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短枝型品种是苹果矮密栽培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寻求或筛选出适于鞍山地区栽植的短枝型品种,1979年春,我们以2×3米的株行距,在相同条件下定植了一批短枝型苹果新品种,如好矮生、新红星、阿兹威矮生、金矮生等,同时还定植了矮化中间砧树金冠/M_(26),以普通金冠做对照。通过几年的观察比较看出金矮生很适合在我地区栽植,初步认为它是我地区苹果矮密栽培中很有发展前途的短枝型品种。现将其在我地区的主要表现简介如下。一、适应性强试验看出:定植后第二年各品种成活率虽均在  相似文献   

2.
1 品种资源 该品种由新西兰用嘎拉与华丽杂交培育而成。新西兰目前已将其作为嘎拉系换代品种加以推广栽培。陕西省果树研究所1995年引入,1996年秋季在该所洛川果树试验示范中心果园高接2年生金冠树50株(基砧为新疆野苹果,中间砧为M_(26)),春季栽植矮化苗木95株进  相似文献   

3.
应用矮化中间砧进行苹果矮化栽培时,普遍存在着树势变弱的问题。长野县果树试验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1978年开始进行了M_(26)中间砧(基砧为圆叶海棠)富士矮化树的定植培土试验。试验设基砧圆叶海棠高于地面5~7厘米的浅植区和M_(26)中间砧埋入土中一半的培土区二个处理。结果看出,浅植区由于中间砧上发生气根束,树势弱,树体小;培土区树体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苹果矮化砧基本上是M_(26)和MM_(106)。M_(26)作中间砧的苹果树,中央领导干弱;MM_(106)作中间砧的苹果树,早果性及早期丰产性差。为了寻找新的矮化砧取代它们,1988年我所从荷兰引进了一种新的矮化砧——Mark,并利用它和上述2种矮化砧嫁接乔纳金树,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柱型苹果 (Columnar apple) ,又称芭蕾苹果 (Ballerina apple) ,是英国东茂林园艺研究所1 988年推出的极紧凑、独干的苹果系列品种 ,1 990年北京农业大学最先引入我国 〔1〕。L apins、 Tobutt等经过杂交试验表明柱型性状是由单显性基因 (Co)控制的 〔2~ 4〕。利用现有柱型苹果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新的柱型苹果品种在苹果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是可行的〔2~ 5〕。为给柱型苹果杂种实生后代的早期鉴定提供依据 ,赵玉军等对富士×舞姿的杂种后代的几个形态指标进行了遗传研究 〔6〕。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富士×舞佳的 92株 3年生杂种实生苗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果树所培育了一批适于小面积高密栽培和大面积加密栽培的矮化苹果苗木,品种有矮化中间砧M_(26)、M_7的北斗、富士、王林、新红星、短枝国光;山定子砧的短枝型金矮生、新红星、短枝国光以及早果品种锦红、秦冠、王林等。上述品种形色俱佳、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短枝型苹果品种是苹果矮密栽培的有效途径之一。辽宁安山地区从1979年春开始试栽了一批短枝型苹果新品种,有好矮生、新红星、阿兹威矮生、金矮生等,株行距2×3米,同时还定植了矮化中间砧树金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长野县果树试验场进行以圆叶海棠为基砧、M26为中间砧(中间砧长为30cm)的富士苹果不同栽植方法的试验。栽植距离为1.5×4m,树形为纺锤形。两种栽植方法是:中间砧露在地面以上(中间砧与基砧嫁接接合部离地表5cm以下)和中间砧的一半埋在地面以下(秋季在树基部埋土至中间砧的一半高度)。结果表明,定植后4~5年,中间砧露地苹果树树体生长减弱,9年生时其树体大小只有中间砧  相似文献   

9.
GM256矮化中间砧苹果树的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M256矮化中间砧是以海棠果与M系进行杂交育成。GM256与山定子砧和金红、龙冠、象牙黄等苹果品种嫁接的矮化中间砧树于1988年春定植,以山定子砧嫁接的金红、龙冠、象牙黄苹果树为对照。经过4a(年)的栽培比较试验,GM256矮化中间砧树表现为:(1)砧穗亲和性良好,无不良影响;(2)树体较矮小,短枝较多;(3)结果期早,丰产性强;(4)果实的单果重、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增长,果实带皮硬度有所下降。GM256是很有希望的苹果抗寒矮化中间砧。  相似文献   

10.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国内外果树栽培的一项重大变革,其主要途径是利用苹果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种等,其中以苹果矮化砧木的应用效果最佳、最广泛。陕西省栽培矮化苹果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1/5左右,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是M_(26),表现出早果、丰产、优质等优点,但存在抗逆性、固地性差等缺点。根据陕西省苹果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为了选育矮化性状和丰产性能等综合性状优于M_(26)的新优矮化砧木,我们通过杂交初选出了部分矮化砧木,并从青岛农科所等地引进了部分国内外新选育的苹果矮化砧木,进行了对比试验,希望从中筛选出优于M_(26)的新砧系,以提高我省苹果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CG系苹果矮化砧木砧穗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G10、CG23、CG24、CG80做中间砧与富士、国光、金冠、红星4个苹果品种组成13个砧穗组合.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CG系砧木亲合性好,与红星、金冠组合结果旱、产量高,尤以CG80砧木优于对照M9.其中CG10、CG80属矮化类型砧木,CG23与不同品种组合树体大小差异较大,CG24砧木矮化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春季定植不同类型SH系矮化中间砧(SH1、SH3、SH6、SH9和SH40)苹果苗(宫藤富士/SH系砧木/平邑甜茶),株行距为1.5 m×5.0 m,纺锤形整形修剪,常规管理。2016年调查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差异,为苹果矮化砧木的筛选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栽植第8年(2016年),各中间砧嫁接树体的砧穗干周比无显著差异;SH1和SH6中间砧嫁接的树体最矮,SH40最高且冠幅最大;树体干周直径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SH3、SH9、SH6和SH1;各中间砧嫁接树体总枝量均超过140万条·hm~(-2);SH6嫁接树体短枝比例最高,树势中庸;SH3和SH9短枝比例最低。各中间砧嫁接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SH3(72.88%)、SH6(70.85%)、SH9(65.51%)、SH1(62.23%)和SH40(61.82%),SH6嫁接树体相对光照强度小于30%和40%的区域最小,仅为2.08%和4.17%。比较各中间砧树体连续稳产4年的结果情况,SH6嫁接树体4年(2013—2016年)累计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SH1产量较低,SH9稳产性较差。各中间砧嫁接树平均单果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H40 SH6 SH9 SH3 SH1。不同中间砧嫁接树果实不同类型糖含量和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而总酸含量、不同类型酸的含量(除草酸外)和比例差异不显著;SH6嫁接树果实糖酸比显著高于SH1、SH3和SH9。综合树体的生长和结果能力,SH6为中间砧嫁接‘富士’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pple plants with reduced vigour but deep and expanded root apparatus, more adapted for establishment of apple orchards in dry, windy areas and higher altitudes, different interstem/rootstock combinations were compared, using seedling as rootstock and, alternatively, two weak interstocks (M.9 and M.27). For all treatments the plants were grafted at two height from soil (10 and 20 cm), interposing interstock 10 or 20 cm long. Plants with interstock showed lower vegetative growth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plants with a reduction of 80% (M.27) and of 50% (M.9) of canopy growth. Moreover, use of interstock determined,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lants, an increase of fruit production and average fruit weight. It was noted that increasing the interstock length, caused reduction of plants vigour and fruit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Annurca Rossa del Sud”/M.9 (10 cm long)/seedling rootstock (20 cm high) was the most efficient for productivity, early maturing and plant vigour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通过8年对金冠、红星、国光3个品种的6个矮化和半矮化砧木的不同组合进行的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矮化或半矮化中间砧可以控制树高、树冠大小,提早成花,早果,早期丰产。利用矮化中间砧,选择适宜的砧穗组合,生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苹果无融合生殖砧木‘青砧1 号’是1999 年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母本为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父本为柱型苹果株系CO(Malus × domestica Borkh.)。该砧木树体柱形,无融合生殖坐果率97.0% ~ 98.1%,种子繁殖,实生苗整齐,可以直接作为基砧嫁接‘嘎拉’、‘乔纳金’、‘烟富3’ 和‘烟富6’等主栽品种,表现亲和性好,成苗率高;嫁接树抗重茬病能力强,并且成花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适于在环渤海湾、黄土高原等中国苹果主产区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中间砧苹果树光合速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在同一基砧不同中间砧上的玫瑰红苹果树的光合速率有明显差异。叶幕形成期矮化性强的M9、M26中间砧组光合速率高;叶幕形成后的不同时期,以M4、Zi和M73种中间砧组光合速率较高,稳定性亦较好,M26、MM106中间砧组光合速率最低.稳定性最差.各中间砧组合光合速率年周期变化动态趋势不同,M4、M9中间砧组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上升型,M26、MM106中间砧组为下降型,M7、Z1中间砧组为相对平稳型。各中间砧组光合速率差异与叶的发育状况及单株产量无关。利用M4、Zi、M7作中间砧是提高元帅系短枝型苹果树光合速率的一条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7.
柱型苹果品种选育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柱型苹果品种选育项目始于1994年,旨在将苹果柱型生长习性与其它优良性状结合起来。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生长势、早实性,对白粉病、轮纹病和绵蚜的抗性等与杂交组合有关。果实大小、果形、果肉硬度、风味品质、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为多基因控制的性状。筛选出了一个柱型基因(Co)的AFLP标记并成功地将其转为SCAR标记,其可以用于柱型苹果杂种的早期选择。几个优系的田间实验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正> 苹果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果树。它的早熟品种在河南6月中下旬即开始成熟,晚熟品种10月中旬采收后,有的可以贮藏到次年5—6月;早熟和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几乎可以周年供应市场。因此,苹果在水果市场周年供应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苹果早熟品种方面,目前生产上缺乏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天红2号’苹果/SH40/八棱海棠和‘天红2号’苹果/SH40为试材,研究了SH40作为中间砧和自根砧对植株根系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砧处理的树高、干径、总枝量、超长枝及长枝数量比自根砧处理分别高21.92%、27.11%、22.48%、78.60%和156.00%,而自根砧处理中短枝比例达81.21%,比中间砧高11.63%。中间砧处理的细根生长量、细根死亡量、根表面积密度和根条数密度比自根砧处理高58.64%、49.67%、36.88%和53.33%。在0 ~ 60 cm土层中,两组处理的根系一年中均有4次快速生长期,中间砧处理的第2次、第3次显著高于自根砧,且第3次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比自根砧早16 d;中间砧处理有2次明显的死亡集中期,自根砧处理则有4次。中间砧处理的根系中(IAA + ZR + GA)/ ABA在果树生长发育期显著高于自根砧处理。  相似文献   

20.
苹果柱型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普通型苹果品种‘富士’和柱型苹果‘舞姿’以及其杂交后代的柱型与非柱型实生苗为试材, 建立了苹果的ISSR ( Inter-Simple Squence Repeat polymorphic DNA) 分子标记体系, 并将ISSR 标记用于苹果柱型基因Co 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20μL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用量为Taq DNA 聚合酶1U、Mg2+ 的浓度为2.5 mmol·L-1 、模板DNA 用量20 ng、引物浓度0.2μmol·L - 1及退火温度52 ℃, 80 %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能力。调整模板DNA 的用量、引物浓度及退火温度能够优化苹果ISSR-PCR 扩增体系。从所筛选的65 个引物中获得了35 个ISSR 标记, 其中33 个标记呈现1∶1 分离, 可用于苹果柱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