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李利刚 《煤》2013,(1):30-31,36
矿井避难硐室、救生舱的降温方式有蓄能、蓄冷、强制换热等三种。文章就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的避难硐室、救生舱等紧急避险设施的降温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唐口煤矿的生产技术条件,从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出发,设计了唐口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由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组成;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充分考虑采掘接续计划、围岩和地压情况及安全生产实际,要与供氧系统子系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等有效结合;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应用,可增强井下职工的安全感,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南阳坡煤矿井下安全作业,通过利用永久避难硐室,设置临时避难所、移动救生舱,对该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设计完善,并对紧急避险系统维护与管理措施进行了讨论,有效满足了该矿井下紧急避险要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薛淑杰 《矿业装备》2022,(1):248-249
针对本单位矿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现状,文章介绍了本单位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原则、布置方案,以及永久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结构、原理和所实现的各种保障功能,还介绍了紧急避险系统建成后最终达到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6.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军 《煤炭工程》2012,(Z1):88-90
文章以三道沟煤矿为例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中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中继站的位置、支护、设备等进行浅析,按照“逃生为主,避难为辅”的原则,提出针对性的逃生方案.  相似文献   

7.
胡滨 《中州煤炭》2020,(2):1-5,9
为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系统发展的基础上,以何家塔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分类、结构构成、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并通过紧急避险疏散时间的校验计算,提出避难硐室距离采掘工作面以不超过1 000 m为宜,且应按照“地面最安全,先逃生后避险”原则进行避险救援,为国内其他矿井避难硐室的构建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10):165-168
为防止煤矿井下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对井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十分必要。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整体分析、优化,并结合矿井避灾路线,设计出合理的避难硐室以及避难硐室内的基础设施。结果表明:避难硐室的建设能够保证井下工作人员在受到灾害时给予充分安全的避灾场所。紧急避难硐室的建设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上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5,(10):236-238
针对煤矿井工开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井下工作人员避险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利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以救生舱、逃生指示绳、过渡站、避难硐室、硐室提升舱5项主要设施相互补充的避险系统模式。该系统模式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提高,适合于大矿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特点,保障灾害发生时矿工安全避险逃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11,36(5):713-717
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建设原则: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无安全隐患、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便于快速紧急避险、免维护或易维护、经济实用等。提出严禁将救生舱的生存舱与设备舱分离;救生舱不宜设置在巷道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宜分布设置多个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宜采用高压气体膨胀制冷;风机宜采用气动风机;宜利用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凝水除湿;宜采用压缩氧供氧;不宜采用蓄电池或外接电源供电照明;宜配备便携式O 2、CO、CO 2、CH 4、温度、湿度等检测仪;传感器及分站、人员位置监测分站、调度电话等,应选用用户已有系统的配套设备;救生舱的排气孔、连接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和通信等系统的管线,宜分两侧布置。提出软体救生舱不宜在煤矿井下使用;除掘进工作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煤矿井下其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2条步行安全撤至地面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69-71,114
分析了我国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和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37.72%和29.18%。提出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地面最安全,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用于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装置和方法应满足不影响矿井通风、没有引爆瓦斯等隐患、经济实用、利于安全生产等要求。提出了经济实用的自救器接力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撤离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根据自救器防护时间确定)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设置压缩氧自救器,供遇险人员更换,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至地面。指出了硬体救生舱存在的问题:通信依赖现有矿井通信系统、设置在巷道中会增加通风阻力、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蓄电池和制冷电机等会引爆瓦斯、爆炸冲击波会使救生舱门打不开遇险人员无法进入、整体运输困难、工作面同时作业人员多而救生舱容量小、首次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  相似文献   

12.
以塔西河煤矿实际情况为例,详细介绍了特殊地理位置情况下紧急避险系统布置方法,在分析矿井实际情况和人员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专用管路相结合的紧急避险设施布置方案,并介绍了避难硐室和专用管路设计细节和具体布置方式,为类似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那精煤矿井下地质条件,按照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对其永久避难硐室进行了选址及具体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基本功能设计、整体性设计等,另外,针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确保避难硐室在矿井灾变期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在煤炭行业已大范围推广与使用,而金属矿山与煤矿在开采方式和事故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以广西大厂铜坑锌多金属矿避难硐室设计为范例,计算硐室避难区和缓冲区尺寸、供氧量和基本通风量,设计防火系统、气密缓冲系统、供氧系统等8个系统以及采用带天井式避难硐室,进而总结金属矿山与煤矿在避难硐室选址原则、结构和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避难硐室尺寸和配备内部设备,可以使避难硐室在应急救援方面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青珠  刘和荣  王小兰 《煤》2014,(3):33-35,46
根据魏家地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采区划分、采煤方法等的特点,按照井下三级应急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目标,确定了魏家地煤矿永久避难硐室避险系统,针对矿井现在的开拓与生产布局,对硐室的位置、断面及支护方式进行具体设计,为避难硐室配备了相应的基本装备,另外对避难硐室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确保避难硐室在发生事故时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矿井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的避难硐室。为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该硐室内的各电气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重点介绍气体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供电系统等,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5,(10):126-129
提出了基于过渡站的新型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系统由避难硐室、救生舱、避难所、过渡站等组成,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各类紧急避险设施的布置原则,研究了避难所、过渡站的功能、结构及内部装备配备,以大屯孔庄煤矿为实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确定布置4个避难硐室、7个避难所、3个过渡站,为国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提供多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元 《煤》2012,21(7):47-49
井底车场是多数矿井出现灾变情况后紧急避险的必经之所,文章据此提出井底车场必须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并分析了几种典型井底车场,对永久避难硐室在其位置进行了探讨,形成新建矿井设计"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永久避难硐室"联合布置和"下井人员等候室+永久避难硐室"联合布置的形式。本文可以作为新建矿井设计阶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据挖金湾矿巷道布置以及井下人员分布情况,以安全可靠、避险方便、建设费用低等原则,通过对避难硐室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避难硐室生存环境基本设计方案,能为井下避险人员提供不少于96h的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矿井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矿井应急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葫芦素矿井为实例,介绍了深立井大井田的千万吨级矿井紧急避险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了采用井底压风管路连接方式铺设避难硐室专用供氧管路,既保证安全,又节约投资。针对工作面推进距离长的特点,采用每隔1 000 m布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提高工作面抗灾逃生能力。对于类似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