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岛湖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背景,阐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分析认为,千岛湖森林碳汇容量大、潜力大,是开展林业碳汇贸易的最佳区域。同时,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以及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大等问题,对项目发展形成了制约。进而提出强化森林经营,调整林分结构,加强资源管护,加大科研力度,实施碳汇贸易,提高碳汇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碳汇模式是治理雾霾的新型渠道,但是面临着许多来自经济技术方面的困难,针对当下碳汇治理雾霾难点即碳碳汇经济难以市场化和体系化的问题,提出了雾霾治理资源配置应与碳汇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区域化统一碳汇计量方法,采取政府强制碳税征收以及建立碳汇网络交易平台等方式,以期通过发展国内外碳汇市场,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难题。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绿地碳汇功能使城市达到碳氧平衡或缓解城市外林地的碳汇压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调节城市碳氧平衡的关键,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概述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及相关概念;介绍了现场测定法、样地清查法、生物量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四种城市绿地碳汇功能研究方法;综述了基于碳氧平衡的低碳森林城市构建理论和"三源绿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理论两种基于碳汇理念的城市绿地理论。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国内森林碳汇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构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原则路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碳汇造林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广东省碳汇林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现状,指出近年来碳汇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碳汇造林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内外碳汇研究背号,探讨了国内外在低碳发展道路上的应对策略及我国在碳汇研究上所采用的数字化研究方法,为我国在低碳发展道路上实施的方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业市场具有通过提高收益来资助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潜力,尤其是碳汇方面,存在的贸易潜能是最大的(Katila和Puustjarvi,2003)。其他服务,比如生物多样的保护或水土保持也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其出售环境服务功能提出了用何种途径确定补偿的问题。本文浅谈森林认证在碳汇方面和其他环境服务方面的应用,并对森林认证在逐渐突显的林业市场领域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碳汇问题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产生的,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的广泛关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积极宣传碳汇知识,组织开展林业碳汇方面的研究,适时启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于促进我省林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业碳汇及其在山西省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汇林业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的林业活动。笔者简要论述了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山西省开展林业碳汇的优势和前景,分析山西发展碳汇林业应注意的问题,并探讨山西省开展林业碳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