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这些雌激素的效果都是通 过单一的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α)起作用的。然而,最近一种新形式的雌激素受体ER-β (estrogen receptor-β)的发现,促进关于雌激素对靶器官作用的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关于此研究 的最新报道,提示了在子宫内膜、腹膜和卵巢异位内膜中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对 于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ER-α36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与传统的雌激素受体ER-α66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在生物学效应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的结构、生物学效应、相关疾病和药物作用进行综述,希望为今后的ER-α36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R-α和ER-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过去认为这些雌激素的效果都是通过单一的雌激素受体ER-α(estrogen receptor-α)起作用的。然而,最近一种新形式的雌激素受体ER-β(estrogen receptor-β)的发现,促进关于雌激素对靶器官作用的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关于此研究的最新报道,提示了在子宫内膜、腹膜和卵巢异位内膜中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对于深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如改善老年性痴呆导致的学习记忆缺陷和认知障碍、调节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突触密度等 ,但是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理尚不清楚。人们一直认为雌激素只有一种受体 ,但这面临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1996年 Kuiper等克隆出了一种新的雌激素受体 ,命名为雌激素受体 -β(ER-β,于是“经典”的雌激素受体被更名为 ER- α)。本文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成年雌雄小鼠脑内 ER-β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与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 :1)小鼠脑内 ER- β蛋白基本上只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α和ER-β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R-α和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均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而且在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上皮细胞中ER-β明显高于ER-α。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α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的作用,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型受体(estrogen receptorβ,ER-β)在大鼠下颌下腺的定位和分布,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下颌下腺的可能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细胞、泡心细胞、闰管、颗粒曲管及大于颗粒曲管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均呈ER-β免疫反应阳性,阳性反应物质主要位于阳性细胞胞质内,核呈阴性反应。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存在ER-β,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的介导对下颌下腺功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可拉定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雌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C-1B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阿可拉定对HEC-1B细胞增殖作用以及雌激素受体ER-α66和新亚型ER-α3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可拉定对HEC-1B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给药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强,72h阿可拉定的IC50值为5.26μmol/L。在抑制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阿可拉定组及阿可拉定联合顺铂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明显降低ER-α36的表达(P0.05,P0.01);阿可拉定联合顺铂组还可明显降低ER-α66的表达(P0.01)。结论阿可拉定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雌激素受体新亚型ER-α36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雌激素在小鼠痒觉敏感性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外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雄性、雌性以及去卵巢雌性C57BL/6J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其皮内注射致痒剂所诱发的搔抓行为,并通过腹腔注射不同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探究其外周受体机制。结果:雌鼠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明显高于雄鼠,氯喹引起的搔抓行为无性别差异;雄鼠注射外源性雌激素后,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明显增强;雌鼠去卵巢后,对组胺的痒觉敏感性则显著降低,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可以恢复其正常的痒觉敏感性;腹腔注射非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雌鼠的组胺痒觉敏感性;腹腔注射雌激素受体-α(ER-α)拮抗剂MPP可以降低雌鼠对组胺的敏感性,而雌激素受体-β(ER-β)拮抗剂PHTPP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拮抗剂G15则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在外周可以易化组胺引起的瘙痒,是引起小鼠痒觉敏感性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其在外周的促痒作用是通过ER-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是一种受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由配体结合区、DNA结合区、转录激活区组成.雌激素受体对于对雌激素敏感的组织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元件,如子宫内膜、乳腺、骨组织、肝脏等.雌激素的功能是刺激组织的增殖、分化,因此受体功能的变化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单倍构型与它的生物学功能是相关的,研究认为ES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HBV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冠心病等疾病存在相关性.该研究从雌激素受体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理涉及免疫系统自身识别的丧失,较易发生于生育期女性。雌激素对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影响。雌激素通过与T、B细胞核内表达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结合进而刺激或调节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受体结构以及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差异造成了雌激素的异常活动,使得对自身抗原耐受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调节通路紊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的发生。多种经典和非经典雌激素信号的传导通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调控T细胞活化基因的表达,造成SLE患者的T细胞对雌激素应答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在成年小鼠脑内的性别差异.方法:成年C57小鼠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ER-β在脑内有广泛的分布,ER-β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但在个别脑区也可在胞质甚至突起内检测到.ER-β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部分脑区ER-β的表达表现为雄性强于雌性,而在另一些脑区则相反,并且该受体的脑核团定位方面表现出某些性别差异.结论:在不同性别的动物同一核团,ER-β发挥的调节作用可能不一样,这可能是造成脑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激素的核受体ER-α和ER-β以及催产素、加压素在成年雌性小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的表达。方法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α、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在室旁核内的表达。结果雌激素的两种核受体在室旁核内都有表达,但是以ER-β为主(P〈0.001),其免疫阳性产物均在细胞核内,未见核外免疫阳性反应。催产素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在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即核周质内,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物质除了在核周质内有很强的反应外,在突起内也可见很强的免疫反应。ER-α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大细胞部内侧,而ER-β、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免疫阳性胞体主要在背侧帽部或大细胞部的外侧。结论室旁核内两种雌激素受体可能都参与了对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调节,但ER-β可能发挥了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核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的成员。经典ER有两种亚型,由于它们在结构、功能及表达上具有很多相似性,组成上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故习惯上按发现时间定义为ERα和ERβ。雌激素受体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海马位于人类和其他灵长  相似文献   

14.
基底前脑包括斜角带垂直部与水平部、隔内侧核和嗅结节岛等部位 ,是雌激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重要靶区 ,与学习记忆和老年性痴呆 (AD)有着重要的联系 ,雌激素缺乏可能是导致 AD的重要原因。已经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 AD患者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减少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进而改善 AD患者的痴呆症状 ,但其机理至今仍不清楚。雌激素 β受体 (ER- β)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 ,研究表明该受体介导的雌激素信号可能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即 ER- α有差异。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基底前脑内 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重组报道基因的方法开发一套可筛选环境雌激素和检测青春期前儿童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转录激活测评系统.方法 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的报道载体pGL3-ERE-LUC和pGL3-overERE-LUC以及人类雌激素受体表达载体pSG5-ER.将两种报道载体分别转染入MCF-7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雌激素受体配体,观察其对该系统的影响.将两种报道载体分别与雌激素受体表达载体共转染,加入不同浓度雌激素受体配体,观察其对该系统的影响.结果 酶切结果证实pSG5-ER表达载体及报告载体构建成功.转染了pGL3-ERE-LUC或pGL3-overERE-LUC的MCF-7细胞,当加入一定浓度雌二醇(E2)及异黄酮(isoflavone)时,荧光素酶活性均增加;加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惜芬(TAM)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 将pGL3-ERE-LUC或pGL3-overERE-LUC分别与pSG5-ER共转染入MCF-7细胞,可建立较敏感的环境雌激素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在生长、分化及雌性生殖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雌激素的作用是由靶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所介导的,ER是类固醇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而在靶细胞中发挥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基底前脑为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作用的靶区之一。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这些配体是否作用于正在发育和成年大鼠的基底前脑同一神经元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方法观察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α和酪氨酸激酶 A在基底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和兔抗酪氨酸激酶 A分别孵育切片 ,ABC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核内 ,蓝黑色 ,呈点状 ;后者位于胞质和突起内 ,呈棕色。结果表明 :两者都分布于基底前脑神经元。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条件下可见三种细胞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酪氨酸激酶 A阳性细胞和双重反应阳性细胞 ,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因部位而不同。雌激素受体和酪氨酸激酶 A共存提示它们的配体可通过共存于基底前脑同一神经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作用于同一神经元 ,协同地调节特异的基因或者基因网络的表达 ,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分化、成熟、再生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43通过靶向雌激素受体ER-α36介导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侵袭。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包装生成上调/下调miR-143的慢病毒LV-miR-143 up和LV-miR-143 down并感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用Western blot检测ER-α36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的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3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基因。结果 LV-miR-143 up与LV-miR-143 down慢病毒病毒颗粒分别感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感染效率均在80%以上;上调miR-143,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ER-α3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反之则增加。结论 miR-143通过靶向雌激素受体ER-α36负向调控胃癌细胞SGC7901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卵巢移植后海马神经元数量变化及雌激素受体β(ER-β)和神经颗粒素(NG)表达的变化,评价卵巢移植对中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后,在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日内乳鼠的卵巢,于干预后的4、7、14、21 d和28 d,通过Nissl染色计数海马神经元的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神经元ER-β和NG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OVX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OVX组相比,卵巢移植组随移植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的数量逐步恢复;ER-β和NG蛋白的表达在海马各区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卵巢移植可以防止海马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并促进ER-β和NG表达,发挥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除经典核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的基因组信号通路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膜性ER介导的非基因组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耐药及肿瘤干细胞的富集等发挥重要作用。ER-α36是膜性ER的主要形式,是ER-α66的剪切变异体,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通过非基因组信号通路,激活MAPK/ERK和PI3K/AKT等细胞内重要信号分子,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诱导Tomaxifen耐药及肿瘤干细胞富集。该文将就ER-α36在此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