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现围绕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规划方法改进的问题,总结和归纳了我国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一般方法和近来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理的研究进展,提出在通常采取“使用功能”分类、“村镇等级”、“运营方式”、“千人指标”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方法同时,提倡“协同配置”的理念,将“类型协同”和“区域协同”等概念纳入布局规划的原理,以提高公共资源投入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和下一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公共资源配置方法重等级轻布局、重设施轻人员,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非均等化,村镇设施供应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主流配置方法的局限性,文章着重对影响设施配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设施划分为区域协调型和半径依赖型;在设施布局上,以等级式布局为基础,划分不同层次生活圈,同时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动态配置"研究,并以山西省孝义市乡村建设规划为例进行配置方法的阐述,以期对村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吉林某市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结合该新城所处的地理区位,针对各类型充电车的特征,对该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主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进行了负荷预测、充电方式、充电设施布局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对新建小区、停车场充电设施的配建要求进行了明确,为形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综合公园作为重要且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合理布局对城市存量更新背景下优化公园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布局优化模型常用于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问题,新重力P中值模型是一种综合多目标导向、设施供需匹配关系和复杂约束条件的布局优化方法。在辨析新重力P中值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供给主体差异和模型求解难度,构建出面向城市综合公园布局优化的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主要修正内容如下:(1)通过细化供给主体,改良规模分配规则,改进新重力P中值模型未考虑现有公园和新建公园服务供给差异性的局限;(2)引入遗传算法寻优,解决非线性、多约束的复杂设施布局问题,实现模型求解以促进模型在公园实际规划中的推广应用。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以多源数据为支撑,将研究尺度下沉至居住区尺度,实证结果表明模型优化后居民至邻近综合公园最大出行成本、平均出行成本和可达性基尼系数等指标均有改善,综合公园空间布局更为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公园布局规划提供有效决策工具,为公园绿地的精准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曾伟先  潘荫昶 《规划师》2007,23(9):19-21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建设诸多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北海的区位及发展机遇,北海市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阶段、层次、目标、建设用地的利用,以及空间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生态敏感区与文物保护区的控制等均做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之一,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市内部的合理配置,摸清其不同类型业态的区位选择,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尤为重要。以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影响其业态空间分布的要素因子;以南京都市发展区为例,分析公共服务业态整体和分类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公共服务业态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城市各等级中心向外围圈层扩散的趋势,同类型公共服务业态的区位选择趋同,而不同类型业态的区位选址则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中国园林》2020,36(1):91-96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土地使用权控制的更加严格,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的重要依据,其法律地位在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的用地规划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了使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符合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原理,在布局中引入土地定级评价方法,这对传统的以"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为主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研究结合江油市李白新城灾后重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选点与布局,选取商业服务繁华度、道路通达度、自然条件优劣度、噪声污染影响度和土地利用规划五大类影响因素,根据各因素及其下属因子的功能分值与权重值确定单元总分值,最后划分土地开发利用等级,并以土地定级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传统规划方法,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选点与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及商业模式的发展,城市不同等级与区位的中心区呈现出发展条件趋同化的倾向。文章通过对南京多中心格局的观察研究,以及对中心服务等级与交通输配体系的剖析,提出城市主中心极化、其余中心扁平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同时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不同功能及生产环节布局与流动特征的详细分析,提出集聚与扩散的对流效应,由此进一步分析集散对流效应下多中心格局的演替过程,揭示扁平化与极化共生的结构特征,进而探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等级结构体系及多中心格局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集聚与分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的重组与优化总体来看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具有系统性且不能只依靠单一手段对其进行解决,由此也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与分配提出相应的新挑战。城市中,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需要对传统性物质空间规划进行突破,对具有利益格局多元化环境进行充分适应,并对理念、制度与规划等创新进行展开。本文主要研究广州市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对广州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展开系统性的阐述,促进城市用地的更新及其空间的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integrated modeling framework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facility distribution for spatial equity in urban development.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two integrated models—accessibility and mobility—that, based on the gravity model, are integrated as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the relative spatial equities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They are presented a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spatial analysis models. The models consider individual traffic behavioral abilities and simulat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spatial equities of urban parks. The results show unequal 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 that affects mismatches between urban park services. The accumulated travel time cos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esident traffic mobility and urban park location types affect the access opportunities of residents. This integrated model could be a useful reference to help urban planners analyze, investigate, and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a more equitable manner.  相似文献   

13.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规划建设标准高、定位及分工较为明确、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多点化的空间布局特征。但同时存在内部竞争较大、载体选址不够理想、商务成本较高以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均质化优惠政策、整合现有载体、优化商务成本、完善公共交通以及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等对策来进一步优化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发展。同时,这一系列经验、问题以及对策值得正在大力建设服务外包载体的城市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言,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无疑是新阶段的重 点,其中教育设施的均等化更是该区域公平 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完善该区域公共 服务设施的布局,促使其实现均等化,研究 以万源市教育设施的建设途径为核心,对万 源市教育设施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了目前 该区域教育设施的建设困境,最终从空间布 局、政策保障和教育结构优化3个主要方面 提出万源市教育设施的建设优化途径,以期 为该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提供启发 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王鸣  杨泽霖 《山西建筑》2008,34(11):25-26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代表,同时也是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区域,而相对于布局松散、规模偏小的内蒙古草原城镇少有涉猎。本文以内蒙古草原城镇为研究对象,探索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规划布局,为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宜居城市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徐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城市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整体分布不均匀,各网点总体呈"东-西"方向分布,但西多东少,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各类型服务设施集聚程度有所差别,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最高为0.260,休闲游憩设施的集聚程度最低为0.801;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西部,城市内外围数量差距明显。最后提出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建议,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居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趋向引起了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作为研究方向,界定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及均等化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均等化空间布局原则,指出解决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一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村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实际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农村人口密度、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等要素的考虑,将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乡村规划中,调整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最后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设施的适宜性布局是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权利的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合理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差异较大,尤其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草原聚落,其离散型地域特征加剧了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难度。研究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聚落,以点带面对空间形态及住民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草原聚落公共设施布局体系结构与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布局方法,对可装配轻体系统的应用做相应的研究和讨论,提出适应性较强的公共服务空间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