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弹目交会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目标等效靶设计相对复杂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弹目交会试验色环等效靶建立方法。该方法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首先计算目标在某一交会条件下的回波信号,将信号处理后用不同反射率的色环来表示,从而获取整个信号的反射率色环列表来构建目标色环等效靶仿真模型;然后加工不同漫反射涂层条,按照仿真模型上排列的色环顺序在圆柱表面进行贴覆,即可完成色环等效靶的制作。对于不同目标色环等效靶的制作,只需依仿真模型改变色环条的顺序即可。试验验证表明建立的色环等效靶不仅可以代替真实目标进行弹目交会半实物仿真试验,而且结构简单,对于不同目标色环等效靶的制作,只需依仿真模型改变色环条的顺序即可,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采用层次建模与仿真方法,对旋转弹(箭)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对弹体与控制系统各部件建立层次化,系列化模型,建立面向层次化,系列化模型的控制系统全数学仿真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方案设计,及半实物仿真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娄文忠  苏子龙  汪金奎  刘伟桐  赵飞 《兵工学报》2021,42(11):2388-2395
针对弹载图像探测器协同探测的分配方式影响目标信息增益的问题,开展此类探测器广域协同探测算法研究。以获取最多有效毁伤信息为目标,研究了弹载图像探测器散布修正与目标分配问题;建立完整的图像探测器动力学模型和目标等效模型,模拟多探测器的协同探测环境;通过有效信息熵描述图像探测器系统获取毁伤信息的能力,推导毁伤信息熵与系统和目标的相关方程,得到协同探测能力的评价准则;基于Kuhn-Munkres算法和Runge-Kutta算法,提出求解图像探测器最佳修正时机与最优观测目标分配的优化求解方法,并给出算法流程,解决弹载图像探测器协同探测的最优分配问题。结果证明:与图像探测器随机分配方式进行对比,该算法具有更高的信息增益;当图像探测器越过检测目标时,目标信息熵增益同比增长24%。  相似文献   

4.
舵机是智能化精确制导弹药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了1套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以模型为参考,设计研制了实物样机。仿真模型为实物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实物测试数据又修正了仿真模型参数,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模型仿真与实物设计相互配合,融入到整个研制过程。通过试验验证,该伺服系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被动探测技术在反装甲导弹和末敏弹的制导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图像是灰度级形式,且毫米波被动探测的限制是图像的分辨率,给出了毫米波被动探测装甲目标的提升小波去噪.为进一步刻画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辐射的表征方法,在分析毫米波被动探测能力的基础上,给出了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隐身要素分析,并给出了3 mm被动辐射计探测双层隐身迷彩装甲目标的实验数据与辐射分布图,及其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研究毫米波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信道特性,建立了包括多径衰落、天气影响和接收机高速移动的毫米波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系统的综合信道模型。利用Simulink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典型弹丸的外弹道误码率仿真结果。证明了毫米波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信道模型的合理性,且毫米波通信系统能够应用于高速移动的遥控指令弹道修正弹。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验激光制导炸弹半实物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建立了激光制导炸弹的飞行动力学、运动学方程及其计算程序,将激光制导炸弹、激光目标模拟器、五轴转台与仿真计算机联接,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半实物仿真实验,获得仿真数据;运用制导炸弹的概念和飞行力学理论校核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无人机挂载激光制导炸弹实施投弹试验,分析、对比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利用机电结合和控制技术研制开发的"电极扫描式"被动静电探测器对空中目标静电场感应原理,给出了探测方程并利用自行研制的场源仿真仪对探测器探测性能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毫米波/红外波束合成器是复合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具有反射毫米波、透射红外的双波段特性。本文提出了金属网栅的毫米波反射估计模型和红外透射模型,设计了抛物面金属网栅波束合成器,分别研究了基于抛物面金属网栅的毫米波反射光路光学特性和红外透射光路的成像分辨率、系统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毫米波/红外复合系统结构紧凑,毫米波/红外成像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红外透过率和信噪比可通过降低网栅线宽占比提升。设计结果为毫米波/红外双模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主式水下航行体研制过程需通过高精度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多项动静态性能的考察,提出了一种由实时计算平台、非实时计算平台和信号模拟设备组成的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并分别从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软件的设计工作进行了介绍,完成了VeriStand总控软件中Custom Device和Simulink仿真模型的设计工作。在分析了水下航行体半实物仿真原理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与试验结果,目前该平台已经应用在某型水下航行体的研制生产过程中,满足仿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辐射计的缩比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缩比方法测试毫米波辐射计目标,较之传统的机载或塔载的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经费。该方法是在较低的高度上测量满足缩比条件的较小目标,以等效在实际使用高度上测量真实大目标的结果。文章讨论了测试的远场条件,并对一个具体的缩比测试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数据可信。  相似文献   

12.
A hardware-in-the-loop (HWIL) simulator for gun servo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its load modeling technologies,such as road spectrum model,sea wave model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can be used in HWIL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of gun servo system.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导弹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目标模拟能力受阵列视场角范围限制的问题,引入虚拟地面坐标系,将原本与实验室坐标系重合的地面坐标系偏置后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详细推导了转台姿态和阵列上目标辐射位置的变换方法,给出了地面坐标系偏置角度的确定原则,并针对地面坐标系只在方位上进行旋转的情形进行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地面坐标系偏置法可突破阵列视场角范围对目标角位置模拟的限制,有效的拓展了导弹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目标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红金  李兴国 《兵工学报》1996,17(4):366-369
通过对被动毫米波辐射计输出信号的分析,给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目标识别的编码算法-二元码字出现频率法(FOBW法),并对此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验证,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可膨胀石墨用作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取一种性能较佳的毫米波发烟剂材料,就JF-150可膨胀石墨对3mm和8mm波的衰减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JF-150可膨胀石墨作为重要组分设计了一种抗红外/毫米波发烟剂配方,采用红外热像仪及毫米波辐射计测试了该发烟剂形成的烟幕对3mm和8mm波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对3mm和8mm波单程最大衰减分别为17.0dB、16.6dB,优于铝箔条衰减效果;60g可膨胀石墨发烟剂对3mm和8mm波单程最大衰减值均大于10dB,干扰时间约为20s。可膨胀石墨是一种用于制造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张英浩  吴文 《兵工学报》2009,30(3):375-379
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极化毫米波( MMW)全功率辐射计结构,通过两路直接检波式接收机接收目标辐射信号的2个正交极化分量对目标进行检测识别。在论述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辐射计温度灵敏度高,输出信号信噪比好,作用距离远,并对存在水平、垂直极化视在温度差的虚假目标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小波包边缘检测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米波系统具有全天候或低能见度条件下工作的能力,但毫米波被动探测图像的限制是分辨率.小波包分析是对退化图像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给出了毫米波被动探测装甲目标的小波包边缘检测.为进一步刻画毫米波被动探测目标辐射的表征方法,在分析毫米波被动探测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毫米波被动探测辐射截面分辨能量体的新概念,并给出3mm被动辐射计探测单层隐身迷彩装甲目标的辐射截面能量分辩体的实测与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动力推进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三速制鱼雷热动力推进系统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该系统将转速控制器、伺服控制器和燃料泵等实物与计算机、信号测试设备构成有机整体,形成半实物仿真系统,同时设计了试验系统软件。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对燃料泵及其控制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进行全面的考核试验。文中给出了一次仿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