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睾丸蛋白聚糖2(sparc/osteonectin,cwcv and kazal-like domains proteoglycan 2, SPOCK2)在泛癌中的预后及免疫治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数据库检测SPOCK2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 HPA)数据库SPOCK2进行初步验证。关于SPOCK2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基因富集工具进一步分析SPOCK2在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最后通过桑格数据库研究SPOCK2与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 SPOCK2在14种肿瘤中高表达,在12种肿瘤中低表达,且HPA数据库显示在肝细胞性肝癌、甲状腺癌、皮肤黑色素瘤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SPOCK2高表达,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一致。生存分析结果表明SPOCK2高...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SPOCK1(sparc/osteonectin,cwcv,andkazal-likedomains proteoglycan 1,SPOCK1)是新发现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多糖家族的成员之一。早期因其参与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而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因其具有促进肿瘤的形成、促进侵袭和转移、抑制凋亡并调节细胞外基质重构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备受关注与研究。然而,此较新颖的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仍然有限,如果将SPOCK1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中,还需对其促肿瘤的生物学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就其生物化学、促肿瘤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东鹏  潘正波△  宋昕 《广东医学》2021,42(11):1347-1351
目的 探究层粘连蛋白亚基B3(laminin subunit B3,LAMB3)、睾丸白聚糖(testicular leukan,SPOCK1)、富含脯氨酸蛋白11基因(proline rich protein 11 gene,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进行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53例。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式检测LAMB3、SPOCK1、PRR11,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AMB3、SPOCK1、PRR11表达量,分析对比不同临床特征下LAMB3、SPOCK1、PRR11表达情况,对比三者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LAMB3、SPOCK1、PRR1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下癌组织LAMB3、SPOCK1、PRR11表达相比(P>0.05),有无吸烟史情况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内LAMB3、SPOCK1、PRR11表达相比(P>0.05);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癌组织LAMB3、SPOCK1、PRR11表达高于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膀胱癌患者癌组织LAMB3、SPOCK1、PRR11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膀胱癌患者(P<0.05);TNM分期T2、T3、T4期膀胱癌患者LAMB3、SPOCK1、PRR11表达高于TNM分期Tis、Ta、T1期膀胱癌患者(P<0.05);低分化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LAMB3、SPOCK1、PRR11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膀胱癌患者(P<0.05);膀胱癌组织中LAMB3、SPOCK1呈正相关(r=0.357,P=0.008);膀胱癌组织中LAMB3、PRR11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06);膀胱癌组织中SPOCK1、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现出正相关(r=0.534,P=0.001)。结论LAMB3、SPOCK1、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现出高表达,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SPOCK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利用TIMER2.0与GEPIA数据库挖掘与SPOCK1相关的MMPs。收集70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OCK1与相关MM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相关性,评估临床病理学价值。结果 SP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通过数据库确定MMP1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SPOCK1最为密切。MMP11与MMP9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SPOCK1、MMP11和MMP9三者之间相关(P<0.05)。SPOCK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MMP11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三者均阳性与结直肠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SPOCK1、MMP11和MMP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指导...  相似文献   

5.
染色质解旋酶/ATP酶的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D1L)是一种新近被证实与在许多实体瘤中表达增多的致癌基因,它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q21区。CHD1L在肝细胞癌和其他肿瘤中的功能性研究提示,该基因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可以引起细胞增殖、调节G1/S过渡期并且可以抑制细胞凋亡。CHD1L活化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凋亡蛋白Nur77,或通过上调CHD1L调控的靶基因(如ARHGEF9、SPOCK1或TCTP)受体以激活蛋白激酶B通路,从而干扰细胞死亡程序。CHD1L目前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可独立评价一些实体性肿瘤进展、预后以及生存率的生物标志物。现有的对CHD1L的认识在将来也许可以激励大家进行对一些特定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6.
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和恶性肿瘤的发病关系密切,WIF-1基因是Wnt信号通路的一个抑制因子,能和Wnt蛋白受体直接结合从而抑制了Wnt通路的异常激活,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但是很多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中WIF-1基因表达沉默,而这种沉默和其CpG岛甲基化的程度密不可分。本文就恶性肿瘤和WIF-1的关系的临床研究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as、p53、p16与nm23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卵巢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ras、p53、nm23基因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高(P<0.05),而p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较交界性肿瘤中及良性肿瘤中低(P<0.05)。结论癌基因及PCNA的表达产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且可用于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3):169-172
目的:研究膀胱癌病灶内癌基因Dickkopf 2(DKK2)、sparc/osteonectin,cwcv and kazal-likedomains proteoglycan 1(SPOCK1)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病灶及癌旁病灶,采用试剂盒测定DKK2、SPOCK1及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膀胱癌病灶内DKK2、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p16、细胞粘附分子-1(CADM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TIMP4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病灶,SPOC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病灶;DKK2与β-catenin、CyclinD1、c-myc、Vimentin、MMP2呈负相关,与HSG、p16、CADM1、TIMP2、TIMP4呈正相关;SPOCK1与β-catenin、CyclinD1、c-myc、Vimentin、MMP2呈正相关,与HSG、p16、CADM1、TIMP2、TIMP4呈负相关。结论:膀胱癌病灶内癌基因DKK2的低表达、SPOCK1的高表达与增殖、侵袭基因的变化有关,可能参与病灶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iSS-1基因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及其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了解基因KiSS-1基因抑制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大量研究表明,KiSS-1基因与黑色素瘤、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KiSS-1基因在数种恶性肿瘤中表现为抑制肿瘤转移,但其抑制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弄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也是恶性肿瘤治愈率低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转移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制涉及了肿瘤自身与宿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多种基因的调控。Sipa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转移候选基因,研究证明Sipa1基因结构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本文就Sipa1基因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SPOCK1 mRNA及其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SPOCK1蛋白质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2014年7月1日~2015年7月1日手术切除的19例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为正常的大肠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5cm),每例标本取2块,1块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大肠癌组织中SPOCK1 mRNA的表达情况,另外1块制成石蜡标本,连同收集的笔者医院病理科2007年7月1日~2012年7月1日大肠癌及癌旁石蜡标本35例,共54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 hisochemistry,IHC)检测SPOCK1蛋白的表达,将结果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的SPOCK1 mRNA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结果显示,在大肠癌组织标本中的SPOCK1蛋白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CK1蛋白与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SPOCK1蛋白的表达和大肠癌组织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OCK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表达量同大肠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旭  刘连新 《医学综述》2014,(13):2369-2371
恶性肿瘤中DNA高甲基化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IC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特异性转录抑制因子,它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中,而在肿瘤组织中HIC1靶基因与细胞增殖、肿瘤生长、血管发生和侵袭等有关。在恶性肿瘤中,HIC1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通过HIC1的高甲基化使其表达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能够持续生长。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对HIC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SPOCK2 基因在高氧肺损伤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高氧肺损伤诱导 BPD 动物模型,将新生 SD 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肺 SPOCK2 蛋白的表达。同时在体外利用高氧刺激 A549 人肺上皮细胞,qPCR 法检测细胞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 BPD 新生大鼠模型。HE 染色显示高氧模型组肺组织均产生类似 BPD 的病理损伤,并且生后10、14 d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pulmonary 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值较空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显示空气对照组 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蛋白表达量高于高氧模型组,生后10、14 d空气对照组肺组织SPOCK2 蛋白表达呈阳性。qPCR结果示空气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随时间递增,于生后18 d时表达量最高,生后24 d时仍处于高值(P < 0.05),成年时下降;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降低,生后10、14 d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氧模型组 A549细胞SPOCK2 mRNA 表达量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且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SPOCK2 基因可能参与肺发育过程,并可能在高氧刺激时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消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376-376
我校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研究室主任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肿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肿瘤信号转导方面有重要贡献。由她带领的课题组对“恶性肿瘤磷酸化调控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和鉴定了一组具有恶性肿瘤磷酸化调控功能的重要基因,包括抑制性受体SIRPα1、肝癌癌蛋白p28、新的受体酪氨酸磷酸酶PCP-2、可结合SH3结构域的新基因HCCA1和HCCA2、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等,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确定了其在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1Nm23与肿瘤转移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也是恶性肿瘤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肿瘤的转移受到转移相关基因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调控,nm23是目前研究最深入且最有前途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1nm23基因的发现1988年Steeg首先报道应用差别克隆杂交技术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系中分离到能抑制肿瘤转移的cDNA克隆pnm23[1]。自1988年Steeg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知该基因家族有5个成员,即nm23-H1(1988-1990)、nm23-H2(1991)、nm23-H3(DR-nm23)(1995)、nm23-H4(1997)、nm23-H5(1998)。…  相似文献   

16.
张慧  崔英 《医学综述》2002,8(6):313-314
卵巢恶性肿瘤起病隐匿 ,早期诊断困难 ,术后易复发 ,故其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学一直受到密切关注。随着肿瘤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基因的变异是肿瘤产生和进行性恶化的基础。BRCA1 和BRCA2 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卵巢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本文就这两个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BRCA1 、BRCA2 基因的结构特征BRCA1 基因 (breastandovariancancersusceptibil…  相似文献   

17.
小肝癌的乙酸灭活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虞乾  邓水柱 《医学综述》2002,8(5):301-302
传统的外科手术难以将恶性肿瘤完全彻底地切除 ,且常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人们正不懈地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现就国内、外应用乙酸化学灭活治疗小肝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肿瘤灭活 (tumorabation)是力求用微创的方法如物理、化学、介入、基因、放射等手段将肿瘤于原位杀死 ,使肿瘤失去活性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些方法在肝癌应用最广泛[1,2 ] 。因为肝癌被认为是癌中之王 ,各种治疗手段仍有其局限性 ,所以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在于新方法的微创性和实用性。出现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间质性化学灭活 ,强调经间质…  相似文献   

18.
夏烨 《医学综述》2012,18(11):1653-1655
泌尿系统肿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核受体共抑制(NCOR1)基因是近些年在肿瘤研究中发现的一个新的致癌基因。NCOR1基因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它在调节各种核受体以及染色体重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与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在此主要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为切入点探讨NCOR1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泌尿生殖肿瘤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浆中mir-124-3p和SPOCK2蛋白的临床意义,为早产儿严重肺损伤寻找新的高危因子和治疗靶标?方法:根据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诊断标准,早产儿分成RDS组17例及对照组(无RDS等并发症的普通早产儿)21例?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外周血浆中和体外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中的SPOCK2蛋白?采用TargetScan分析与SPOCK2基因3′末端非编码区结合的可能miRNA,并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扩增候选miRNA?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对血浆中SPOCK2蛋白和miRNA进行相关分析?构建mir-124-3p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肺成纤维细胞,研究mir-124-3p过表达对SPOCK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早产儿血浆中SPOCK2蛋白浓度为(7.24 ± 0.43)μg/L,而RDS组升高为(16.43 ± 0.54)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P < 0.01)?SPOCK2基因3′末端存在mir-124-3p?mir-25-3p?mir-122-5p等候选的miRNA结合位点?荧光定量RT-PCR证实外周血中不能测到mir-25-3p?mir-122-5p?mir-124-3p表达在对照组中较高,在RDS组中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mir-124-3p的表达量与SPOCK2蛋白血浆水平呈负相关(r=-0.645 9,P=0.012 6)?mir-124-3p慢病毒载体转染可以显著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中SPOCK2蛋白的表达?结论:测定早产儿血浆中SPOCK2蛋白,可能对RDS等肺疾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利用mir-124-3p调控SPOCK2蛋白表达,可能对早产儿RDS等严重肺损伤的治疗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莉 《医学综述》2012,18(23):3972-3974
Wip1基因是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原癌基因,在胰腺癌、膀胱癌、肝癌、乳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存在过表达,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Wip1基因的表达情况,将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