。·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多由地被和草坪等低矮植物组成,位于平地或缓坡之上,鲜有乔、灌木,且多为孤植点景。该景观空间通透感较强,视野开阔,可以直接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水体的需求,往往成为滨水空间中人们集会、游赏、沐浴阳光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顾芳  刘欣  潘剑峰 《园林》2022,(6):53-60
城市滨水是城市中最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滨水区域绿化植物配置及养护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面貌及生态效益。为提升城市滨水区域植物配置,通过分析上海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植物配置及养护实践案例,探索“可呼吸式”植物配置和养护模式。“可呼吸式”植物配置以自然、通透、韵律为特点,可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层次、花境式植物,搭配运用岩石等造景元素以及合理降低植物种植密度等方法进行实施。植物选择上,注重色叶树种、特色灌木、宿根花卉、观赏草、乡土植物等,体现“可呼吸式”植物配置特点。后期植物养护中,通过自然式修剪、适应性及养护评估、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实施要点,促进达成低碳与资源节约、可持续性植物景观维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以期为城市滨水区域植物配置及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自然草甸群落对人工构建野花组合的启示,解决野花组合配置中花卉种类的选择及数量配比问题,调查了中国华北地区4处具有观赏性的典型草甸,按株高将草甸群落划分为3个亚层,分析其垂直结构、各亚层植物种类的性状特点及季相特征与动态变化,绘制自然草甸群落景观模拟图,最后从群落结构、群落外貌和季节动态等方面,为人工野花组合群落构建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凤阳龙兴寺建寺历史悠久,为皖北地区著名的寺观园林。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分析了龙兴寺的建筑空间构成与序列、主要建筑形制及布局形态等,归纳总结了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凤阳龙兴寺具有因借地势而建、平面为主次双轴线模式、各类空间井然有序、园林空间具有特色等特征。同时对该寺的植物景观营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主要特点:植物种类丰富,种植形式多样化,注重视觉景观效果,兼顾佛教文化寓意,但同时寺内缺少古树名木,管理养护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丁水龙  张璐  沈笑 《中国园林》2016,(12):12-15
苔藓植物是植物世界的"小矮人",却具有重要的园林应用价值。它质地如绒、四季常绿,除在自然园林中点缀应用外,既可大面积种植成景,也可制作盆景或微景观,同时种类丰富,适应性强,仅需有限的立地条件即可生长,特别在阴生环境中的种植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开始在西湖景区进行苔藓植物的种植推广,包括地被应用、花境及小品布置和微景观制作,通过养护管理,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林下裸露问题,更对丰富园林植物群落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苔藓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是植物世界的"小矮人",却具有重要的园林应用价值。它质地如绒、四季常绿,除在自然园林中点缀应用外,既可大面积种植成景,也可制作盆景或微景观,同时种类丰富,适应性强,仅需有限的立地条件即可生长,特别在阴生环境中的种植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开始在西湖景区进行苔藓植物的种植推广,包括地被应用、花境及小品布置和微景观制作,通过养护管理,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林下裸露问题,更对丰富园林植物群落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鲍璇  李雪  张昕  刘晖 《园林》2021,(5):13-16
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分是决定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立地条件、人为干预对水文条件的优化,产生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多样生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植物景观多样化营建创造了可能性。基于"生境+植物群落"设计模式,针对场地生境类型选择人工营建的植物群落及景观类型,探索适宜的建植与维护管理方法,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持续植物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境斑块连通性需求的4种城市绿色空间碳汇矩阵单元,探索植物碳汇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西安地区典型绿地样方的持续调研观测,结合i-Tree软件总结出常见乔灌、地被植物的年固碳量,筛选出高固碳型植物种类,总结出适用于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高固碳型灌丛-地被型、地被型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依托“高固碳型植物群落数字化平台”对灌丛-地被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进行持续智能监测与模拟,为植物种植设计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蒋亚蓉  袁涛  吴璐瑶 《中国园林》2022,38(10):104-109
草花混播是城市中人工混播草本花卉种子以模拟天然草地景观的尝试,是目前国内外景观研究的热点之一。但草花混播设计时,种类选择盲目性大、杂草清除成本高、景观持续性差等难题,严重限制其建植与推广。将生态学CSR(Competition,Stress,Ruderality)理论与草花混播紧密结合,指出要构建多样性丰富、杂草少、群落竞争较小的稳定群落,应施加环境压力、减少环境干扰,并降低优势种竞争强度,促使其向胁迫耐受型转化。在北京地区大量播种试验基础上,基于植物不同的CSR策略类型,从群落结构、配置模式等角度提出混播种选择的建议,为混播物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城市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美观性,对于全面提升小区环境、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改善城市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就要深入了解植物的自然属性和整体布局等,科学进行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以实现景观园林的最大价值。论文主要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植物类型选择、园林空间设计等内容,利用植物的自然特点进行景观植物配置,从而提升园林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镇园林植物规划方法及其应用(4)--热带植物配植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鉴不同的气候条件及生境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群落,师法自然,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介绍了各类型热带专类园常用的植物、配植方式及其组成结构,并例举了常见热带雨林景观的景点及其群落配植,供设计热带植物景观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7):54-62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公园中鸟类对植物生境及种类的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鸟类对植物生境及种类的偏好,有利于未来构建有特色的城市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研究场所,旨在分析森林公园中各调查样点的植物生境类型,根据鸟类对植物的利用情况划分不同的鸟类集团,探究森林公园中适宜鸟类栖息的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中共划分8种鸟类集团,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主的,具有丰富乔木及灌木层次的植物生境能够吸引更多鸟类集团;在有小乔木或小灌木的植物生境中,其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明显高于其他植物生境;增加蔷薇科小乔木的比例可以提高鸟类群落丰富度,而灌木种类越丰富,也能够吸引以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为代表的第3(虫食—探取)集团的鸟类栖息。乔木种类中旱柳、栾树等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最高,在植物生境中能够快速提高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城市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提供树种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土植物在我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因为乡土植物对于环境有着很高的适应性,加上乡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被很多城市应用到了城市的绿化当中。因为乡土植物易获取,成本低、养护易等诸多特点,在很多城市的绿化中都多少加入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展示了一个地方拥有的资源,而且还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破坏。在一个城市的绿化建设当中,合理的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形成独特的乡土景观,还对于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物种的多样化具有很重要的保护意义。以此城市绿化建设中,乡土植物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珠三角地区典型景观大道植物景观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新时期道路的绿化水平,建设生态效益好、景观效果佳的道路绿化带,以珠三角地区2条不同建成时间的道路绿化经典之作——东莞大道和深南大道的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其绿化的植物种类组成、配置模式、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其异同点,结果表明,2条道路绿化具有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重视乡土植物应用与地域特色景观营造,群落结构丰富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路优异植物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重视规整的人工造景模式向自然随意的近自然林景观模式演化。此研究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的道路绿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桂芳 《中国园林》2012,28(9):121-124
通过对丽江古城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统计出应用于丽江古城绿化的园林植物共有59科84属110种,从园林植物种类和植物配植2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丽江古城的植物配植模式具有本地特色,但园林植物多样性不够丰富,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不高,成规模可应用的种类偏少。据此,提出应充分利用古城的地形和空间,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丰富古城园林植物种类,依据古城空间结构特征设计绿化景观等建议,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文化和美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内蒙古桦木沟林场自然草甸群落的种类构成和花相特点,在人工构建野花组合时,可模拟参考自然草甸,每平方米至少有11种植物,且至少分属于4个科,可使人工群落较为稳定。野花组合盛花期时,每平方米应有6种开花植株且其中至少有3种不同花型,可形成较好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 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 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 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 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 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 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 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 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 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 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 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 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 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 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景观破碎化日益严重,绿道作为线性连接廊道,对生境的丧失和破碎起到了重要的补偿作用,但不合理的绿道植物配置也会造成入侵植物的迅速传播。本文针对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北京市,选取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市绿道中的不同外界因子对入侵植物扩散的影响,辨证评估绿道的连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入侵植物具有极强的扩散适应性,在不同的绿道类型、绿道鸟类物种构成、栽培群落物种构成、栽培群落垂直结构、坡度和坡向、生境类型和养护管理等级中,入侵植物的多样性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绿道宽度、绿道建植年代、城市化梯度、海拔、郁闭度对入侵植物的扩散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