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血液流变性与心病辨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例心病辨证为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血瘀证患者各20例,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并分别与肺气虚证、肝血虚证、肝血瘀证患者、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心病的“同病异证”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与异病同证组及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血液流变性可作为心病临床辨证客观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栓酶对冠心病患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观察40例患经用抗栓治疗前后心绞痛和心电图S-T段及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的改变,并设4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恢复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1);而S-T段恢复率为91.70%,与对照组75%差异无显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明妊高征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A-B型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及可调恒压力毛细管粘度计,电脑自动测算。对125例妊高征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妊高征中期与晚期妊娠血液流变学9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血小板粘附率共5项呈显著升高,P〈0.05~0.01;(2)妊高征不同程度间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球压积呈逐渐下降趋势,血小  相似文献   

5.
清脑安神汤对精分症和抑郁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清脑安神汤对精分症和抑郁症患血液流变性的作用。研究分3组,精分症组32例,抑郁症组30例,正常组30例,观察分析两症患清脑安神汤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10项指标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结果,两症患服中药1个疗程后,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均有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P〈0.05 ̄0.01)。清脑安神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基机理可能与本方剂能调节神经介质,降粘、解聚、溶纤、抗栓、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检测216例冠心病各国血瘀证患者高、低切速全血粘度(分别表示为ηHB和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教(AI)、血细胞比容(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三酸甘油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的浓度。结果显示:气滞血瘀组ηLB、AI显著升高,PCI2/TXA2明显下降;阴虚血瘀组CH、HCT、Fb、AI明显增高;痰浊血瘀组TG、ηP显著升高;气虚血瘀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血瘀证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基础,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血瘀证微观辨证提供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月松  罗美瑚 《医学文选》2000,19(4):441-44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正常人和52例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测定ηH、ηL、ηP、ESR、HCT、EPT等血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患者手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ηP、ESR、EPT男女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粘度、HCT男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患埂术前与术后结果比较,男女两组除ESR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有无左室肥厚患者各20例,进行性别,年龄配对后,观察其中医血瘀证积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血瘀与左室肥厚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1)将左室肥厚(LVH)者血瘀证积分高于无左室肥厚(NLVH)者(P〈0.05),血瘀证与LVH关联密切(OR=4.5);(2)LVH者存在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集率增高为主,NLVH者存在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9.
活血通脉片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和高脂血症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对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经十二批肠灌入受试药物,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动态观察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指标;连续喂高脂饲料2周,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灌胃给予受试药物,于第15d测定实验性SD大鼠血脂指标。结果:活血通脉片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械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降低实验性大鼠血清TC及LDL-C水平(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犬的血液流变性和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中医血瘀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关系的研究, 阐明血瘀在DR发生、发展上的作用及其证候特征, 为DR临床防治寻求有效治则及方药提供理论依据。将185 例(283 眼) 糖尿病(DM) 患者分为无DR组、DR组, 中医证型分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3 型; 西医分单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3期。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纯期、增殖前期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大, 占81 .25 % , 增殖期以血瘀气滞证的比例较大, 占50 .63 % ; ②无DR 之DM 组、DR 组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tA- RC) 均较正常人延长( P<0 .001) ; ③无DR之DM、DR患者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人组升高(P< 0 .05), 血瘀气滞组升高更明显。结论:DR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tA- RC延长及各种血管病变表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血瘀贯穿DR始终的重要参考指标, 祛瘀法须贯穿DR治疗的全过程。在辨证时除应用传统辨证方法外, 宜与眼底情况合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平子对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白平子作用血瘀模型,观察大鼠血流变学指标。结果白平子能使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白平子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初步明确早期脂肪肝、血液流变学、中医血瘀证三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早期脂肪肝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TC、TG、肝切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证实在早期脂肪肝就存在血液流变性障碍,即表现为高黏滞血症,脂肪肝大鼠存在血瘀证,表明了血瘀证和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益母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室支复制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心肌缺血1小时后从尾静脉注入益母草注射液,缺血2小时后取血栓测各项指标.结果益母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大鼠心肌缺血过程中升高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P<0.01~0.001),并可降低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显著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其主要表现为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1),血检湿重和干重显著减轻(P<0.05~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可减轻心肌缺血过程中血液粘度的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寿饮对肾虚血瘀证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7例肾虚血瘀证老年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自拟方益寿饮治疗,对照组(33例)用维生素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衰老症状、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益寿饮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对照组除全血粘度低切外,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益寿饮能够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自由基代谢,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自由基的有害性氧化作用,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同时设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无创携带式全自动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观察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性及昼夜变化节律,同时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结果:高血压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患者动态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P〈O.01);高血压血瘀证组患者动态收缩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动态舒张压的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非血瘀证组以杓型高血压为主,血瘀证组以非杓型为主。高血压组血脂,肝、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明显动态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改变,动态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的改变可能是高血压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加重期血液流变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加重期血液流变学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60例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各30例.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气各个指标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在治疗前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P<0.05).讨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处于高黏状态,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稠性、聚集性、凝固性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及血液的流变性,从而改善了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和动脉血气的改变。方法:选取近期来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58例,脑梗死患者62例,肺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8例,同时,另选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并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流变指标。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肺心病组(P〈0.01);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PaO2、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肺心病组(P〈0.01),而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PaCO2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肺心病和脑梗死对正常血液流变及肺功能的损害存在交互作用,血液流变和动脉血气检测对肺心病合并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菊梅  张润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79-278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流变学及外周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健康人进行血流变学参数及外周白血细胞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的血流变学指标、外周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变学及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