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海鸥  林凯  李东风  黎映兰  许翎 《广东医学》2006,27(10):1559-156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6IU。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A组格列美脲2mg/d,B组二甲双胍1500mg/d,C组阿卡波糖1500mg/d,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早餐后2h血糖(2hPG)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3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12周后B,C组2hPG及HbA1c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3组甘精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③3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共4例低血糖患者均无明显低血糖症状。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优于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60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30例)和二甲双胍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地特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A组(n=57)、B组(n=55),所有患者停服除二甲双胍(MET)外所有降糖药物,A组采用MET+地特胰岛素降糖方案,B组采用MET+门冬胰岛素30降糖方案,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A、B组分别脱失2、1例;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HbA1c下降幅度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hPG下降幅度绝对值显著高于A组[(5.16±1.33)vs.(4.61±1.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FPG(53.7%vs. 47.3%)、2hPG(51.9%vs. 40.0%)、HbA1c(53.7%vs. 45.5%)达标比例均高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OMA-β、HOMA-IR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12周后体质指数(BMI)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BM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4.9±2.5)vs.(25.1±2.8)kg/m~2](P0.05)。B组治疗期间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头痛、胃肠功能紊乱比例分别为18.52%、7.41%、1.85%、16.67%,与A组的10.91%、5.45%、5.45%、12.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MET分别联合地特胰岛素和双相门冬胰岛素30均能在无明显体重变异的基础上达到相似的降糖效果,双相门冬胰岛素30方案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略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陈蓉 《中外医疗》2012,31(25):105-106
目的分析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0例,为口服诺和龙组,剂量为6mg/d;B组:患者60例,为口服二甲双胍组,剂量为1.5g/d。A、B两组患者给药3个月后,分别于给药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观察临床效果,分别抽血检测空腹血糖的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含量,餐后2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A组诺和龙组与B组二甲双胍组比较,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二甲双胍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不适者15例,有轻度腹泻者10例,但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A组诺和龙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A、B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低血糖反应。结论诺和龙和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由于磺脲类降糖药失效引发的继发失效性糖尿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诺和龙的治疗效果好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治疗继发失效性糖尿病的适宜药物。  相似文献   

5.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屈春梅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65-466,470
目的观察对于尚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FBG、2hPBG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发生轻微低血糖,发生率12.5%,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吴培生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84-1085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初治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40人,二甲双胍组30人,观察时间为12周(8周剂量调整期,4周维持期)。结果格列美脲降糖有效率87.5%,二甲双胍有效率83.3%,2组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A1c)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由(8.71±2.08)降至(6.43±1.35)(P〈0.01)。二甲双胍对控制FPG有显著差异(P〈0.01),2hPG由(14.36±2.89)降至(12.39±2.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由(6.9±2.12)(P〈0.01)。结论格列美脲对FPG、2hPG均有良好控制,二甲双胍对FPG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每组45例,均接受4周的降糖治疗,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8‐异前列腺素(8‐iso‐PGF2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值。结果(1)A、B两组患者的治疗前 FPG、2hPG、HbA1c、MDA、8‐iso‐PGF2a、Hcy均高于对照组,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B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MDA、8‐iso‐PGF2a、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较B组在降低FPG、2hPG及HbA1c幅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8‐iso‐PGF2a、MDA、Hcy较B组下降幅度大,GSH‐PX较B组升高幅度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2)两种治疗方案都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在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案进行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指标变化情况,并分为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组(A组)和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组(B组);对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分析,使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确定差异;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差异。结果:治疗前后效果比较中,A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治疗效果组间比较中,B组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方案(P<0.05)。结论: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参考价值;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与葡萄糖吸收抑制剂类药物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混杂因素的存在可能降低治疗效果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及治疗组(30例)。两组均在二甲双胍1 500 mg/d基础上联合用药,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d,治疗组口服格列美脲2 mg/d,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量。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12周停药3 d后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60、120、180 min行血糖、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RI)、Matsuda指数(M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NS、lnMSI、ln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HOMA-IR、lnHRI、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3例发生低血糖,对照组9例发生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37)。结论 格列美脲或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55-58
目的对比短期胰岛素强化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但两组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G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组GC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ADP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Leptin、FF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B组ADP上升更为明显,Leptin、FFA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抑制GC水平,有效升高ADP并降低瘦素及FFA浓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8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诺和灵30R组(A组,40例)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B组,40例),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升高(P〈0.01)。B组血糖达标更迅速。A组较B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早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的新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观察组)80例,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76例,3个月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和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糖尿病症状消失时间(6±2)d,对照组(1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FBG、2hPG及BM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P〈0.05),CP、FINS、HOMA-β均有明显的上升(P〈0.01,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不同降糖方案分成3组: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组)55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46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36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资料、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BMI及治疗后BMI、TG、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的BMI较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高,治疗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TG、TC水平低于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TG水平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TC、HDL-C、CIMT低于治疗前,胰岛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CIM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治疗前后差值低于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小患者的CIMT,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可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杨睿  张先明 《中外医疗》2014,(22):105-10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随机将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拜糖平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皆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皆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试验前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HbA1c ﹥7.5%);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和对照组(继续增加胰岛素剂量)各24例,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少( P ﹤0.05)、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P ﹤0.0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降低( P ﹤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以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仅注射甘精胰岛素,2组均连用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2 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2 hPG和HbA1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1c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效果更为理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诺和锐30(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初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45例)和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组(45例)。测定短期强化治疗2周前后各组患者FPG、2hPG、Ins及C-P。并计算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两周后,FPG、2hPG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OMA-β水平显著提高,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组比单纯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及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两组在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
徐芬娟  朱娟飞  沈中秋  张青森  宣少平  沈飞霞 《浙江医学》2017,39(23):2121-2124,212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门冬胰岛素30组21例,二甲双胍组23例,阿卡波糖组22例,西格列汀组21例,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单用、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治疗至达标,持续治疗12周,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降糖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好转,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S)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Matsuda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HOMA-S好转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门冬胰岛素30组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日胰岛素剂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中以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最佳,且降糖疗效更佳,胰岛素用量更少,未发现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对β细胞功能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郭世彪  高淑霞 《医学综述》2012,18(10):1606-1607
目的分析研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片,观察记录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2周后两组FPG、2hPG和HbA1c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刘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65-6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法62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合用格列美脲组31例(A组)与诺和锐30治疗组31例(B组),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30两种方案都能使血糖有效达标,甘精胰岛素组低廊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重影响小、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