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亲子互动型真人秀季播栏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开辟了新的题材,同时使中国真人秀节目迈出室外,在室外真人秀节目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节目在特定情境下营造的戏剧冲突,依靠大量真实记录以及剪辑形成的叙事和情绪张力,构成节目独特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亲子类真人秀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聚焦《爸爸去哪儿》的文本叙事,分析其叙事视角、叙事策略,以期梳理出节目成功背后的规律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维 《现代视听》2012,(10):73-75
陌生化效果的手法是多样的,而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影响着新闻框架的构建、叙事声音、叙事语法、叙事话语、叙事接受等,是陌生化效果产生的首要源泉。本文从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出发,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新闻媒体在新闻事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产生的不同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馨  于忠民 《东南传播》2021,(9):142-144
在如今的综艺市场竞争中,以聚焦现实人际关系、深度挖掘情感价值为核心的情感观察类真人秀异军突起,以其"第一现场真人秀+第二现场演播室"的新颖模式霸占市场.本文欲深究其迅速走红霸占市场的内在核心,将从叙事策略和价值创新两大板块着手,针对"我家"系列以及《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从叙事形式技巧化、叙事主体符号化、叙事视角双重化;映射社会现实、多渠道共同构建正确价值观、提高传播效果、实现全民参与以及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这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也为未来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的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残酷青春"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选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案例,以叙事聚焦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两种叙事聚焦模式:旁观者姿态下以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和内置角色视角下以主观感性为视听特征的内聚焦模式;并分别提炼出完成外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的视听语言使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聚焦是叙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将电视广告作为一个叙事交流机制来分析时,要通过对电视广告中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等几种叙述类型的解读,来研究广告中不同叙述的聚焦类型会对其促销和美学效果产生的意义。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聚焦类型电视广告中的美学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代玉菲 《视听》2018,(6):60-62
本文以真人秀节目《我们的侣行》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该节目的叙事范式及价值内核进行分析,挖掘该节目的成功之处,从而给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启示。作为一档纯素人参与的纪实类真人秀,《我们的侣行》节目以个体叙事为载体,以国家理念为内核,在叙事范式上体现为多元的叙事内容、纪实的叙事话语、草根的叙事主体,传达出民族自信、家国情怀、当代理念三个层面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王斯慧 《东南传播》2014,(9):157-158
自叙事学理论诞生起,叙事一直广泛应用于小说分析中,虽然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叙事学开始注重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但叙事理论依然很少运用在图片尤其是专题摄影的分析之中。另一方面,学界对专题摄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技术和伦理的层面上,照片的叙事功能似乎被人忘记。本文从叙事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专题摄影的叙事逻辑、叙事时间、叙事者及聚焦问题。  相似文献   

8.
惠慧 《声屏世界》2017,(3):42-43
自20世纪90年代起,真人秀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当下户外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炙手可热的收视王牌.一档成功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必定有着考究的叙事结构和巧妙的叙事策略.因此,本文通过对真人秀节目中叙事视角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当下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对同类型节目的创新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技巧和叙事品质.  相似文献   

9.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辅以案例分析法对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叙事在真人秀节目中的作用,并试图以此找到叙事方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当今的大量新闻通讯,广泛借鉴和运用了叙事学上的诸多理论.叙事聚焦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开启我国选秀元年;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大放异彩,掀起全民造星狂潮。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从传统电视综艺到超级网综,从竞技演出到偶像养成,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变化。本文以2018年的两档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和《下一站传奇》为例,通过对其不同节目叙事模式的比较,探讨养成类真人秀火热的原因,分析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叙事模式对传统竞演类选秀模式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邓力 《新闻传播》2013,(2):199-200
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中,演播室节目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演播室节目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叙事特点,在求职类真人秀节目日趋泛滥的当下,本文从节目叙事元素出发,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处,窥一斑以见全豹,总结一档成功的求职类演播室真人秀节目应该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晨 《新闻传播》2023,(4):90-92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不光内容愈发精良,在类别上也大胆创新。从亲子类综艺《爸爸去哪儿》、竞技类综艺《奔跑吧》,到时下正热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无一不昭示着国内综艺节目的革新。《这!就是街舞》作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首次将街舞与真人秀结合,并融合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引发了不少网民对“街舞”的追捧,同时也为选拔类真人秀节目开拓了新的主题,在叙事模式和理念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希望通过对该节目的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功叙事策略,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方周末》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聚焦、叙事修辞和文本的可读性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南方周末》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叙事结构与功能、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者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专题片采用预叙的方式,以增强叙事的逻辑性;采用概述和场景结合的叙事时距,以增强叙事的层次感;专题片中全知视角与第三人称证人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则巧妙地隐藏了叙事者的身份,对政论类专题片拍摄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东  焦亚楠 《传媒》2016,(8):59-61
真人秀节目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军事类真人秀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一般是指以军事元素为核心,在展开的过程中宣扬军旅文化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力图从全媒体的视角探索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为我国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霖 《声屏世界》2016,(8):40-42
在真人秀节目饱受热捧的今天,若想要观众对电视节目持续保持新鲜感,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在节目中熟练运用电视叙事话语,从而达到节目效果的最大化。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所包含的叙事元素将节目中特有的真情实感特色发挥出最显著的效应,使观众从中得到情感的置换以及欲望的满足。本文从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竞技游戏设置、节目剧本的叙事架构、节目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以及节目矛盾的叙述来阐释叙事元素在节目编排中的重要性,从而剖析情感类真人秀节目受众的心理诉求以及此类节目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9.
陈雷 《青年记者》2022,(4):93-94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  相似文献   

20.
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文章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