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谱技术作为免疫分析方法的补充, 在临床实验室占据重要位置。随着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临床实验室开始了从小分子检测到蛋白质/多肽检测的探索, 逐渐在临床应用的蛋白分析包括甲状腺球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载脂蛋白E和淀粉样蛋白等。然而在发展的道路上, 面临前处理优化耗时长、成本高、缺少参考物质、监管不完善等挑战。尽管新兴的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转化到临床诊断应用较慢, 但庞大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和蛋白组学研究为后续临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能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 遏制疫情发展。多重即时检测(x-POCT)技术可有效避免单一目标检测的局限性, 实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筛查和及时防控。该文总结x-POCT在传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包括针对不同靶标的x-POCT检测方法, 重点阐述了微流控芯片、纸基与微滴体系等设备平台, 并探讨了本领域现存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以及x-POCT在基于"全健康"理念的高效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静脉输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危重症患者和肿瘤患者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本文针对国内新工具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PICC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管理、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发展前景3个方面展开综述, 探讨当前PICC技术在国内的实践现状和研究情况, 以期为促进中国PICC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微生物自动化流水线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临床微生物检验自动化流水线应用的相关标准。为推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制定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自动化流水线应用专家共识》。共识围绕自动化流水线的临床应用问题, 讨论了应用前期需要考虑的实际要素, 评价了应用过程中流水线的技术特点, 特别指出应用后实验室面临的检验流程再造等问题, 最后提出实施微生物自动化流水线的挑战和展望。该共识为推动医学检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由传统手工操作转向自动化检测的变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移动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具体应用方式及应用的不足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旨在为移动医疗技术在国内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拉曼光谱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生物传感平台为疾病精准分子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特别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 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受水的干扰小、实时检测等优点, 在医学检验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 随着SERS与其他技术包括电化学、纳米新材料、微流控、生物芯片、DNA纳米机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集成结合, 其在医学检验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对SERS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多个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 其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并有望成为下一代精准诊断的重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操作性疼痛是指以医疗卫生保健为目的, 因医疗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给患者带来的急性、短暂性疼痛。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包括操作性疼痛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与镇痛机制、虚拟现实技术在减轻成人操作性疼痛中应用现状, 并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 以期为医疗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分子检测技术在女性肿瘤早期筛查、指导治疗药物选择、预测预后和疗效监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广阔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分子检测结果具有影响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等女性肿瘤诊疗策略的巨大潜力。先前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于宫颈癌筛查、人乳腺癌易感1/2号基因突变易感基因检测预测乳腺癌风险与用药指导奠定了女性肿瘤分子检测临床应用基础, 并展现新型分子检测的研究在未来女性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病原学诊断技术快速发展, 检验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微生物检测的背景下, 检验工作者与临床相关学科应及时提出中国标准、中国指南、中国方案, 始终坚持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临床微生物学相关行业标准和指南, 持续推动病原学诊断标准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逐步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和行业进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1—2021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6. R2软件对发文量、期刊、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96篇文献, 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外核心作者群及核心机构群的数量和规模均大于国内。国内外共同的热点关键词为教育、疼痛、焦虑、康复等。国外的研究趋势为远程医疗、跨专业合作等, 国内的研究趋势为慢病护理、延续性护理、灾害护理等。结论国内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略晚于国外, 但近2年发展迅速, 年均发文量逐步接近国外。国内外作者及机构均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集中于护理教育和临床应用, 此外国外更关注各学科团队间的合作, 国内更注重慢病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早期滥用药物的检测推动了质谱技术在北美临床实验室的应用。质谱分析因为其分析灵敏度、特异性和同时检测的能力优势, 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 质谱技术已经成功用于临床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临床毒理和微生物等常规检测。尽管还需要更多经过FDA批准的商品化平台和试剂, 但毫无疑问质谱技术已经展现出丰富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技术充分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 在医疗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优势。本文综述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的类型及其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前瞻性提出了未来构建"元宇宙+护理"的初步设想并进行展望, 以期推动元宇宙与护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与现状, 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戒烟的应用条件、干预机制、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形式及效果、不足与展望等内容进行综述, 以期为我国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戒烟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加速发展, 糖尿病的教育与管理正在从传统的模式逐步走向移动信息技术辅助的模式。本文综述了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形式、效果、现存的问题与建议, 旨在为探索适合高质高效高水平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模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相比, 实现了多样本、多位点、多变异类型的大规模平行检测, 在提供临床诊疗信息的同时还能挖掘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 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另一方面, 基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医药产业的转化产出也逐渐加大,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方式将肿瘤带入"个体化精准诊疗"时代, 从病种管理逐渐发展到基因管理, 以患者基因组大数据为核心, 实现疾病的分类、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案的制定, 因此基因检测在整个肿瘤的管理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高通量测序在肿瘤临床应用中涉及了靶向治疗、辅助诊断、评估预后、复发或耐药监测等诸多方面, 本文对以上各方面的临床实践现状和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有效的康复策略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现代信息技术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了新的策略。对物联网、移动终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形式、效果和不足进行综述, 为同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结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 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但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分配有限, 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 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 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 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 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 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 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的沉重负担之一,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具有变革性的新兴技术, 其精准、智能、高效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糖尿病足风险评估、监测与管理的不足。本文综述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创面图像分析、智能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现状, 分析在技术壁垒、数据质量及人才短缺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旨在为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足领域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自稳状态破坏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疾病活动度监测及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价值。蛋白质组学是寻找自身免疫病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方法, 其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未来蛋白质组学将发挥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国内外可穿戴设备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可穿戴设备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采用CiteSpace 6.1.R6对发文量趋势、国家和机构分布情况、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73篇, 其中英文文献187篇, 中文文献186篇, 整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运动监测、健康监测等方面, 研究对象主要为成年人。国内研究热点集中于智慧养老、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方面, 研究对象主要为老年人。结论目前可穿戴设备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 发文量较低, 但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可穿戴设备在护理领域的适用人群及场景, 拓展可穿戴设备在护理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多学科协作, 紧跟政策与技术变革, 促进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