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在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月诊断为小儿肺炎患者120例,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普通小儿肺炎组(普通组)40例,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IRS组)40例,小儿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组(危重组)40例。患者入院后24h内均给予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CT、CRP水平差异。记录3组患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血清PCT、CRP水平与PCIS之间相关性。结果:普通组、SIRS组与危重组患者血清PCT水平[(0.43±0.08)ng/mL比(1.48±0.36)ng/mL比(3.95±0.71)ng/mL,F=3.095],CRP[(8.38±1.25)mg/L比(15.93±2.90)mg/L比(23.64±3.91)mg/L,F=2.718]水平逐渐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与PCIS呈显著负相关(r=-0.817,-0.518,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小儿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入院后关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小儿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性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rocalcitonin,PCT)对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将收治的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9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3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入院后第1、3、7天抽血检测PCT浓度;所有患儿行小儿危重症评分法(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结果①三组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C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第1天,PCT水平及PC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天PCT水平明显升高, PCIS评分明显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儿血清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动态测监PCT水平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周帆 《当代医学》2021,27(29):73-75
目的 研究血清D二聚体和小儿危重评分(PCIS)在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80例,按小儿危重评分情况分为非危重组(PCIS>90分,n=23)、危重组(PCIS 70~90分,n=43)、极危重组(PCIS<70分,n=14).比较3组患儿PCIS评分、血清D二聚体水平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患儿PCIS评分均高于极危重组,非危重组PCIS评分高于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和危重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极危重组,非危重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好转率均高于极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实施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及小儿危重评分有利于判断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评估预后效果,从而制定具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加速患儿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降钙素原(PCT)、血清D-二聚体(D-D)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诊重症肺炎患儿36例,轻症肺炎患儿3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36例,对其PCT、血清D-D水平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同时观测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PCT、血清D-D水平表现为逐渐递增(P0.05);PCIS分组,非危重组、危重症组、极度危重组PCT、血清D-D水平表现为逐渐递增(P0.05);PCT与PCIS评分相关性分析(r=-0.192,P0.05),D-D与PCIS评分相关性分析(r=-0.45,P0.05)。结论婴幼儿重症肺炎其PCT、血清D-D均呈现为高表达,且与PCIS评分表现为相关性,故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9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61)、严重脓毒症组(n=17)和脓毒性休克组(n=11)。各组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静脉血2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F及TFPI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及TF水平高于脓毒症组,TFPI水平低于脓毒症组(P <0. 05);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和TF水平高于严重脓毒血组,TFPI水平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 <0. 05)。脓毒症患者血清中CRP、TNF-α、PCT及TF水平与PCIS呈显著负相关(r=-0. 76、-0. 72、-0. 81、-0. 70,P <0. 05),TFPI水平与PCIS呈显著正相关(r=0. 73,P <0. 05)。结论血清中CRP、TNF-α、PCT、TF及TFPI水平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CRP、TNF-α、PCT及TF水平越高,TFPI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sRAGE)在小儿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108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n=65)、严重脓毒症组(n=26)及脓毒性休克组(n=17);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浆sRAGE和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Ⅲ,PRISM III)评分.分析血浆sRASE水平在小儿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患儿sRAG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患儿血浆sRAGE水平及PRISM III评分显著增高(P<0.05).脓毒症患儿血浆sRAGE水平与PRISM III评分存在正相关(r=0.302,P=0.016).死亡组患儿血浆sRAGE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浆sRAGE预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最佳阈值为827.0 pg/mL,AUC=0.759(95% CI 0.579~0.938,SE=0.091,P=0.0033),灵敏度为0.512,特异性为0.923.血浆sRAGE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最佳阈值为845.0 pg/mL,AUC=0.801(95%CI 0.624~0.978,SE=0.090,P=0.0013),灵敏度为71.4%,特异性为89.7%.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浆sRAGE水平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浆辅助性T细胞1(help T cell 1,Th1)/辅助性T细胞2(help T cell 2,Th2)细胞、内毒素(endotoxin,E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脓毒症患儿96例,通过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PCIS分值>80分,n=39)、危重组(PCIS分值71~80分,n=32)、极危重组(PCIS分值≤70分,n=25),比较3组一般资料、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的关系,并统计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水平,分析血浆各指标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及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价值。 结果 极危重组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低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低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浆ET、PCT水平高于危重组、非危重组,且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脓毒症患儿PCIS分值呈负相关(P<0.05);死亡患儿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均低于存活患儿,血浆ET、PCT水平均高于存活患儿(P<0.05);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浆Th1/Th2细胞、ET、PTA、PCT预测预后为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836、0.720、0.748,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33。 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浆Th1/Th2细胞、PTA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血浆ET、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各指标水平可辅助临床预测患儿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8.
舒艳婷  许峰  祝益民  刘成军 《重庆医学》2015,44(13):1771-177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早期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40例脓毒症患儿资料,分为脓毒症组(n=21)和严重脓毒症组(n=19),在病情早期监测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儿童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皮质醇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且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组患儿皮质醇、乳酸(LAC)、ACTH、危重评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C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白细胞(WBC)、血糖(GL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预后分组,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皮质醇、ACTH、危重评分、LA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R、PLT、BUN、Cr、APTT、CRP、PCT、WBC、GL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皮质醇水平与ACTH、LAC呈正相关(r=0.445、0.406,P<0.05),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r=-0.339,P<0.05),与CRP、PCT、WBC无线性相关性(P>0.05).ACTH与皮质醇、LAC、CRP呈正相关(r=0.445、0.560、0.324,P<0.05),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r=-0.332,P<0.05),与PCT、WBC无线性相关性(P>0.05).(5)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0.792;ACTH ROC曲线下面积0.88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早期皮质醇、ACTH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儿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入院24小时内取其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三组,即: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及缺乏组。比较三组临床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CT、CRP、白蛋白、乳酸、入院24小时小儿危重症病例(PCIS)评分及MEDS评分。并选择同期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30例,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别为17例、31例、58例。维生素D缺乏组与其余两组相比,ME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降钙素原)及CRP(C反应蛋白)更高。结论脓毒症患儿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脓毒症患儿预后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检测65例脓毒症患儿和25例非脓毒症患儿的血浆sTREM-1和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价脓毒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患儿血浆中sTREM-1、PCT、CRP水平和PC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P<0.05),脓毒症患儿不同亚组间的sTREM-1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PCT和CRP对脓毒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2,0.845和0.671;生存组患儿的血浆sTREM-1、PCT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和第7天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浆CRP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的sTREM-1、PCT和PCIS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CRP与以上各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结论血浆sTREM-1和PCT水平是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优于CRP。  相似文献   

11.
王琦  李迎春  何平 《当代医学》2021,27(24):154-15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74例肺炎患儿,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n=303)与轻症组(n=471),另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20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比较缺乏组(n=154)与充足组(n=620)的治疗效果.结果 重症组、轻症组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充足组住院时间、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均短于缺乏组(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与血清25-(OH)D3密切相关,该指标不仅可反映病情程度,还影响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梁  宋红  周川  李晶晶  冯晓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30-233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6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34例、重症肺炎组31例;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钙离子(Ca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Ca2+、PCT、CRP、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25-(OH)D、PCT、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PCT、IL-6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34、-0.315,P<0.05);血清Ca2+、CRP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053、-0.184,P>0.05)。结论 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低,且病情较重者的水平更低,监测血清25-(OH)D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1例败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的PCIS分值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48)、危重组(n=27)和极危重组(n=16),比较三组患儿的血小板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死亡的例数。根据患儿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2)和死亡组(n=9),比较两组患儿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小板计数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10. 86±2. 75) mg/L比(1. 53±0. 33) mg/L比(3. 42±0. 74) mg/L](P <0. 05),而危重组高于非危重组(P <0. 05)。三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极危重组中有9例死亡,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无死亡病例。死亡组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11. 01±3. 25) mg/L比(2. 82±0. 54) mg/L](P <0. 01),PCIS评分低于存活组[(67. 89±0. 63)分比(83. 06±1. 07)分](P <0. 01)。相关性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 518,P <0. 001),血小板计数与PCIS评分无相关性(r=-0. 120,P=0. 258)。结论败血症患儿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败血症患儿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败血症患儿病情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小儿死亡危险评分Ⅲ(PRISM 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流感染患儿34例为血染组,其中20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14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非血流感染患儿6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PLT、CRP、LDH指标检测,评估其PCIS评分与PRISM Ⅲ评分,并分析PLT、CRP、LDH水平与不同病原菌类型、PCIS评分、PRISM Ⅲ评分相关性。结果:血染组PLT、PC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RISM Ⅲ评分、CRP、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菌患儿PLT水平低于革兰阳性菌患儿(P0.05),CRP、L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患儿(P0.05);脓毒症血流感染患儿血清PLT水平与PC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RISM Ⅲ评分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RP和LDH水平与PCI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RISM Ⅲ评分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LT、CRP、LDH水平可反映患儿病症程度及不同病原菌类型状况,联合检测PLT、CRP、LDH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衡量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96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2例。记录患者入ICU时血清PCT、CRP水平、SOFA评分及28d预后情况,将脓毒症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n=69)与脓毒性休克组(n=27),并按28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4)和死亡组(n=32),对不同组别之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SIRS患者,且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及28d病死率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CT、CRP及其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5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25-(OH)D3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撤机结局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6例)和撤机失败组(n=36例),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及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入ICU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血浆BNP水平、血常规、血生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血清25-(OH) D3、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不全病史比例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长,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较高(P<0.05);按照患者血清25-(OH) D3水平的中位数(本研究中25.7μg/L为中位数)分两组,与25-(OH) D3≥25.7μg/L组比较,25-(OH) D3<25.7μg/L组的血浆BNP、心不功能不全病史比例、VAP比例及撤机失败比例高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亦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心不功能不全病史、血浆BNP、APACHEⅡ评分、发生VAP及低血清25-(OH) D3水平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对血清25-(OH)D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25-(OH)D3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83~0.835,P<0.05),预测患者撤机失败的最佳截断值为23.2μg/L (敏感度64.4%,特异度79.9%)。 结论 血清低水平25-(OH) D3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密切相关,对撤机失败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撤机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imer)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56例)、严重脓毒症组(n=5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n=30例)。比较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及APC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D-dimer水平与APC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D-dimer水平和APACHE II评分高于脓毒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865, 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0.763,P0.05)。结论 PCT、D-dimer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3b-3p(miR-23b-3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6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48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5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普通肺炎组)。检测各组对象血清miR-23b-3p、IL-18水平的变化,分析miR-23b-3p、IL-18与病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iR-23b-3p和IL-18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miR-23b-3p水平、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而血清IL-1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沉(ESR)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miR-23b-3p与PCT(r=-0.617,P<0.001)、WBC(r=-0.696,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白介素-10(IL-10)、25-羟维生素D3[25-(OH)D3]、胸苷激酶1(TK1)水平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组标准将其分为高危组(n=22)、中危组(n=31)和低危组(n=27)。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3、TK1水平,分析血清IL-10、25-(OH)D3、TK1水平与ALL患儿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儿血清IL-10、25-(OH)D3、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IL-10、TK1水平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血清25-(OH)D3水平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血清IL-10...  相似文献   

20.
陈喻  温友利  余建洪  张肃川 《安徽医学》2023,44(9):1051-1054
目的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白细胞介素-22(IL-22)对急性肺炎患儿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重症肺炎患儿作为重症肺炎组,另选96例普通肺炎患儿作为普通肺炎组、96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2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IL-22水平与急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IL-22对重症肺炎患儿危重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负相关(r=-0.521、-0.484,P<0.05),血清IL-22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负相关(r=-0.614、-0.419,P<0.05)。ROC曲线显示,25(OH)D对危重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IL-22对危重症诊断的AUC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