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D患者(AD组)和MCI患者(MCI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关系,同时选取1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TNF-α水平: AD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149.4±12.5)ng/ml]明显高于MCI组[(118.6±19.4)ng/ml]及对照组[(109.3±2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血清TNF-α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IL-6水平: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IL-8水平: 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A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TNF-α、IL-6和IL-8在AD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增高,加剧免疫炎症反应,可能起到神经毒性作用,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死亡及小胶质细胞增生,进一步促使认知障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邱燕东  毕桂南  石胜良  黎彬如 《广西医学》2010,32(12):1469-1471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D 14例、MCI 14例和对照组11例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3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CI组与A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及AD均有炎症改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A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AD进一步病理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载脂蛋白J(apolipoprotein J,Apo J)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收治的68例A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同期招募的66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脊液相关指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血浆ApoJ水平。分析血浆ApoJ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浆ApoJ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MMSE评分、脑脊液Aβ42水平、血浆ApoJ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P-tau、脑脊液T-ta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poJ水平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poJ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敏感度为0.853,特异度为0.652。结论 AD患者的血浆ApoJ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米小昆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44-2447
目的 观察海马萎缩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探索其早期发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健康体检人群、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各35例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1次/年,随访时间5年,排除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完成随访的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进展情况最终分为以下4组,健康体检人群(NG)组23例、未进展为AD的aMCI(aMCI-S)组25例、进展为AD的aMCI(aMCI-AD)组10例、AD组15例。比较4组认知功能〔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下降率表示〕、海马体积(HV)、海马萎缩率,并分析海马萎缩率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MSE评分、HV低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AD组患者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海马萎缩率与MMSE评分下降率呈正相关(r=0.745,P<0.001)。结论 海马萎缩率可准确及时反映认知功能下降的高危aMCI人群,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30例AD患者为AD组,同期同院接受健康体检且与AD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利手、生活环境等相匹配的30名社区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估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析A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上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7A、TNF-α、IFN-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仅血清IL-17A水平与MMSE、MoCA、ADAS-cog评分均呈相关性(r=0.364、0.375、-0.387,均P<0.05),其余炎症因子水平与MMSE、MoCA、ADAS-cog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AD患者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ADL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与A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其中IL-17A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而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无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血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8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5 d内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不同病情脓毒症患儿上述指标,依据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其入院5 d内平均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对小儿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入院第1 天至第5 天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第1 d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儿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高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而IL-10低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而IL-10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T-proBNP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大于CRP、IL-10及TNF-α。 结论脓毒症患儿入院5 d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且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癫痫患者按照认知功能是否存在损害分为MCI组(51例)和非MCI组(69例),对两组患者Hcy、S-腺苷甲硫氨酸(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水平进行测定,并探讨Hcy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CI组患者血清Hcy、SAH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CI组(P<0.05),MCI组患者血清SAM水平明显低于非MCI组(P<0.05),当血清Hcy水平<15.0μmoL/L时,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Hcy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0.19,P>0.05);当血清Hcy水平≥15.0μmoL/L时,患者MMSE评分与血清Hcy浓度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cy与癫痫患者MCI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右美托咪定的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阐明右美托咪
定对其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
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1 h(T1)、术毕(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Scr和BUN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各时点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3时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
比较,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T3时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围术期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和TNF-α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正常老年人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以及MCI向AD演变的概率,探讨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患者、30例AD患者和45例正常老年人血清中的磷酸化tau蛋白水平,随访并统计MCI患者在被确诊后的第1年末及第2年末进展成为AD的概率。结果 MCI患者和AD患者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I患者与AD患者之间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CI确诊后第1年末有4例(12.5%)患者进展为AD,第2年末累计为11例(34.4%)。结论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诊断MCI的指标,对早期AD也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肉碱缺乏是否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的危险因素,评价左旋肉碱(商品名:东维力)治疗AD与MCI的疗效.方法 对80例AD和80例MCI患者随机双盲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左旋肉碱加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片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片口服,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游离肉碱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MMSE、ADL、CDR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AD与MCI患者治疗前血浆肉碱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6周后血浆肉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浆肉碱缺乏是AD与MCI的危险因素,血浆肉碱是AD与MCI的生物标记物;左旋肉碱可改善AD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AD与MCI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目的 探讨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屏障功能、炎性因子、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肠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测试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PY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QOL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NPY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 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肠屏障功能,保护肠组织,减轻炎性反应,调控脑肠肽分泌平衡。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炎症与精神分裂症有着密切的关系。抗炎类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病情有着较好的疗效。叶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机体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VitB12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叶酸、VitB12、同型半胱氨酸(Hcy)、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同时服用空白安慰剂,干预组同时每日服用1粒内含2 mg叶酸和400 μg VitB12的胶囊,共治疗1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F、BDNF、叶酸、VitB12、Hcy水平,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变化及临床疗效,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叶酸、VitB12、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GF、BDNF、叶酸、VitB1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GF、BDNF、叶酸、VitB1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1例,无效19例;干预组显效56例,有效35例,无效9例;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540,P=0.01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VitB12能够有效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Hcy水平,提高患者血清NGF和BDNF水平来改善患者的PANSS评分,参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逐渐被重视。CSF可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CSF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CS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17例入选。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常规瑞舒伐他汀,常规组)和强化他汀组(常规治疗+法舒地尔+强化瑞舒伐他汀,强化组),各39例。观察治疗2周后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情况,评价各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检测及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状态。结果 治疗2周后三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强化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强化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与常规组hs-CRP、TNF-α、IL-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及常规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但强化组与常规组相比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法舒地尔和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SF 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且常规剂量和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相比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于健  王兵 《中国医药导报》2014,(5):31-33,36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健康老人脑电图(EEG)及神经心理学测试(MMSE)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海军总医院海空勤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老年MCI患者115例为MCI组,选择同期AD患者共105例为A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80名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EEG检查和MMSE测试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①MCI组EEG总异常61例(53.0%),AD组EEG总异常98例(93.3%),对照组EEG总异常24例(30.0%),三组EEG总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7.87,P<0.01).②三组MMSE评分中,时间、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回忆、命名、复述、阅读、结构、书写能力,三步命令,总分等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中,MCI组地点定向,计算、回忆、结构、书写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AD组时间、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回忆、命名、复述、阅读、结构、书写能力,三步命令等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与M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MMS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EEG检查并结合MMSE量表评价可对MCI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是能够早期对MCI做出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在TACE治疗后发生近期疾病进展,生存质量、生活能力较低。癌痛消颗粒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韦艾凌教授自拟药方,经临床证实治疗PLC有效,而癌痛消颗粒与TACE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相关免疫因子〔白介素(IL)-12、IL-10、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究癌痛消颗粒联合TACE治疗PLC的疗效,并观察其对IL-12、IL-10、IFN-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单盲、单中心试验。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PLC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组。患者均给予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和保肝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癌痛消颗粒,1剂/d。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8周)。随访截至2018-03-05。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 d、4周、8周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血清IL-12水平、血清IL-10水平、血清IFN-γ水平、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预后情况〔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毒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ORR)为83.72%(36/43),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χ2=3.909,P=0.048)。试验组患者治疗后4、8周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4周、8周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血清IL-12、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8周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8周EORTC QLQ-C30中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EORTC QLQ-C30中功能领域评分高于治疗前,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OS、TTP分别为17(10,30)、11(6,15)个月,试验组患者中位OS、TTP分别为26(14,30)、15(11,22)个月;试验组患者死亡风险、疾病进展风险低于对照组〔HR=0.529,95%CI(0.309,0.919),P=0.019;HR=0.568,95%CI(0.361,0.893),P=0.006〕。结论 癌痛消颗粒联合TACE治疗PL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调节免疫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耿立梅  闫红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69-3873
目的 探讨拔罐联合穴位注射灭活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门诊部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250 μg/50 μg)2吸/d。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拔罐治疗,1次/2 d,取定喘、肺俞、膈俞、大椎、肾俞穴依次注射灭活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1次/周。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呼气峰流速(PEF)日变异率、血清免疫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CT评分、PEF日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EF日变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CT评分高于治疗前,PEF日变异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0、IL-17、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IL-17、IgE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罐加穴位注射灭活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可以降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血清IgE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血清IL-17水平,有助于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