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能够从各种人成体组织分离出来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及促进组织重建等功能.就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如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造成的移植失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膀胱炎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自体造血干细胞( APBSC)加激活骨髓(ABM)联合移植治疗淋巴瘤过程中ABM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方法一例T免疫母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行APBSC+ABM联合移植治疗,观察皮疹、腹泻及黄疸的发生。结果皮肤出现Ⅰ~Ⅱ度GVHD改变,无腹泻及黄疸,已无瘤生存13年。结论APBSC加ABM联合移植能诱导GVHD,并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复发的预防作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白血病患者在单倍型HSCT后进行预防性DLI,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随访25(4~60)个月,20例患者中有11例长期生存,生存率为55%;9例复发死亡;19例患者在接受DLI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GVHD(aGVHD),其中Ⅲ度以上4例,累积发生率22.9%.结论 DLI可预防单倍型HSCT后白血病复发,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范畴.治疗上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并无公认的明确有效的方法.本中心尝试应用雷那度胺(lenalidomide)治疗2例PMF患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脐血是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以外的新的干细胞主要来源,脐血移植特别是非血缘脐血移植( UCBT)的数量逐年增加。UCBT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脐血的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数量少,可能导致植入延迟或植入失败。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脐血HSC/HPC的数量,包括双份脐血输注、减低强度的预处理、体内体外扩增脐血细胞、同时输注单倍体血缘供者CD34+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 MSC)、或将脐血细胞直接注入骨髓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UCBT将会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长期生存并正常生育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AML患者中,女1例,男2例,接受不含全身放疗预处理方案的auto-HSCT,分别在停止治疗后68、65和65个月生育一健康小孩.结论 育龄期接受HSCT患者的生育问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与骨髓移植物中Ⅰ型树突状细胞(DC1)、Ⅱ型树突状细胞(DC2)的数量及DC2/DC1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G-CSF每天10μg/kg动员5 d后,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及20例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移植物中的DC1、DC2数量及DC2/DC1比例,并与8例正常供者动员前外周血及10例健康者动员前骨髓进行比较.结果 动员前后骨髓DC2由14.37×106/L增至29.68×106/L(t=2.433,P=0.022),而骨髓DC1分别为13.77×10a/L和18.88×106/L(t=0.625,P=0.541);DC2/DC1比例在动员后为1.83±0.81,较动员前的1.12±0.32明显升高(t=2.685,P=0.013).正常供者以G-CSF动员前、后移植物中外周血DC2数量分别为14.92×106/L和26.76×106/L(t=2.390,P=0.029),DC2/DC1比例分别为1.00±0.37和2.02±1.43(t=2.158,P=0.044),但外周血DC1分别为14.21×106/L和18.02×106/L(t=0.625,P=0.541).结论 移植前以G-CSF动员正常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供者,可选择性提高外周血及骨髓移植物中DC2的数量,而DC1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cr-abl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324例CML患者518份标本的bcr-abl mRNA表达情况.结果 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bcr-abl mRNA定量结果逐渐增高,分别为12.6%、25.4%和57.2%(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bcr-abl mRNA定量结果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一般在移植6个月后转阴,服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程相似,但融合基因转阴所用时间较长.结论 real-time PCR检测bcr-abl mRNA对于诊断、评价疗效、监测微小残留病变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L)的疗效.方法 3例确诊的T-LL患者获得缓解后接受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非T细胞去除的单倍体亲缘供体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其中2例患者预处理采用包含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和阿糖胞苷(Ara-C)的清髓性方案,另1例患者采用包含CTX和白消安(BU)、Ara-C的清髓性方案;3例患者都采用了包含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加强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完全的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9~75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非T细胞去除haplo-HSCT治疗T-LL的相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5.3~13.1)×106/kg] 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剂量VP16和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孤立性胸壁粒细胞肉瘤(GS)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HSCT(allo-HSCT)后3年并发孤立性胸壁GS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胸部CT发现心膈角处肿物,经手术发现肿物原发于胸壁,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S,经化疗以及局部放疗后治愈,目前无复发迹象,仍在定期随访中.结论 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是治疗髓外孤立性GS的较好的方法,对于AML-HSCT的患者,需要注意髓外复发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例氟达拉滨继发PRCA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在化疗后1~6个疗程出现PRCA,需要输血治疗,并需要停止原发病的治疗.结论 氟达拉滨继发PRCA,一旦出现,通常治疗困难,并会延误原发病的治疗.目前有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成功的报道.氟达拉滨导致PRCA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一例难治性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例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给予VD方案化疗4个周期,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体征改善后,进行ASCT(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200 mg/m2),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经过化疗达到接近完全缓解(nCR),之后联合ASCT后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 VD方案联合ASCT可明显改善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系变化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 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cGVHD的患者接受MSC治疗,分别于第1次输注MSC后第1、5天及第2次输注MSC后第1、10、20天采集外周血,同时将输注的MSC作为对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单个核细胞中24个TCR V 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PCR产物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患者输注的MSC不表达全部TCR V β亚家族,第1次输注MSC后第1天也未发现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随后的时间点分别出现了3、10、14、10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殖T细胞,增殖形式以寡克隆、多克隆为主;临床判断cGVHD表现减轻.结论 MSC对allo-HSCT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并能减轻cGVHD效应;TCR V β亚家族谱系分析提示有部分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70岁且CD20阳性的初治或既往仅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CLL患者,应用FCR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氟达拉滨25 mg/m2,第2天至第4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50 mg/m2,第2天至第4天,静脉滴注。28d为1个疗程,治疗4~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共入组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12%(16/17),完全缓解率为35.29%(6/17)。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结论FCR方案治疗CLL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可以作为初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表面分子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6例初治AL患者骨髓CD62P的表达情况,以15例健康成年人骨髓标本为对照.结果 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干细胞(CD+45CD+34CD-38)中CD62P平均表达水平为(6.72±7.64)%,1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干细胞(CD+45CD+34CD+19)为(3.46±2.51)%,6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干细胞(CD+45 CD+34CD+7)为(6.23±4.9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4±1.23)%](t值分别为2.847、3.284、3.091,P<0.01).经过正规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CD62P表达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7,P>0.05).另外CD+62P的AML及T-ALL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CD-62P患者(t值分别为4.153、8.095、8.289、7.235、8.692、9.832,P<0.05);而CD+62P与CD-62P的B-ALL患者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340、1.142、0.019,P>0.05).结论 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之一,在不同类型的AL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AL骨髓造血干细胞中CD62P可能作为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的标志,以及临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的化疗微球体(CMSs)进行培养和鉴定,为获取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获得的CMSs接种在添加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CMSs的生长情况;②通过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化疗微球体细胞(CMSDCs)的克隆形成和自我更新能力;③CMSDCs贴壁培养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其分化能力;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CK14、CK18和CK19的表达;⑤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含量;⑥构建NOD/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CMSDCs的致瘤能力.结果:CMSs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呈球状生长,3 d后球体表面出现坏死的细胞层;CMSDCs可以连续传代形成新的CMSs,新生球体折光性强,表面无坏死层;在添加血清的培养基中的CMSDCs可以分化产生梭形的单层细胞;CMSDCs表达乳腺干细胞标记物CK19,不表达分化标记物CK14和CK18;CMSDCs和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为17.41%~23.57%和0.50%~1.28%;103个CMSDCs即可在NOD/SCID小鼠体内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移植瘤.结论:CMSs富含乳腺癌干细胞,与悬浮培养所获得的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类似,提示从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癌干细胞微球体可能成为乳腺癌干细胞获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Fe离子注入二氧化钛复合薄膜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基体上制备了纯TiO2薄膜,并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对TiO2薄膜进行Fe掺杂改性以促进TiO2薄膜光吸收边红移,提高其光吸收性能。利用XRD、XPS及UV-vis对不同注入剂量的Fe掺杂TiO2复合薄膜的晶相结构、原子化学态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TiO2薄膜为锐钛矿相,经Fe离子注入后,复合TiO2薄膜经退火后锐钛矿相消失,金红石相出现,因为Fe3+离子进入晶胞代替Ti4+,在TiO2基体形成铁的固溶体,结果氧空缺形成促进了TiO2从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XPS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退火Fe在复合TiO2薄膜中以Fe和Fe3O4形式存在,说明Fe离子进入TiO2晶格取代Ti,但Fe及其氧化物晶体峰未在XRD上观测到,说明两者结晶程度不高,以非晶形态存在;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注入不同剂量Fe的复合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可知,由于复合薄膜中Fe3O4的存在,使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并随注入剂量增加红移增大,根据红移效果确定Fe的适宜注入剂量为1×1017 c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滴眼液与炎琥宁合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有1例患者应用炎琥宁后出现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更昔洛韦滴眼液与炎琥宁合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较好,使用安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在光照疗法(以下简称光疗)期间使用赛肤润及紫草油预防臀红的疗效比较,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方便的护理措施来干预光疗引起的新生儿臀红.方法 选择在本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光疗治疗,入院时无臀红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根据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在光疗期间用赛肤润护理臀部,对照组100例在光疗期间用紫草油护理臀部,每天光疗时间均为12h,光疗3d后比较2组新生儿在光疗期间发生臀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100例中有5例发生轻度臀红,臀红发生率为5%,对照组100例中发生轻度臀红15例,臀红发生率为15%.比较2组臀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治疗组臀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赛肤润预防光疗引起的新生儿臀红效果显著,疗效优于紫草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