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当前,以Deepfake为代表的媒体生成模型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生成模型导致以深度生成数字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普及化。以自媒体传播为枝蔓、紧密围绕新型互联网传播方式,加剧了深度伪造在网络空间中的滋生滥用。国际上基于深度伪造各类虚假消息充斥在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和活跃的自媒体的现代媒体传播网络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伪造媒体信息对隐私、国家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具有前景的重要分支,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深度伪造(Deepfake)通常指的是使用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进行涉及人脸和人声的多媒体伪造技术,如果被恶意滥用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深度伪造不仅限于面部的替换,还有修改面部特征、修改表情、唇形同步、姿势变换、完整脸生成、篡改音频到视频以及文本到视频等方式。人类面部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敏感性,使得深度伪造技术威胁着社会和个人的安全。对深度伪造产物进行检测也成为数字取证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提供对Deepfake检测研究工作的最新概述,本文描述了各种针对解决Deepfake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本文主要参考了谷歌学术检索2018—2022共5年的深度伪造论文,分为不同类别进行分析比较,并且详细介绍了深度伪造数据集的特点以及伪造方法,简述了深度伪造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介绍了检测器在深度伪造技术数据集上的性能效果,分别从输入维度、浅层特征和深层特针对深度伪造检测技术进行分类,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种深度学习生成模型在各领域的应用,生成的多媒体文件的真伪越来越难以辨别,深度伪造技术也因此得以诞生和发展.深度伪造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相关技术能够篡改视频或者图片中的人脸身份信息、表情和肢体动作,以及生成特定人物的虚假语音.自2018年Deepfakes技术在社交网络上掀起换脸热潮开始,大量的深度伪造方法被提出,并展现了其在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但同时深度伪造技术在社会舆论、司法刑侦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对抗手段被提出用于防止深度伪造被不法分子所应用,如深度伪造的检测和水印.首先,针对不同模态类型的深度伪造技术以及相应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其次,总结了近年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视频和音频数据集;最后,探讨了该领域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视听觉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无人驾驶等领域,引领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然而,深度学习也被用于构建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等造成潜在威胁的技术,如近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深度伪造技术能够生成逼真的虚假图像及音视频内容。本文介绍了深度伪造的背景及深度伪造内容生成原理,概述和分析了针对不同类型伪造内容(图像、视频、音频等)的检测方法和数据集,最后展望了深度伪造检测和防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成式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深度伪造技术发展并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带来的威胁,伪造检测技术随之而生。本文基于视觉深度伪造技术研究进行综述。1)简要介绍了视觉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原理,包括生成对抗网络在深度伪造制品中的应用;2)对现有的视觉深度伪造数据集进行汇总并归类;3)对目前的视觉深度伪造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将现有的检测方法归纳为基于具体伪影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基于信息不一致和其他类型视觉深度伪造检测等4种分类。其中,基于伪影的检测方法着重于寻找伪造制品与真实图像之间的像素级差异,通过机器学习识别深度伪造制品中的人工伪影痕迹,基于信息不一致的方法则着重于寻找伪造制品与真实图像或视频之间的信息级差异,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识别效率高、训练便捷等优点;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集和机器学习训练,直接使用神经网络本身对深度伪造制品进行训练,并通过改善网络架构增进模型以提高训练效率,因为其模型的多变和高精确率成为目前深度伪造检测的热门方向。同时,本文分析了4种方法的具体优缺点,并进一步给出了未来视觉深度伪造检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深度生成模型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脸深度伪造技术的进步,以Deepfake为代表的深度伪造模型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对人脸图像或视频进行有目的的操纵,一方面,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特效、娱乐场景中,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促进了互联网多媒体的传播;另一方面,深度伪造也应用于一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场景,给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造成了危害,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深度伪造防御技术的研究日益迫切。现有的防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检测和主动防御,而被动检测的方式无法消除伪造人脸在广泛传播中造成的影响,难以做到“事前防御”,因此主动防御的思想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学术界有关深度伪造防御的综述主要关注基于检测的被动式防御方法,几乎没有以深度伪造主动防御技术为重点的综述。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学术界提出的人脸深度伪造主动防御技术进行梳理、总结和讨论。首先阐述了深度伪造主动防御的提出背景和主要思想,并对现有的人脸深度伪造主动防御算法进行汇总和归类,然后对各类主动防御算法的技术原理、性能、优缺点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同时介绍了研究常用的数据集和评估方法,最后对深度...  相似文献   

7.
人脸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不仅损害公民的肖像权和名誉权,而且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针对伪造人脸图像和视频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总结人脸伪造和伪造人脸检测的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伪造和检测技术的局限。在人脸伪造方面,主要包括利用生成对抗技术的全新人脸生成技术和基于现有人脸的人脸编辑技术,介绍生成对抗网络在人脸图像生成的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人脸编辑技术中的人脸交换技术和人脸重现技术,从网络结构、通用性和生成效果真实性等角度对现有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阐述。在伪造人脸检测方面,根据媒体载体的差异,分为伪造人脸图像检测和伪造人脸视频检测,首先介绍利用统计分布差异、拼接残留痕迹和局部瑕疵等特征的伪造人脸图像检测技术,然后根据提取伪造特征的差异,将伪造人脸视频检测技术分为基于帧间信息、帧内信息和生理信号的伪造视频检测技术,并从特征提取方式、网络结构设计特点和使用场景类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分析了当前人脸伪造技术和伪造人脸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于Deepfakes等深度伪造技术生成的“换脸”类伪造视频泛滥,给公民个人隐私和国家政治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此,研究视频中深度伪造人脸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伪造人脸检测方法存在的面部特征提取不充分、泛化能力弱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Transformer对多域信息进行融合的伪造人脸检测方法。基于多域特征融合的思路,同时从视频帧的频域与RGB域进行特征提取,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联合EfficientNet和多尺度Transformer,设计多层级的特征提取网络以提取更精细的伪造特征。在开源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同时在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视频监控、个人隐私保护、自动驾驶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人脸识别等领域,深度学习方法显示出超越人类感知及辨别的能力,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对抗、伪造等技术产生的虚假数字人脸给个人隐私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通过回顾虚假数字人脸内容生成与检测的相关研究工作,揭示其对国民、国家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具体来说,本文首先介绍虚假数字人脸内容的攻击对象及攻击类型,从两种攻击对象—人工智能系统及人类感知系统,两大攻击类型—人脸对抗样本及人脸深度篡改,归纳、分析相应的生成、攻击及检测、防御技术.最后,本文讨论和展望虚假数字人脸内容生成与检测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建立和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确保高度真实感的程度。深度伪造作为一种生成式深度学习算法,可实现音频、图像、视频的伪造生成,近些年也取得了相当巨大的进步,与之对抗的深度伪造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梳理常见深度伪造生成的技术以及相关的数据集,总结其中的原理以及最新方法成果;并对深度伪造检测相关技术和数据集进行分析总结。对深度伪造生成和检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的非法应用会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甚至国家安全造成恶劣影响,因此针对人脸视频的深度伪造检测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难点与研究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建立在传统人脸识别与图像分类技术基础上,通过搭建深度学习网络判别真伪,但存在数据集质量不一、多模态特征如何有效结合、模型泛化能力较差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当前各类人脸视频深度伪造算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已有算法进行了归类、分析、比较。首先,主要介绍人脸视频深度伪造检测数据集;其次,对近三年主要的伪造视频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以特征选择为切入点,从空间特征、时空融合特征、生物特征的角度对各项检测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基于水印与区块链等非主流检测方法进行介绍;然后,从特征选择、迁移学习、模型设计与训练思路等方面介绍了各类检测方法所呈现出的主流趋势;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功,超越了众多传统的方法.然而,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被滥用在假视频的制作上,使得以Deepfakes为代表的伪造视频在网络上泛滥成灾.这种深度伪造技术通过篡改或替换原始视频的人脸信息,并合成虚假的语音,来制作色情电影、虚假新闻、政治谣言等.为了消除此类伪造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众多学者对假视频的鉴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帮助机构或社区来识别此类伪造视频.尽管如此,目前的检测技术仍然存在依赖特定分布数据、特定压缩率等众多的局限性,远远落后于假视频的生成技术.并且,不同的学者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使用的数据集和评价指标均不统一.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深度伪造与检测技术仍缺乏统一的认识,深度伪造和检测技术研究的体系架构尚不明确.在本综述中,我们回顾了深度伪造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归类.最后,我们讨论了深度伪造技术蔓延带来的社会风险,分析了检测技术的诸多局限性,并探讨了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研究方向,旨在为后续学者进一步推动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大众软件》2008,(4):65-65
病毒分析:该病毒运行后会在各分区根目录下生成名为ntldr.exe等文件,试图通过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播。还会修改注册表信息,造成一些流行的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及安全辅助软件无法在染毒的计算机上运行,给用户的计算机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直播、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新技术新形态的出现,丰富了网民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既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深度伪造”等新技术新应用在网络音视频领域的运用,这些风险被进一步集聚、放大,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被提出以来,其非法应用对个人、社会、国家安全造成了恶劣影响,存在巨大隐患,因此针对人脸视频的深度伪造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关键掩码和CA_S3D模型的深度伪造视频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人脸图像划分为关键区域和非关键区域,通过对非关键区域掩码的处理,提高了深度神经网络对人脸图像关键区域的关注程度,减少了无关信息对深度神经网络的影响和干扰;接着在S3D网络中引入上下文注意力模块,增强了对样本数据信息长程依赖的捕获能力,提高了对关键通道和特征的关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DFDC数据集上得到了明显的性能提升,准确率从83.85%提升到了90.10%,AUC值从0.931提升到了0.979;同时与现有的深度伪造视频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所提方法的表现优于现有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以Deepfakes为代表的深度伪造技术开始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各个角落。Deepfakes借助于生成对抗网络和自动编码器技术,能够轻松替换人脸以及篡改人的表情信息。此类Deepfakes假视频可以制作虚假色情影片、谣言,传播假新闻,甚至影响政治选举,带来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然而,针对此类伪造视频的检测技术还远远落后于生成技术,已有的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较好地对Deepfakes视频进行检测。本文首先对现有生成和检测工作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现有工作的缺陷,然后提出了基于EfficientNet的双流网络检测框架。通过在大规模开源数据集FaceForensics++测试,我们的检测技术可以在检测Deepfakes类假视频上平均准确率达到99%以上,并一定程度提高模型对抗压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两个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两个方案都是不安全的。对于第一个方案,类型Ⅱ敌手即恶意私钥生成中心KGC可以利用在系统参数生成阶段生成的含有陷门信息的系统参数计算出目标用户的密钥,从而冒充该用户伪造签名;对于第二个方案,类型Ⅰ敌手通过替换用户的公钥伪造该用户的签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身份伪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各种伪造的图像和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直接影响了公共隐私安全,人脸身份隐私保护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从基于图像和视频两个方面的匿名化方法阐述和归纳了人脸隐私保护研究现状,并将人脸图像匿名化方法从图像语义修改、图像语义保持、视觉可恢复以及深度学习过程中的人脸隐私保护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将人脸视频匿名化方法从聚焦面部区域隐私的视频匿名化方法和面向生物特征隐私的视频匿名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集及匿名算法评价标准,分析现有人脸匿名技术生成人脸图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对此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深度伪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眼越来越难区分伪造视频图像的真假.伪造的视频图像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如:金融欺诈、假新闻传播、人身欺凌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假脸检测技术在多个基准数据库(如FaceForensics++)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但在跨数据库上的检测精度远低于源...  相似文献   

20.
5G时代的来临,让信息传播深度、信息传播质量、信息传播速度等方面均得到了改变,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网络游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三者之间的融合,较好地呈现出信息传播的时代性特征.阐述了5G时代下信息传播发展的趋势,分析了虚拟现实与网络游戏应用到信息传播中的影响,得出结论:当虚拟现实与网络游戏应用到信息传播之后,主要从3个方面造成影响:(1)增强信息传播的广度;(2)提高信息传播的准度;(3)增强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