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起病14 d内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91例,所有患者完成MRI检查,依据头颅MRI是否存在LA,分为LA组74例,无LA组17例。并对脑白质疏松严重度进行评分,卒中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定采用MoCA量表和MMSE量表。结果 LA组整体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及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功能评分低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领域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严重度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 =-0.25、-0.28,P值分别为0.02、0.01。LA组中轻度LA患者(LA评分≤3分)30例,与无LA组比较,二者整体认知功能、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记忆及定向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白质疏松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语言、记忆功能,且LA程度越重,对认知功能影响越大,但轻度的LA对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LA严重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仅仅是一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缺乏LA对认知功能长期影响的资料,有必要开展长期随访的多中心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采用多元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年龄≥40岁、文化程度在中学或以下、有合并疾病、男性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文化程度(中学或以下)、存在合并疾病、性别(男性)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年龄(≥40岁)、文化程度(中学或以下)、存在合并疾病、性别(男性)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对于年龄偏大、有合并疾病、文化程度低、男性患者,在治疗中更需要全方面的护理,采取早期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MMP-9、Hs-CRP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 cm3),中梗死组(5~15 cm3),大梗死组(>15 cm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时MMP-9、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MMP-9与Hs-CRP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脑梗死体积越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9、Hs-CRP水平越高;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MP-9、Hs-CRP水平越高;④直线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MMP-9、Hs-CR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血清MMP-9、Hs-CRP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②MMP-9、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③MMP-9与Hs-CRP互相影响以促进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经DSA或CTA确诊的1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比较不同血糖水平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NIHSS评分≤7分组患者血糖升高比例显著低于NIHSS评分8~20分组、20分组,差异显著(P0.05);血糖正常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血糖升高组,恶化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血糖升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糖可加剧其神经系统损伤,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118例确诊为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0例1个月内未发生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48例发生卒中者作为观察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卒中组18例、中度卒中组16例、重度卒中组14例,分析TIA患者发生近期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四组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单侧肢体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同侧颈动脉狭窄≥50%、存在DWI高信号、症状持续时间≥1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侧颈动脉狭窄≥50%、存在DWI高信号、症状持续时间≥10 min是TIA患者发生近期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轻度、中度、重度脑卒中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加深,NT-proBNP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为轻度脑卒中组<中度脑卒中组<重度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对TIA患者近期脑卒中风险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905、0.927。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卒中程度的加深而升高,NT-proBNP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TIA患者发展为脑卒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华  卫金梅 《医学信息》2007,20(6):1048-104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95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72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0例)、双支病变亚组(32例)和三支病变亚组(23例),均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P<0.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随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而增加,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miR-122及miR-409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GEO数据库下载GSE55937表达谱数据,应用GEO2R在线工具筛选差异microRNA。收集1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03例健康人群外周血,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122和miR-409表达水平,并对miR-122和miR-409行ROC曲线分析,分析两者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预后不佳组(MRS 3-6)和预后良好组(MRS 0-2),分析两microRNA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miR-12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明显升高(1.89±0.18 vs 1.42±0.19,P0.01),而miR-409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明显降低(0.73±0.12vs1.45±0.20,P0.01)。miR-122及miR-409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98。预后不佳组对比预后良好组的miR-122表达(2.00±0.34 vs 1.40±0.53,P0.05)明显上调,而miR-409则下调(0.64±0.19 vs 1.52±0.46,P0.01)。结论外周血miR-122和miR-409异常表达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丝轻链(NfL)、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56)和重度组(n=41).同期,另选取我院体检健康人群10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出院后随访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对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与对照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fL、Galectin-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Netr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示,血清NfL、Galectin-3、Netrin-1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769、0.784、0.811、0.892.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fL、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Netrin-1水平降低,其血清水平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miR-494及Let-7e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非卒中正常健康人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血浆中miR-494及Let-7e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miR-494及Let-7e行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预后不佳组(MRS 3-6)和预后良好组(MRS0-2),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miR-494(1.71±1.14)及Let-7e(1.43±0.93)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明显升高(P<0.05)。miR-494及Let-7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56。预后不良组的miR-494(2.04±0.11 vs.1.46±0.05)及Let-7e(1.68±0.61 vs.1.24±0.27)表达水平均较预后良好组显著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494及Let-7e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朱树花 《医学信息》2019,(4):107-10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中青年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颅脑MRI或CT结果,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将高尿酸脑梗死患者分为口服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组(控制组)和非控制尿酸组(非控制组)。控制组口服药物苯溴马隆片治疗,非控制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每3个月进行随访。对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高尿酸患者分别为41例、57例和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41例尿酸升高,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17例,59例尿酸正常,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高尿酸脑梗死患者中,控制组50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7例,非控制组48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进展有相关性(OR=1.31,95%CI=1.003~1.918,P<0.01)。结论 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控制高尿酸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进展为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尿酸结晶形成导致痛风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研究仅报道了尿酸结晶会导致脊柱椎间盘的退变,但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脊柱椎间盘的退变特点以及血尿酸浓度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脊柱椎间盘退变的所有患者,纳入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血症组,然后根据性别、年龄按照1∶2进行匹配,将194例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检验结果,并在全脊柱MRI图像上对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Pfirrman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分析血尿酸浓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评分大于对照组,且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高尿酸血症组内的多个节段,男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17,C_(4/5):r=0.333,C_(5/6):r=0.309,L_(2/3):r=0.443;P<0.05);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也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54,C_(4/5):r=0.388,C_(6/7):r=0.312,T_(7/8):r=0.282,T_(9/10):r=0.305,T_(11/12):r=0.277,L_(4/5):r=0.319,L_(5)-S_(1):r=0.367,P<0.05);③在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结果提示: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尿酸浓度越高,椎间盘退变程度越严重。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酸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脏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7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并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年龄、性别,检测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EA)、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素(urea,UREA)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尿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中,高尿酸组有334例,正常尿酸组有336例。高尿酸组的肌酐、尿素高于正常尿酸组,肾小球滤过率和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酸水平与eGFR水平成负相关,即尿酸水平越高,肾脏功能越差。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应重视尿酸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酸、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试验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将试验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crosclcrosis,LAA)、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栓塞型(Cardiac embolism,CE)三类。入院次日空腹抽静脉血测定尿酸(Uric Acid,UA)、D-二聚体。比较试验组、对照组及不同类型脑梗死组之间尿酸和D-二聚体的异同。结果:试验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LAA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高(P<0.05),SAO组较LAA组的UA高、LAA组较CE组的UA高、对照组较LAA组的UA高(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增高,LAA组D-二聚体最高,CE组UA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间接胆红素(I-BIL)与尿酸(UA)水平,探讨其对OSAHS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对OSAHS病人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次晨采空腹静脉血4ml,检测血清I-BIL和UA。结果:I-BIL水平正常对照组14.53±3.64μmol/L,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患者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UA水平正常对照组252.05±75.64μmol/L,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I-BIL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负相关(r=-0.32,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与AHI呈负相关(r=-0.56,P<0.01),UA与AHI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OSAHS患者体内I-BIL水平降低,UA水平升高可能是OSAHS患者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查旭雯  夏光云 《医学信息》2019,(15):170-172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痛风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5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尿酸及CRP、IL-6、TNF-α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评估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对痛风诊断的曲线下方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尿酸、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CRP(r=0.193,P=0.050)、IL-6(r=0.225,P=0.021)、TNF-α(r=0.342,P=0.00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水平诊断痛风的AUC面积分别为0.824(灵敏度为86.30%,特异性为67.30%)、0.811(灵敏度为80.40%,特异性为73.10%)、0.989(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6.20%)。结论 痛风患者升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炎性因子的水平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璐  秦新月 《医学信息》2018,(2):96-97,100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探讨血尿酸在AD患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AD患者94例为AD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同年龄段、性别比例构成相似的健康体检人群127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尿酸可能为AD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囊-基底节区卒中后的记忆功能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内囊 -基底节卒中后的记忆功能缺损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内囊 -基底节区卒中患者 40例 ,采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 (MMSE)、韦氏记忆量表 (WMS -RC)、听觉词语回忆测验 (AVMT)和情景图片回忆测验 (MPS)。结果 :各种记忆测验的总分与脑萎缩、教育程度及白质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在MPS中 ,病灶容积和白质异常在视觉情景图片的记忆编码策略中起主要作用。有脑萎缩的卒中组与无脑萎缩的卒中组比较 ,所有记忆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没有脑萎缩的卒中组与正常老人匹配组比较其记忆得分仍然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内囊 -基底节区卒中可致患者记忆减退 ,形成记忆结果的神经结构与形成记忆编码的神经结构可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和B型利钠肽水平与慢性心衰病情进展及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为研究组,并按照NYHA标准分级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分组,同期选取35例心功能正常者做为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于入院当天对其血清胆红素(TBIL)、尿酸(UA)以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进行检测,心衰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再次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研究组患者的TBIL、UA、BNP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提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降低,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升高,患者血清中TBIL、UA和BNP水平逐级升高,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TBIL、UA和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心功能分级以及LVDd呈正相关;在经过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BIL、UA和BNP的监测对于及时诊断、评估病情以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患者体重指数(BMI)对24h尿液、血液生化指标及结石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150例进行血尿生化分析,按照BMI分为体重正常组45例、超重组65例,肥胖组40例,检测24h尿钙、磷、尿酸、血钙、血磷、血尿酸及尿pH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比较组间各指标及结石成分的差异性;根据结石成分不同分为四组(草酸钙组、磷酸钙组、尿酸组和磷酸镁铵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尿液pH均低于正常组(P<0.05);体重正常组患者24h尿钙、尿磷、尿酸和血磷、尿酸明显低于超重或肥胖组(P<0.05)。磷酸镁铵组患者尿液pH高于其它组(P<0.05)。尿酸组和磷酸钙组24h尿磷高于草酸钙组和磷酸镁铵组(P<0.05)。尿酸组24h尿酸高于其它组,磷酸镁铵组24h尿酸低于其它组(P<0.05)。尿酸组血尿酸高于其它组,磷酸镁铵组血尿酸低于磷酸钙组和尿酸组(P<0.05)。磷酸镁铵组BMI低于其它组(P<0.05)。肥胖组、超重组草酸钙、尿酸结石比例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磷酸镁铵比例则低于正常组(P<0.05)。BMI与尿液p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高度相关(r=-0.725,P<0.05)。结论 肥胖及超重对血尿生化、血生化、尿pH及结石成分比例有一定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建议肥胖或超重的尿结石患者行血尿生化、结石成分等评估,注意饮食控制、减重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