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性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后6小时开始进无糖、无蛋白流食,能促进肠蠕动,术后36小时肛门正常排气,无腹胀发生,也无需药物促排气;并且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产妇能及早地恢复正常饮食及生活起居,乳汁分泌提前一天;子宫复旧好,恶露量少,预防晚期产后出血,提高手术质量。资料与方法  1994年—1998年我院因各种适应症行子宫下段剖腹产的产妇100例,平均年龄27岁,孕40 周,单胎初产妇,分两组观察术后进食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实验组50例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无糖、无蛋白流食,对照组50例术后24小时开始进食无糖、无…  相似文献   

2.
王小亚  靳爱华 《河北医学》2013,19(7):1062-1063
目的:探讨并总结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导尿管拔出时间对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影响,并为临床拔管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从近三年来我院治疗的剖宫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100例,其中6h拔管的患者50例,8h拔管的患者5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拔管时间为24h。结果:试验组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和尿道刺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排尿率和舒适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O.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6h-8h拔管比常规的剖宫产术后24h拔管的尿路感染率低、尿道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低,且患者的术后自然排尿率和舒适程度较高,剖宫产术后早期留置尿管拔除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谈骨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21例手术病人,主要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上来探讨对骨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护理体会.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业的不断发展,骨科病种也越来越复杂,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骨外伤患者也日益增加.骨科患者的年龄跨度大,所需的康复时间长,给骨科护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结论骨折作为一突发疾病,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躯体功能和活动受限,在心理上产生负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骨折患者做好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达到生活上自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住院后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治疗方案为腹腔镜术干预,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常规开腹手术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在术后恢复包括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3 d内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比两组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的恢复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快速康复护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大大降低了手术应激、促进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外科术后诸多恢复环节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中医药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和外治两大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使得中医中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丹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063-1064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护理问题。方法对215例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并对其恢复期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平安返回病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术后护理安全,并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生理和心理都与成人不同,所以手术后恢复期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理代偿能力较弱,对全麻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力有限.因此,恢复期是并发症的高发期,应该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正确治疗和精心地护理.  相似文献   

9.
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是近代医学开展的显微外科技术,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常可导致手术失败,现将作者的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1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按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采用传统肌注止痛药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分泌时间及排尿情况。结果:A组术后24h镇痛有效率为93.8%,优于B组的26.3%(P<0.05);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母乳分泌时间较B组提前(P<0.05);排尿情况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EA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术后疼痛对病人恢复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能有效地解决术后疼痛,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但术后镇痛方法选择不当,也会产生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问题,而镇痛对肠功能的恢复是否有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韦观凤 《当代医学》2006,12(9):92-92
剖宫产术后产妇因手术创伤、麻醉、牵拉等刺激,加之腹腔开放,热量散发,常导致术后肠蠕动消失。另外,术后卧床,怕疼痛而活动减少,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影响产妇的进食时间,进而影响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为观察产后治疗仪对剖  相似文献   

13.
肺癌切除术后,肺不张是最常见并发症,发病后可呈呼吸困难紫绀,脉搏加快肺泡呼吸音异常,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咳嗽.肺部膨胀与否直接关系到术后病人愈后情况.了解肺不张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降低肺癌术后死亡率,提高远期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 ,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 ,抑制了胃肠功能 ,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影响病人康复。笔者临床应用生大黄液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来至荆州市中医院 1 999~ 2 0 0 0年外科手术病人共 5 0例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 8例。最小年龄 1 0岁 ,最大年龄 81岁 ,平均年龄 45 5岁。麻醉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38例 ,气管插管麻醉 1 2例。手术种类如下 :胆囊切除术 1 9例 ,脾切除术 3例 ,阑尾切除术 1 1例 ,肾切除术 3例 ,肾盂切开取石术 5例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寻找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药物组、针灸组以及复合组,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肠梗阻以及缺血坏死等症状,恢复良好;药物组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明显长于针灸组患者(P&lt;0.05),针灸组和复合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针灸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电切较前列腺切除具有创口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等多项优点。我科自开始用电切设备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病人进行治疗后疗效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术后胃肠道疾病术后早期少量饮水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胃肠道疾病需要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小时即开始饮水,对照组患者常规禁食禁水,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口唇干裂情况,记录其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口唇干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道疾病术后早期少量饮水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术后创伤的反应,而且术后早期饮水可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尽早进食,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由于创伤、麻醉等原因使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紊乱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术后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术后肠功能自然恢复往往需要2~4日,时间较长,肠功能抑制时间过久,容易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黏膜屏障受损、肠麻痹,甚至肠粘连、肠梗阻。因此,探索促进剖宫产手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的有效方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膀胱(USB)是前列腺增生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科从2002年6月-2003年5月,将37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USB患者与术前尿流动力检查进行回顾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