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酪素的改性及改性产品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用不同的单体及配比对酪素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反应条件、单体种类和单体的配比对改性产品的质量影响。同时,对改性酪素的成膜性能、涂饰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酪素改性,提高了其成膜性能,得到了软性和硬性酪素产品。改性酪素应用于猪服装革的涂饰,涂层耐干、湿擦及耐折牢度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用己内酰胺和丙烯腈等,对酪素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酪素的成膜性能,并将所得的改性酪素应用于成品革的涂饰,结果表明:改性反应较适宜温度75℃、酪素浓度16%、单体用量50%,改性酪素较酪素涂饰的皮革成品耐折性优良、柔软性好,克服了酪素成膜硬、不耐湿擦、易发生变质等不足。  相似文献   

3.
酪素接枝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酪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接枝改性的原因及方法、接枝共聚引发体系、接枝共聚反应机理等方面,对酪素的接枝改性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两步单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和三步配位聚合反应机理,并就酪素接枝改性后在皮革涂饰方面的应用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NaHSO3封闭-NCO基的聚氨酯改性酪素皮革涂饰剂.在加热过程中,热解闭聚氨酯释放出-NCO基与酪素中的活泼氢反应,显著地提高了酪素的耐水性、耐曲挠性,并在多种鞋面革中进行了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改性酪素皮革涂饰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NaHSO3封闭-NCO基的聚氨酯改性酪素皮革涂饰剂。在加热过程中,热解闭聚氨酯释放出-NCO基与酪素中的活泼氢反应,显著地提高了酪素的耐水性、耐曲挠性,并在多种鞋面革中进行了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6.
聚硅氧烷和己内酰胺双改性酪素涂饰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  余学军 《皮革化工》1998,15(6):19-20
在聚硅氧烷存在下,己内酰胺和酪素进行接枝反应,改善了酪素涂饰剂的应用性能。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改性酪素皮革涂饰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用含端基氮丙环(-N CH2 CH2)的有机硅氧烷与酪素结构中的氨基(-NH2)、羧基(-COOH)反应,提高改性酪素的耐水、耐曲挠、耐摩擦等综合性能的新方法,该改性产品在多种鞋面革中进行了涂饰实验。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改性酪素皮革涂饰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以聚氨酯改性酪素的原理和工艺条件。酪素是古典皮革涂饰材料,虽然具有光亮的涂膜及良好的透水汽性、耐高温性,但涂层耐湿擦和耐曲挠性较差,经过聚氨酯改性后,不仅保留了酪素涂饰剂的特点,而且耐干、湿擦可达到5级,明显提高涂饰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用含端基氮丙环(-NCH2CH2)的有机硅氧烷与酪素结构中的氨基(-NH2)、羧基(-COOH)反应,提高改性酪素的耐水、耐曲挠、耐摩擦等综合性能的新方法,该改性产品在多种鞋面革中进行了涂饰实验.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性酪素皮革涂饰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以聚氨酯改性酪素原理和工艺条件。酪系是古典涂饰材料,虽然具有有光亮的涂膜及良好的不汽性,耐高温性,但涂层耐湿擦和耐曲挠性较差,经过聚氨酯改性后,不仅保留了酪素涂饰剂的特点,而且耐干,湿擦可达到5级,明显提高涂饰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乳液聚合法和微波法制备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对其接枝参数进行比较,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接枝共聚物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乳液聚合法和微波法制备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为同一物质;通过比较得出乳液聚合法接枝百分率和接枝效率高于微波法,而微波法节约时间和能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波加热,研究了以焦磷酸锰络阴离子为引发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的玉米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焦磷酸锰络阴离子[Mn(H2P2O7)3]3-浓度为9×10-3~10×10-3mol/L,苯乙烯用量为15 mL,微波功率为解冻档位,反应时间为14 m in(30s+30s),接枝百分率可达1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经过酸解处理的改性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主要分析了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过硫酸铵对该体系的引发效果最佳;且过硫酸铵引发剂采取分阶段加入的方式有利于接枝共聚反应的进行,第一次在酸解开始时加入,这样既可以达到预引发的目的,还能对淀粉起到一定的氧化作用;第二次在接枝反应开始1.5h后加入;两次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淀粉干基质量的2.2%和0.45%。  相似文献   

14.
张康  荆蓉  程飞  朱谱新 《纺织学报》2016,37(12):65-70
为减少或避免溶液聚合溶剂后处理,研究了在固相条件下采用过硫酸铵 ∕ 亚硫酸氢钠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单体在聚乙烯醇(PVA)大分子链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利用FT-IR 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X 射线衍射对接枝前后聚合物结晶度进行研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其热力学性能,计算接枝参数,并对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单体的加入量、引发剂的加入量等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到接枝率达61%的接枝共聚产物的反应条件:PVA 为50g;AM 为35g;接枝反应前在40 ℃下用少量水溶胀120min;接枝反应温度为40 ℃;引发剂(NH4O和NaHSO 3 的加入量分别为0.02g 和1.01g。  相似文献   

15.
在真丝与DMA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反应中,分别加入两种RAFT(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试剂,RAFT试剂与源自引发剂分解的自由基进行链转移反应,生成新的齐聚物自由基。研究发现,RAFT-ST3试剂断裂生成的PAA-PST*(聚丙烯酸-聚苯乙烯)自由基提高了接枝共聚合反应速率,真丝接枝率和单体接枝效率;RAFT-AA30试剂断裂生成的PST-PAA*自由基对接枝共聚合反应动力学无影响。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RAFT试剂及其衍生物并未与真丝共价键链接,接枝率仍由PDMAAm接枝链贡献。SEM(扫描电镜)显示,与常规接枝真丝相比,RAFT反应提高了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硝酸铈铵-硝酸、高锰酸钾-硫酸、过氧化氢-硫酸亚铁、过氧化苯甲酰-丙酮五种接枝共聚改性常用引发体系对纸浆纤维和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的影响。以接枝率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的条件下,从五种引发体系中选择出一种效果较好的引发体系用于纸浆纤维和己内酰胺接枝共聚改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具有在低温下接枝反应良好、反应活化能低、反应物在短时间内即发生体积膨胀增大的现象,其引发接枝率高、速率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淀粉为接枝骨架,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淀粉浓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浓度18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 h,单体配比2.5:1,淀粉浓度5%。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后,淀粉的微观形貌已经改变,结晶度降低且醋酸乙烯酯成功接枝在马铃薯淀粉上。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N‐vinylpyrrolidone (N‐VP) onto starch was carried out in an aqueous medium using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The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such as monomer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s,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were thoroughly examined. In general, grafting of N‐vinylpyrrolidone onto starc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ime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up to a certain value and then leveled off. Similarly, increase both in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first favored and than impeded the grafting reaction. Optimum conditions established for grafting were as follows: N‐VP = 0.7 M, AIBN = 1.5×10‐3 M, T = 70°C and t = 5 h.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grafted starch were followed by FTIR,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研究淀粉与丙烯酸甲酯在微波加热时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崑  马涛  王玉田 《食品科技》2007,32(11):66-69
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是淀粉化学改性的重要方法,该聚合物具有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的优良性能,在生物降解塑料中有很好应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引发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来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1.16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3.10mmol/L、反应时间在6min,接枝百分率、接枝效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