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领域已经出现了作为私人物品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这是企业可以将技术标准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标准战争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特性和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被大量专利覆盖出发,揭示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向私人物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凝聚力也称内聚力,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聚合力量。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维持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其群体功能,实现其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以知识、技术、资金密集为特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政府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电子信息产业展现出大有作为的美好前景;但与此同时挑战也接踵而至,入世后市场的开放加剧了竞争,新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抓住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自治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了它的重要性。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需要转变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行业协会本身在衔接企业和政府,企业和企业,以及企业和社会时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业协会在促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中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处于行业协会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仍然不可避免的碰到了诸多行业协会功能发挥失效的情况。因此认清电子信息类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以及理清该类行业协会的功能对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娟 《通信世界》2004,(20):5-5
今年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揭晓的发布会,除了信息产业部的领导、媒体代表,第一次将排序在前16名的百强企业代表请到现场。会后,这些企业代表又与信息产业部相关司局进行座谈。娄勤俭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后,信息产业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努力为大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关司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和宏观指导,尽快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不管任何政策在出台前,都要先考虑百强企业的发展。征末百强企业的意见。可见.本届百强企业的评选,就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大公司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大公司战略又是为了实现电子强国的目标,引导国内的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那么.大公司战略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有哪些呢?中国普天集团的缺席,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在研发上的高投入,TCL的国际合作引人注目,这些事实提醒我们,本届电子信息百强评选最重要的三个焦点就是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走出去”战略,它们成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里.信息产业部的日程表上最紧迫的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安筱鹏 《信息空间》2003,(11M):68-71
产业基地的建设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同一类企业在空间的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产业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企业空间合理布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蒋以任日前在上海工业系统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提出,上海工业系统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和支柱工业结构升级,使上海工业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蒋以任提出,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将给上海工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系统要抓住机遇,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他提出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围绕七个方面进行,它们是:集成电路及其原材料、各类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各类软件…  相似文献   

7.
6月3日,四川移动公司与绵阳市政府、四川长虹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旨在三方共同发展、共同推进富士康移动终端项目在绵阳落户,推进绵阳科技城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上档升级,推动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TD—SCDMA”产业发展,塑造“长虹”移动终端民族品牌形象,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子与封装》2007,7(4):45-45
为推动对全球能源危机的认识并探讨破解能源危机之道,2007年3月21日,以“能源效率”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电子高峰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参加中国电子高峰论坛的有中外顶尖电子企业领军人物、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和媒体精英,探讨共国面临的技术、管理、经济问题,指引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层次交流,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4日 ̄27日信息产业部在哈尔滨召开了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及电子信息产品投资指南专家研讨会。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和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张琪司长、肖华副司长、丁文武副司长及部内各司局办的领导、国家各有关部委、地方信息产业主  相似文献   

10.
市场是产业的发展动力,确定产业发展方针和企业营销战略,都必须分析需求,定位市场。下面,对当前电子市场特点,明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息空间》2004,(10):115-128
景气指数指标反映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态,本文简要地解析了秋夏两季电子信息行业各景气指标的波动情形。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样本,对抽样的企业各景气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观察出行业内各企业对景气指标走向的判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技术》2005,30(7):74-75
2005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及市场合作论坛珠三角洲地区是世界电子制造中心之一,汇集了大批国内外著名的通讯、电子信息和家电生产企业。庞大的电子整机制造业,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但是,IC设计企业与整机企业配套不足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瓶颈,两者之间缺少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妨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和系统整机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部日前下发通知,为推进电子强国建设,落实“大公司战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经部研究,一年一度面向全行业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工作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2008,32(1):71-71
信息产业部日前下发通知,为推进电子强国建设,落实“大公司战略”的实施,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经部研究,一年一度面向全行业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工作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和中国电子商会联合召开的“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趋势及市场分析报告会”上,来自政府、知名企业、调研机构的演讲嘉宾就2011年和201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为与会的400余位企业听众理清市场脉络、制定企业战略提供了具有极高价值的前瞻信息.  相似文献   

16.
电子百强排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大公司战略的平台,透视产业发展特点的窗口也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电子强国的有效途径之一。百强榜 新规则 强国策——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的历史性解读(上)  相似文献   

17.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标准化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战略的实施,不但提高了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且对电子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标准化知识更新及队伍的新老交替,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对标准化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我们特邀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谭福友在我刊开办标准化基础知识连续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9月16日,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和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协办的中国首届"半导体材料Sic(碳化硅)产业战略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半导体SiC战略发展研讨会"的主旨是:研讨我国SiC产业发展的思路,确定发展战略,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推动我国SiC产业的发展。来自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的相关领导、行业主管以及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南车、国家电网、无锡华润等SiC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40余位企业界代表和专家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说明了空间对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以天探地”的空间电子信息侦察、“以地制天”的空间电子信息攻击的基本策略,简单介绍了空间电子信息侦察和空间电子信息装备的基本概念,以供研究空间信息对抗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据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国家队”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大而不强:产品生产制造仍以组装加工为主,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件主要依赖国外;大企业不强,中小企业不专,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更少。因此,从建设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分散、政府缺乏推动产业发展“载体”的局面必须改变。而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正是做大做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途径。《中国电子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