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生物体细胞的主动消亡过程,是多细胞有机体调控机体发育、控制细胞衰老、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靶分子而产生细胞效应,引发细胞凋亡。一般认为,细胞凋亡存在三条主要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颉永乐  马力 《医学综述》2004,10(3):159-161
既往认为胃癌的形成是细胞无限增生所致的细胞聚集,近年发现胃癌中不仅存在细胞增生,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胃癌发生是细胞凋亡与增生比例失调的结果,而且,细胞凋亡受许多因素(凋亡相关基因、放疗、化疗、细胞因子等)的影响。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伤及或少伤及正常组织细胞,是肿瘤治疗的新思路。研究证明,许多药物对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与抑制Bcl-2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凋亡又是调节机体细胞水平平衡的重要机制,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的控制,细胞凋亡紊乱与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机体内存在两类影响细胞凋亡的因子,即促凋亡因子如Reaper、Smarc/DIABLO,HtrA2和抗凋亡因子Bcl2,CrmA,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鼠后肾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行踪。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胚龄12,14,16,18 d 胎鼠后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凋亡小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后肾发育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经典的细胞凋亡和坏死样程序性死亡所组成,其中以经典的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细胞凋亡后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是由少量皱缩的细胞质和固缩的染色质碎块组成,一旦出现即被邻近细胞所吞噬。后肾内间质细胞、输尿管芽细胞以及发育中肾单位内各种细胞都具有很强的吞噬凋亡小体的能力。被吞噬的凋亡小体体积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细胞器首先被消化,染色质碎块随后被消化。结论 后肾发育时期凋亡细胞主要由后肾自体细胞吞噬处理,后肾内各种细胞都具有较强的吞噬凋亡小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活性氧(ROS)作为细胞调控中的一种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凋亡,目前已经为广大生命科学的学者所接受。ROS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两种角色,作为外界诱因,ROS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当其他诱因在体内激发细胞凋亡时,ROS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然后作为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发生在凋亡过程的各环节。对ROS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HP和细胞凋亡在胃粘膜病变中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P感染和细胞凋亡在胃粘膜病变中作用,用TUNE1法检测了136例胃粘膜病变患者的胃粘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发现,胃癌细胞凋亡减少:HP(+)者细胞凋亡较HP(-)者明显增加,HP根除以后细胞凋亡有显著下降。这表明HP可以诱导胃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抑制可能是胃癌发病机制之一,根除HP以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有助于预防胃粘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即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BNIP3基因与人类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严  程宏伟 《安徽医学》2010,31(3):295-297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凋亡紊乱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细胞由控制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减少可引起肿瘤的发生,细胞逃避凋亡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恶化及演进。细胞凋亡不仅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新近提出的一种细胞自主性死亡方式,是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理现象,细胞凋亡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文就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伴随于心血管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成熟过程,参与多种心血管病发生、演变。目前累积的资料充分表明,细胞凋亡也是缺血性心肌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缺血心肌凋亡的调控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基因与促凋亡基因表达失衡有关,同时还受细胞周围的刺激信号所诱导或抑制。有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扩大MI范围的一个独立因子,并认为细胞凋亡是AMI时心肌损伤的主要形式,而细胞坏死是随后发生的。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多分布于短暂缺血后血管再通的相关部位和梗死灶的收缩带区域。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也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实现的。缺血心肌凋亡的临床意义有:(1)细胞凋亡可能是梗死早期心肌死亡的主要方式;(2)以往认为梗死的心肌死亡是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发展,但现认为心肌死亡是由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梗死中心开始,迅速向受累的心肌发展;(3)不同于以往观点,认为MI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细胞凋亡的严重程度。另外,细胞凋亡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演化为心力衰竭的细胞学机制。应当针对急性期和慢性期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特点与规律制定方案制定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apoptost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过程,是细胞主动参与的“自杀”机制。学者Kerr最早发现这一现象,并于1972年首次提出凋亡的概念。自此凋亡研究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细胞凋亡是一个形态学术语,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多细胞机体(包括人)均存在着细胞的凋亡现象。人类肿瘤的发生常常是由于肿瘤细胞凋亡失控造成肿瘤组织无限增长所致。肿瘤细胞是永生细胞,通过诱导凋亡能阻止其无限增殖,进而杀死肿瘤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凋亡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文娟  袁长吉  刘念  韩乐 《吉林医学》2010,31(5):669-672
细胞凋亡也称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由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事件引起的多种细胞形态的改变,包括细胞膜对称性的改变,细胞皱缩,核碎裂以及染色质浓缩。凋亡的调控和发生是多种蛋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cl-2蛋白家族是凋亡程序的主要调控者,它包括抗凋亡蛋白和促凋亡蛋白,二者之间的平衡是细胞存活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敏  周琦 《重庆医学》2006,35(14):1316-1318
细胞凋亡是维持细胞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功能和特性。细胞凋亡抑制能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时间,免疫监视逃逸。因此,细胞的凋亡抑制和过度增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细胞凋亡异常源自细胞凋亡控制机制的改变,即凋亡抑制基因和凋亡活化基因的异常,研究已证明Caspase在细胞凋亡的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其激活的通路主要有2条:(1)由细胞外死亡信号激活,死亡信号通过细胞外死亡配体与膜上相应的死亡受体结合传递到细胞内部细胞内的caspase-2、-8、-10被募集激活;(2)由细胞内应激信号激活,它主要由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介导,导致caspase-9的激活。细胞凋亡异常主要表现在bcl-2家族蛋白表达异常、p53蛋白功能丧失和IAP过度表达。本文就卵巢癌与凋亡调控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程序化死亡与坏死李陆英细胞凋亡是细胞一种不同于坏死的死亡方式,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串精确的生化变化的结果〔1〕。不是因细胞遭受严重损伤所致全面崩溃、溶解,而是以凋亡体形式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由于膜保持结构完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维持组织中细胞总数的动态平衡。一旦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胃癌的发生、发展不仅存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异常,同时细胞凋亡也发生异常。现就胃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常用策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要细胞凋亡特有的改变主要是细胞固缩,核致密.DNA断裂,电泳呈梯状带。有报道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是细胞凋亡的特征之一。线粒体作为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本文观察了凋亡淋巴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探讨线粒体增多现象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本实验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建造细胞凋亡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结构。放线菌酮处理2小时淋巴细胞出现调亡。在凋亡早期可见凋亡淋巴细胞内线粒体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是凋亡淋巴细胞早期形态特征之一。线粒体的增多与细胞加快…  相似文献   

17.
凋亡是由促凋亡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共同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总数的动态平衡是由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来维持的。但是,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玺惠  陈依  俞卫锋 《浙江医学》2023,45(10):1116-1120
凋亡胞外囊泡(Apo-EVs)是凋亡细胞分解释放的一类细胞外囊泡。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Apo-EVs作为凋亡细胞的代谢产物,依赖体内凋亡程序启动后肌动蛋白参与细胞膜及其内容物的重新分配,表达凋亡细胞特有信号,并携带供体细胞内容物,通过细胞-细胞间信号传递,参与细胞凋亡与再生、免疫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等过程。本文就Apo-EVs的结构、生物形成过程、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即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凋亡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树叶的调落,早在1972年由kerr和wyllie等提出[1]。由于细胞凋亡是按细胞的固有基因程序进行的一种生理现象,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aeatu,PCD)[2]。细胞坏死与凋亡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本文就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的检测手段,凋亡的抑制因子及触发因子,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凋亡发生的机制,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几方面做一综述。1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1.1发生原因凋亡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团有的生理学现象,受一系列基因…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学家Kerr等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它是细胞受到生理或某些病理信号刺激后,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而发生的一种细胞死亡过程。此观点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细胞凋亡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或多或少与细胞凋亡有关。乳腺增生和乳腺肿瘤可以被看作是细胞凋亡异常减少的疾病,是不断增加的生长速率与减少的凋亡速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