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口总义齿修复的固位效果、功能恢复与印模的准确程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常见全口总义齿因固位条件差,而影响修复效果。尤其是下颌总义齿,因接触面积小,加上牙槽嵴低平,口底软组织比较丰满,以及唇、颊、舌运动对义齿的影响,使之固位效果更差,因此,取得准确的印模尤为重要。本文就一次法取无牙列下颌印模,总结经验体会如下。1 印模的范围:印模范围的大小与基托面积的大小和义齿固位力的强弱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对无牙列下颌印模的范围,应适当地扩大印模  相似文献   

2.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与全口义齿印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确的全口义齿印模是成功镶复全口义齿的关键。在牙槽嵴条件较好时,印模的边缘位置较容易确定,印模的制取相对容易。但是因重度牙周疾病或长期配戴不合适的义齿而造成牙槽骨严重吸收时,牙科医生可能对制取印模时如何正确伸展义齿边缘感到困惑。众所周知,义齿基托范围越宽,义齿  相似文献   

3.
当总义齿在行使咀嚼功能时要获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固位与稳定性。固位是防止义齿基托从牙槽嵴上脱位,这主要取决于取印模的准确性,基托应充分伸展至功能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功能性印模技术与解剖式印模技术制取的下颌总义齿在主承托区与内、外斜嵴区基托组织面的形态差异。方法:15名无牙颌志愿者,分别使用功能印模和解剖印模2种技术为同一志愿者制作2副实验用下颌总义齿,应用3D激光扫描仪对义齿进行三维建模,进而对2种印模方法制取的下颌总义齿在主承托区与内、外斜嵴区基托组织面的形态差异进行测量,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种印模方法的下颌总义齿基托组织面在双侧内、外斜嵴处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义齿主承托区组织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印模方法制作的下颌总义齿在使用时更少发生压痛,测得的形态差异数据提示在功能印模时,对内、外斜嵴区域应预留足够的缓冲间隙。  相似文献   

5.
操作程序一、取模:取模前将上下颌义齿基托组织面磨粗糙,调拌流动性较好的弹性印模料,放入义齿基托组织面,戴入患者口内,嘱患者作正中咬(牙合),印模料凝固后从口内取出义齿,用盐水灌模型.二、上(牙合)架:石膏模凝固后.将上下颌义齿对正咬(牙合),上(牙合)架.三、填胶:(牙合)架上的石膏凝固后,将上下颌义齿取下,去除印模料.模型的组织面涂分离剂.在上下颌义齿基托的组织面涂布调好的自凝塑胶,放  相似文献   

6.
取口腔支持组织和固位解剖结构印模所采用的方法。对可摘局部义齿,特别是下颌游离端义齿获得良好的压力分布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分析了功能性印模、一次性印模、基托重垫法,粘膜静态技术及应力中断设计等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为使游离端义齿得到合理的负荷分布,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基托的组织面,必须与静态牙槽嵴粘膜的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组织调节剂的重衬义齿技术应用于无牙颌功能性印模技术中,评价其对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颌病例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下颌牙槽骨广泛吸收的无牙颌老年患者,其主诉为经反复修改后的原义齿仍然有压痛(17名)和易脱位(34名),要求重做义齿。印模时在义齿蜡型暂时基托组织面涂布组织调节剂,嘱患者作正中咬合,并以主动方式完成印模边缘整塑,修整后再在组织面用藻酸盐印模料取模,以此作终印模。结果:36例患者戴用重新制作的义齿后咀嚼疼痛得到解决,义齿固位显著提高。结论:将组织调节剂重衬义齿技术应用于功能性印模中,能预防性地避免印模不准确造成的咀嚼疼痛和固位不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常遇到上下颌牙槽低平的患者需义齿修复,如何使义齿稳固、无痛,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一直是困挠口腔修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笔者就自己近几年临床修复取得一点经验,谈谈体会,具体从义齿的三个面加以探讨。 一、组织面:严格按照印模的要求印模。 1、下颌因解剖因素,印模较上颌困难,根据解剖特点,牙槽无论吸收如何其周围肌肉起止点并未改变位置,同样行使其生理功能,关键在于边缘的伸展能否达到正确位置。因此笔者常采用塑料基托加弹性打样膏印模法印模:选择一合适的成品托盘作初印模,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塑料基托,做成后放入患者口内试基托是  相似文献   

9.
全口义齿闭口式印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操作简单、易掌握的闭口主动性印模法取得总义齿精确终印模。方法:用托牙基底板加自凝牙托粉作托基托,用蜡作牙合堤,确定好颌位关系后,在牙尖交错位让病人做主动的闭口功能性咀嚼压力印模,获得精确的总义齿终印。结果:用闭口印模制作的总义齿,提高了义齿基托边缘形态学的适合度,固位力明显提高,很少发生黏膜压痛。结论:闭口印模简单易学、操作误差较小,表现了功能状态下的黏膜形态,符合无牙颌黏膜受力情况,是真正的功能性印模。  相似文献   

10.
可见光固化基托材料在总义齿重衬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学教研室张桂云,辛海涛,赵西贵邮政编码710000总义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牙槽嵴组织的吸收导致固位不良或总义齿初戴时因印模不准而固位不好,往往需要重衬治疗。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组织紧密贴...  相似文献   

11.
取印模时,舌的位置和以后病人使用义齿的能力密切相关。习惯性后退位的舌,会导致下颌义齿的不稳定。本文介绍一种印模方法,即在可以有效发挥义齿稳定性及固位力的前提下,舌尽量前伸以形成下颌义齿基托的外形。方法利用初印模做一托盘,边缘距龈颊沟约2~3mm。  相似文献   

12.
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口义齿的固位是否良好,关系到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恢复.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试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一浅析.1.准确的印模是取得良好国位的首要环节1.1 选用合适的托盘:首先须了解义齿基托应覆盖的范围.唇(颊)、舌侧应达到粘膜转折处;上颌基托应包过上颌结节,后缘盖过腭小凹;下颌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2/3,舌侧后缘应伸展至舌翼区后部.经常容易忽略的是上颌结节颊侧、下颌舌翼区下后缘和下颌磨牙后垫区,此区在防止义齿水平移位和保证边缘封闭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取印模时一定要将其范围取够.其次,必须选择大小形状合适的托盘,托盘过大、过小、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印模的准确性.试合托盘时,托盘距牙槽嵴应有3-5mm的距离,边缘至粘膜反折处也应有2—3mm的距离.托盘边缘不够长时,可用蜡片加长,并在口内调整边缘形态,形成系带切迹.有时可用旧义齿作托盘取印模,边缘不足之处用蜡进行修整.在没有合适的无牙颌托盘及旧义齿时,必须采取二次法取模,并在取初模时作好肌能修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中咬合接触时功能性印模法制取的下颌全口义齿基托下黏膜组织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状况。方法: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和Unigraphics NX软件,将CT图像建立为下颌无牙颌骨、黏膜及解剖式和功能性印模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2种不同印模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对基托下应力分布、黏膜位移的影响。结果:2种不同印模方法制作的下颌总义齿基托下黏膜等效应力由大至小排列为:后牙牙槽嵴顶区、前牙牙槽嵴顶区、外斜嵴区、内斜嵴区。在内斜嵴和牙槽嵴顶区,功能性印模全口义齿下黏膜承受的应力与Z向位移量小于解剖式印模全口义齿。结论:功能性印模全口义齿下颌基托下黏膜的应力分布较解剖印模全口义齿更均匀、广泛。  相似文献   

14.
作者检查使用基托义齿2年~5年的患者120例,年龄40岁~60岁,其中患者对自己的义齿不满意者42例,主诉义齿固位不好,疼痛,形成褥疮性溃疡,粘膜烧灼感。主要原因:牙槽突萎缩明显,粘膜较薄弹性小14例,粘膜痛觉增高4例,外生骨疣和骨尖12例,口腔粘膜过敏8例,义齿边缘不合适4例。这42例都改作双层基托义齿,用弹性塑料100和作衬垫。弹性塑料衬垫义齿的制作方法用个别托盘取功能性印模,先制作硬基托义齿试戴数日,进行修改使基托完全合适,以免衬垫后再修改把软塑料磨掉。然后在基托组织面磨去硬塑料1 mm~2 mm,在骨嵴处或  相似文献   

15.
全口义齿的一种简单复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口腔修复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无牙颌配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因原有义齿使用多年,过度磨耗,影响咀嚼功能的发挥,要求重新修复。一般均弃旧的义齿,重新取印模,按全口义齿制作的步骤来完成。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利用旧义齿复制的方法,操作简便,缩短制作时间,恢复原义齿的咀嚼功能,患者满意。根据原义齿垂直距离有无改变分成两种类型。一、垂直距离无变化的总义齿的复制1-将旧义齿在患者口腔中配戴检查,如果义齿伸展不够,可用红蜡片将义齿基托加长至适当范围。2-调适量的印模材置于旧义齿组织面内、上、下颌要同时…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总义齿学教材和论著中存在一些遗漏和概念模糊之处,诸如总义齿的固位、基托各部位的划分和命名、超(牙合)与覆盖、取印模的时机、印摸托盘改造、覆盖总义齿的基牙选择、总义齿效能的评价等。笔者提出初浅看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印模与模型合理并精确的模型是全口义齿达到良好固位和稳定效果的基础。如上讲中所述,全口义齿的主要固位力是利用大气压力和吸附力。要利用好这两种固位力,并使基托下组织能更广泛地支承(牙合)力,则要求做到: 1.基托与组织间密切接触,使其间空气能基本被排尽; 2.基托边缘与组织间密封,在行使功能过程中能阻止空气进入组织面; 3.义齿基托既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口腔面积又不过长; 4.咬合力作用时,基托下组织受压均匀。上述要求落实在印模上,即是要制取一副边界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义齿基托边缘实际位置和形态以及与上下颌解剖标志的关系。方法:按照规范化标准制取功能性印模,为10名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在义齿试戴前后及义齿使用合适后,测量基托边缘厚度,记录基托边缘调改量,观察基托边缘和上下颌解剖标志的关系。结果:全口义齿基托边缘在翼上颌切迹区、颊棚区、远中颊角区、舌骨嵴区的调改量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颌义齿颊侧基托边缘在颊棚区与外斜嵴平齐,在远中颊角区避让咬肌附丽。舌侧基托边缘在下颌隆突区与下颌隆突平齐。结论:全口义齿基托边缘在翼上颌切迹区、颊棚区、远中颊角区、及舌骨嵴区易过度伸展。  相似文献   

19.
用丙烯酸类塑料作为活动义齿的基托材料(胶连法),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义齿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基托的折裂,尤其下颌复杂局部义齿的前牙区或双尖牙区有天然牙存在的部位,基托折裂的更多,普通的修理方法是将义齿对位后(直接对位或载入口腔取印模),折裂处磨出两个斜面,用自凝塑料粘接,修理后仍易折裂。临床医务工作者修理时,在折裂处放一根或两根钢丝,以增加强度,但缺乏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力学试验,说明不锈钢丝在义齿基托折裂修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一、实验方法1、材料①自凝塑料(上齿厂);②直径0.9牙用不锈钢丝(上齿…  相似文献   

20.
采取印模是制作全口义齿的第一步,是成功修复全口义齿的关键。准确的全口印模要精确地反映无牙颌患者剩余牙槽嵴的解剖形态和周围组织生理功能活动范围,以便使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高度密合,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从而取得全口义齿良好的固位,并能在功能运动时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印模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近年来各种改良式印模方法层出不穷,如:开窗托盘印模法、动态压力式印模法、后缘截断框架式托盘印模法及中性区技术等,这些方法在取组织面、磨光面或黏膜转折处的印模上各有优势或侧重。针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剩余牙槽嵴条件、全身情况或修复需求等情况而选择相应的印模方法。本文就无牙颌取模技术的不同侧重角度、技术要点、适应证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