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将煤加氢重油分离成为饱和馏分、中性芳香油和沥青烯,然后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将这些物质按其分子尺寸大小加以分离。对这些GPC分离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固定床加氢技术难以加工沥青质、金属以及N、S等杂原子含量高的煤焦油重组分的问题,对可适用于煤焦油重馏分或全馏分加工的沸腾床加氢及悬浮床加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煤焦油重组分加氢技术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悬浮床加氢预处理-固定床加氢联合工艺的优化、悬浮床加氢廉价高效催化剂的研究、煤焦油与煤或渣油共加工工艺的开发及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将成为煤焦油重组分加氢技术未来研究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对碳三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塔径100mm碳三催化精馏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3 17%(摩尔分数)丙炔和丙二烯的碳三馏分经过催化精馏加氢,塔顶碳三馏分中的炔烃、二烯烃可脱除至≤10μmol mol,丙烯收率≥102%。经262h考核,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6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装置采用DSO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成套技术,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在分馏塔内实现轻汽油馏分(LCN)和重汽油馏分(HCN)分离,轻汽油馏分作为产品直接与加氢脱硫后的重汽油进行调和。轻汽油馏分去新建醚化装置后,结合汽油加氢装置实际产生的问题分析对本装置生产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个澳大利亚中等挥发份烟煤(Liddell)在间歇高压釜中加氢得到的产物。采用四氢萘作溶剂,CyanamidHDS-3A作催化剂。考察了温度(315—400℃)、氢压(3.4—17.2MPa)和反应时间(0—4小时)对前沥青烯、沥青烯、油和沥青等收率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高压液体色谱法来研究这些物质的化学组成。较高的温度(400℃)和压力(17.2MPa)有利于形成平均分子较  相似文献   

6.
以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床连续加氢反应装置进行2 500 h全馏分加氢实验,研究煤焦油加氢沥青质组成与性质随加氢反应器运行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煤焦油沥青质脱除率降低,加氢沥青质S和N杂原子含量以及Fe和Ca金属含量均增加,脱除率均降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煤焦油沥青质加氢转化性能,但也促进大分子量的沥青质生成;此外,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加氢沥青质芳香度(f_A)增大,H和C原子比降低,说明加氢沥青质缩合度提高,另外,加氢沥青质分子量逐渐增大,甚至超过原生沥青质,说明部分沥青质发生缩聚反应;反应后期,沥青质缩聚反应加剧,金属Fe和Ca易沉积在催化剂上,催化剂失活严重。  相似文献   

7.
非沥青重质煤焦油临氢轻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方向晨  陈松 《煤炭转化》2007,30(4):63-66,75
加氢是使非沥青重质煤焦油轻质化和清洁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临氢技术可脱除煤焦油中的S,N,O和金属等杂质,使其成为清洁燃料,芳烃加氢饱和并裂解开环成为优质轻质油组分,胶质被加氢分解成分子较小的烃类.结合国内外煤焦油加氢的技术现状,指出非沥青重质煤焦油难加氢的原因,介绍了200 ℃~540 ℃馏分的高温煤焦油重焦油的性质,此原料采用适宜的加工流程,在针对此原料组成特点开发的专用催化剂作用下,实现了100%转化,石脑油馏分收率13%和柴油馏分收率80%.  相似文献   

8.
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醋酸加氢生产乙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气相加氢;(2)气液分离;(3)酯化反应;(4)产品精制:将液相产品B送至中和反应器,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后的产品进入第一精馏塔,第一塔顶馏分部分返回气相加氢反应器中,将第一塔底馏分送到第二精馏塔;第二塔顶馏分部分返回加氢反应器中,部分作为混合型溶剂产品采出,所述的混合型溶剂包括乙醇、醋酸乙酯和水,其中乙醇和醋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0.05~1.1),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煤焦油切割轻馏分加氢、延迟焦化加氢、悬浮床加氢、沸腾床加氢、宽馏分加氢、全馏分加氢等几种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的流程及特点。以40万t/a某煤焦油加氢装置为例,对比了各种技术的工艺流程、工业装置运行、建设投资、主要产品收率等情况,着重分析了沸腾床及全馏分加氢工艺技术的消耗和成本。通过分析得出全馏分加氢技术氢气消耗低于沸腾床加氢技术,公用工程指标中生产水、凝结水、低压蒸汽消耗略高于沸腾床加氢技术;加氢成本较沸腾床加氢技术低约100元/t,全馏分加氢技术煤焦油加氢总成本近4000元/t。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电极沥青标准和技术条件规定了甲苯不溶物(α馏分)和喹啉不容物(α_1馏分)馏分的含量。在许多研究工作中,为了更充分地鉴定沥青,还常常分析沥青的另外两个馏分:甲苯中溶解而石油醚中不溶解的馏分(β馏分)和石油醚中溶解的馏分(γ馏分)。本研究中,按标准方法测定了α和βα_1馏分含量,又以甲苯滤液沉积法测定了β馏分。  相似文献   

11.
航煤加氢精制装置催化剂匹配装填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德群 《当代化工》2007,36(4):398-400
采用不同的催化剂进行航煤加氢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FH-40A/FH-40B催化剂匹配装填与全部装填FH-40A催化剂进行对比,在满足产品w(S)<1 μg/g,w(N)<1 μg/g和溴指数<150 mg Br/100 g油(即满足分子筛进料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加氢精制反应的化学氢耗.  相似文献   

12.
抚顺乙烯装置采用美国鲁玛斯公司的专利技术,由加拿大鲁玛斯公司实行工程总承包。本装置包括两套工艺单元,即以丙烷馏分、丁烷馏分、重整液化气、重整拔头油、直馏石脑油、焦化加氢石脑油,以及不凝气、粗丙烯为原料,生产12万吨/年聚合级乙烯和6万吨/年聚合级丙烯单元,以及3.34万吨/年加氢汽油单元。按原料构成由轻到  相似文献   

13.
环烷基原油润滑油馏分适合作变压器油、冷冻机油以及橡胶填充油等特种油,但其酸值较高,必须经脱酸处理才能满足使用要求。选用加氢脱酸催化剂A和催化剂B对高酸原油润滑油馏分(常二线油、减二线油和减三线油)进行加氢脱酸研究,结果表明,常二线油在较缓和的反应条件下,可达到预期脱酸效果,而减二线油和减三线油加氢脱酸难度增大,反应温度需相应提高(40~50) ℃,催化剂B比催化剂A具有更高的加氢脱酸活性。  相似文献   

14.
连续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用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军  李梅  刘晨光  王继锋 《工业催化》2005,12(Z1):39-42
研究了Pd/Al2O3催化剂在连续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对于Pd/Al2O3催化剂采用现有工业常用的工艺条件,不能满足产品需要,其原因是高沸点馏分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在连续重整汽油BTX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的反应过程中,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研制的Pd/Al2O3催化剂可以使加氢汽油的溴值小于200 mg-Br·(100 g油)-1、芳烃损失小于0.5个百分点,可以满足芳烃抽提进料的指标要求.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对单纯的Pd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改进,改进的催化剂可用于连续重整汽油全馏分的选择性加氢,具有较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刘铁峰  郑卓 《工业催化》2014,22(5):374-377
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C4馏分中含有微量丁二烯,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为有害杂质,需要除去,采用选择性加氢脱除二烯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研究了一种非负载型非贵金属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XRD、TEM、FT-IR和TG-DTG-DTA等考察催化剂制备条件对晶相结构及形貌特征的影响,并在高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催化剂对C4馏分中丁二烯选择性加氢脱除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碱镍物质的量比为1.05和温度120 ℃条件下合成的镍催化剂前驱体,在90 ℃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优。在氢压1.0 MPa、反应温度60 ℃、氢油体积比20和液时空速2.0 h-1条件下,制备的镍基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能将C4馏分中低含量丁二烯烃完全脱除,具有良好的二烯烃选择性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新建50万t/a汽油加氢装置采用第二代全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技术(CDOS-FRCNⅡ工艺技术)的首次开车运行情况。CDOS-FRCNⅡ工艺技术工艺流程简单,省去了催化汽油轻重馏分切割(LCN/HCN)过程,且投资省、耗能低、操作方便灵活。该技术配套选择加氢催化剂HDDO-100、选择加氢脱硫催化剂HDOS-200、选择加氢脱硫醇催化剂HDMS-100及相配套的HCP-100、HCP-200、HCP-300系列保护剂。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满足了生产产品硫≤10μg/g,烯烃体积分数≤24%,RON≥93国Ⅴ汽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考察温和条件下,铁基复配催化剂对红柳林煤液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前沥青烯(PA)和沥青烯(AS)的元素组成和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和液化条件下(反应温度430℃,氢初压4MPa),铁基复配催化剂可显著提高γ-FeOOH的催化活性,其中三元复配催化剂的活性优于二元复配催化剂.与γ-FeOOH相比,二元和三元复配铁基催化剂最多可将油产率提高3.88%和6.12%.铁基复配催化剂可同时促进前沥青烯和沥青烯的加氢,尤其是沥青烯的加氢.  相似文献   

18.
李华民 《煤化工》2013,(3):39-42
分析了4个温度下水热处理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加氢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50℃为褐煤和长焰煤加氢液化较好的水热处理温度。(2)在实验条件下,水热处理温度200℃250℃为褐煤和长焰煤加氢液化较好的水热处理温度。(2)在实验条件下,水热处理温度200℃250℃,褐煤总转化率和油、气产率可达到84.70%和79.29%,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产率为5.41%;长焰煤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78.2%、70.72%和7.48%。(3)水热处理温度>250℃或<200℃,褐煤和长焰煤液化反应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20 mL的微型反应器装置上对N i-Pd/A l2O3催化剂催化C5烯烃混合物加氢制戊烷表观动力学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氢分压、温度、停留时间(液时空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戊烷加氢反应动力学的微分与积分模型。模型值和实验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氢分压、温度、液时空速工艺条件范围内,模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罗拉达采矿学院从事一项开发总包模型的试验规划,此项总包模型包括:煤组成对其加氢动力学和机理的影响;矿物质添加物(有效催化剂)对煤加氢动力学和机理的影响;从煤得到的产物(如前沥青烯和沥青烯)的加氢动力学和机理。已完成了一组烟煤(14个煤样)的试验,其中11个煤样的试验重复性很好,转化为四氢呋喃可溶份可以用假二级动力学进行关联。得到的动力学速度常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