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志力 《临床医学》2005,25(9):65-66
目的探讨多种原因致示、中、环、小指皮肤缺损采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4例病人的示、中、环、小指皮扶缺损均采用第2、3、4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合并指神经缺损者同期行掌背神经移植修复。结果14例病人皮瓣均存活,术后伤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外观好,血运佳。结论第2、3、4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中、近节皮肤缺损技术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掌侧功能区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本组收治46例52指手指掌侧单纯皮肤缺损的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5 cm×5.0 cm。致伤原因:碾压伤10例,压砸伤19例,机器绞伤14例,化学烧伤3例。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24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皮瓣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顺利成活,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过换药愈合,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经过血管探查吻合成活。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两点辨别觉恢复以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最佳,为5~6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7指,良10指,可5指。其中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优9指、良4指、可3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优16指、良6指,可2指,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12指均为优。结论游离第二足趾侧方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形态、功能,且供区隐蔽,效果最佳。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操作安全、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小型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各部位软组织缺损最佳皮瓣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示指岛状皮瓣,手背逆行岛状皮瓣,邻指背随意皮瓣,指固有动脉为蒂手指方岛状皮瓣及V-Y皮瓣修复手指各部位缺损40例,结果:示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8例,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指皮肤缺损5例,指周有动脉为蒂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皮肤缺损5例,邻指背随意皮修复示,中、环、小指指腹缺损12例,皮瓣全部成活,V-Y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0例,除2例V-Y,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外,其余全部成活。结论:手指皮肤缺损采用局部邻近部皮瓣修复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佳,疗程短等优点,部分患者可以同时Ⅰ期修复肌腱缺损和进行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于2002年3月~2005年6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48例手指指端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修复术后手指的外形、功能等均较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指端缺损发生在手指末节范围内的创面缺损 ,不恰当的治疗将影响手指的外形及触觉功能 ,影响生活、工作。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使修复后的指端保持较好的外形和功能 ,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 ,1988年以来 ,我院手创伤中心 ,采用8种微型轴型皮瓣对111例指端缺损 (149指 )进行修复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11例 (149块皮瓣 ) ,男性77例 ,女34例 ;急诊79例 ,择期32例 ;年龄 :14岁~61岁(平均25.2岁)。8种微型轴型皮瓣中 :指动脉侧方皮瓣15例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9例 ;邻指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7.
蔡连艳 《天津护理》2009,17(5):271-272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其治疗方法很多。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克服了邻指、交臂皮瓣等需二次手术、治疗周期和指间关节固定时间长,容易造成手指关节功能障碍的缺点,且无需牺牲一侧的指固有动脉。我院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为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术,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保证皮瓣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2003年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19指指端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2个月~1年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近年来报道较多,有鱼际带蒂皮瓣、指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足趾游离皮瓣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1],如传统带蒂皮瓣其操作方便,手术风险较小,但需二次手术且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差;邻指岛状  相似文献   

10.
裴艳涛 《临床医学》2021,41(11):16-18
目的探讨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对指端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B组采用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皮瓣感觉功能、手术效果,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皮瓣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8周后,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端、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对指端缺损的修复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背、指端侧方皮肤缺损。方法 :根据创面部位、大小、形状设计皮瓣 :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轴心线为指蹼远侧缘与手指近、远节指屈纹顶点连线 ;旋转轴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方。应用该术式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2 1例 2 3指。皮瓣面积1 5cm× 1 9cm~ 2 0cm× 2 5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 ;指端饱满 ,色泽正常 ;指腹感觉恢复良好 ,静止两点辨别觉 4 1~ 6 6mm ,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 ,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 ,效果满意 ,适用于手指末节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电击伤创面。方法根据手指皮肤的血供特点,于手指近节尺侧或桡侧设计皮瓣,轴心线与手指纵轴平行,切取的皮瓣内含有指固有动脉,将皮瓣转位后与创面吻合。自2006年11月~2008年7月,将5例患者共12指远端缺损病例,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结果皮瓣均成活,随访1~3个月,修复后的手指远端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耐磨。结论此手术方式简单,可一次完成,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修复手指远端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对指端缺损患者的修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指蹼推进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感觉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皮瓣深浅感觉以及两点辨别觉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瓣感觉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方面,治疗前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端缺损患者联合应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以及指蹼推进皮瓣治疗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皮瓣感觉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指端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6例食、中、环指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急诊Ⅰ期行指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创面。其中,患指指血管神经蒂顺行皮瓣18例,患指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6例,邻指指血管神经蒂顺行皮瓣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色泽、质地满意,感觉良好。结论指血管神经蒂皮瓣是修复食、中、环指指端皮肤缺损合并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46-3948
目的 探讨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5月~2019年2月我院采用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对21例(24指)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进行创面修复。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皮瓣出现水泡,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均对患指外形感到满意。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间分辨觉为3~6.5(平均4.7)mm。术后手功能按TAM评定法,优16指,良6,可2指,优良率91.7%。结论 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手术相对简单,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指端感觉良好,是一种修复手指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造成肌腱、骨外露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如不能覆盖骨、裸露的肌腱和钢板的创面,将直接影响到骨愈合、肌腱的成活及创口的愈合。而覆盖这种创面必须应用带血管的皮瓣。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共为各种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如何进行术后的观察和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6~55岁,平均44.5岁;手指皮肤缺损52例,小腿皮肤缺损1例,足背皮肤缺损3例,手掌部皮肤缺损4例。2治疗方法本组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均为皮肤缺损伴有指骨外露或肌腱外露而没有腱膜覆盖者。①示指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均用于修复拇指尺侧伴皮肤缺损创面,筋膜蒂保留皮瓣皮神经。②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用于修复示指指背和中指侧方皮肤缺损各1例。③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0例21指分别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指尖与指腹皮肤缺损,切取时保留进入皮瓣的指神经背侧支2支,皮瓣转移至创面后常规将皮神经与创面神经残端吻合。④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用于示指、中指指尖及指腹皮肤缺损7例,在切取和解剖游离蒂部时保留0.3cm与皮瓣及指动脉连续的皮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期间应用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并指骨外露患者16例,其中食指10例,中指4例,环指2例。皮瓣切取范围1.0cm×2.6cm--1.5cm×3.6cm。结果本组有5例患者皮瓣术后出现水疱,3例皮瓣淤血,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全部成活,且供区伤口皮瓣完全成活。平均随访6个月,静态2点辨别觉6--8mm,手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成功率高,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手指外伤软组织缺损多发生于指端,临床修复的方法较多,皮瓣修复在保留患者手指长度和外形基础上最大限度恢复其手指的功能,成为临床首选方案。随着人们对手指的外观以及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理想的修复方式的选择显得日益重要[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120指)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指推进岛状皮瓣修复和同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患指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海富  温忠  杨玉华 《现代康复》1998,2(11):1294-1295
指端组织缺损.指骨及肌腱外露.在手外科患中较为常见.为保存伤指长度.以往多采用传统带蒂皮瓣修复.病程长.行动不便.为缩短疗程.自1994年8月至1997年9月.我们采用了手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2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部皮肤缺损是手外科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很多.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在总结[1]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基础上,开展带皮神经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背部或其近中节掌侧创伤缺损共67例(70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