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贫血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尿毒症贫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与口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2周。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U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内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UA明显低于对照组,Cc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值分别为(3.38±0.34)×1012/L和(94.55±4.92)g/L,而对照组分别为(2.56±0.38)×1012/L和(73.24±5.39)g/L,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尿毒症贫血患者可改善肾功能与贫血状态,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瑞丽  杨林  李磊 《安徽医药》2017,38(1):74-76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抽吸物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治疗,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E、IgG,炎症因子IL-2、IL-4、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三烯D4(LTD4)水平,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改善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LTD4低于对照组[(3.78±0.16)×109/L、(0.52±0.71)×109/L、(190.32±92.14)pg/mL vs(4.14±1.13)×109/L、(0.83±0.66)×109/L、(234.62±88.43)pg/mL],单核巨噬细胞高于对照组[(2.25±0.93)×109/L vs(1.86±0.7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IgA、IgG高于对照组[(0.76±0.10)g/L、(0.39±0.06)g/L vs(0.69±0.11)g/L、(0.31±0.04)g/L],IgE低于对照组[(0.17±0.03)g/L vs(0.21±0.0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IL-2、IFN-γ高于对照组[(260.71±18.62)pg/mL、(22.06±2.33)pg/mL vs(220.55±20.41)pg/mL、(15.38±5.98)pg/mL],IL-4、IL-5、TNF-α低于对照组[(11.06±8.06)pg/mL、(13.42±7.55)pg/mL、(7.55±1.02)pg/mL vs(20.04±12.22)pg/mL、(24.52±11.23)pg/mL、(14.33±2.1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高于对照组的56.10%(P<0.05)。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有效率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8—2014 年收治的62 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CSF 组(37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采用雄激素结合常规疗法,G-CSF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F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指标、T 细胞亚群指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PLT 检测值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 天G-CSF 组的Hb(74.5±15.3)g/L、PLT(27.4±8.8)×109/L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 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第7、14、30 天 G-CSF 组患者的WB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0 天G-CSF 组患者的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F 组患者的发热时间(7.5±3.6)d、感染持续时间(13.4±5.6)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 个月后,G-CSF 组的总有效率78.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治疗过程中G-CSF 组有2 例患者死亡(5.41%),低于对照组的4 例(1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于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合并或未合并乙型肝炎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常规、病毒学指标,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计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65.43±23.91)U/L、(72.93±33.87)U/L及(16.38±5.5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2.72±22.15)U/L、(34.53±18.62)U/L以及(11.80±3.17)μmol/L;观察组白蛋白(ALB)为(38.31±6.40)g/L,低于对照组的(42.91±8.02)g/L;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0.74±48.60)×109/L,低于对照组(200.85±58.38)×109/L;观察组患者HIV RNA病毒载量为(6.21±1.10)log10 copie/mL,高于对照组(4.26±0.79)log10 copie/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8+细胞个数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RNA载量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CD4+ T细胞及CD4+/CD8+与HBV DNA载量以及HIV RNA载量呈负相关(P<0.05);CD3+ T细胞及CD8+ T细胞与HBV DNA载量以及HIV R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时,两种病毒可能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加重患者肝损伤及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4月选择在汉中市中医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托考昔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6.34±11.36)分和(75.81±10.76)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6.24±12.53)分和(56.21±12.54)分(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硫酸氨基葡萄糖,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提高总体疗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炎症因子及低血糖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首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GE为(2.53±1.19)mmol/L、NGE为(1.53±0.9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MAGE、NGE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为(2.76±1.03)mg/L、TNF-α为(19.83±8.41)ng/L、IL-6为(18.61±4.7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MI为(23.24±2.83)kg/m2,对照组为(24.29±3.0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60%、甘精胰岛素用量为(25.54±5.09)U/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够减少血糖波动,减轻机体微炎症反应,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7.
王科峰  柴林燕 《安徽医药》2017,38(4):395-400
目的 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研究替米沙坦对AGEs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AGEs诱导组(10-4~10-1mg/mL),AGEs+替米沙坦组(1、10、100 nmol/L)。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含量,RT-PCR检测VCAM-1、MCP-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mRNA。结果 AGEs组人内皮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增强,替米沙坦干预后降低;AGE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GEs(10-4mg/mL)组V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0.24±0.01 vs 0.07±0.02;0.25±0.01 vs 0.18±0.03,P<0.05);替米沙坦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0 nmol/L)组人内皮细胞的VCAM-1和MCP-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0.23±0.01 vs 0.85±0.11;0.62±0.10 vs 1.05±0.04,P<0.05);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 nmol/L)组人内皮细胞RAG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64±0.03 vs 1.18±0.10,P<0.05)。结论 AGEs增强人内皮细胞表达VCAM-1和MCP-1;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RAGE表达来抑制AGEs诱导的人内皮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 vs(72.69±1.35)%、(41.78±0.71)% vs(42.46±1.20)%、(29.67±0.97)% vs(28.56±1.75)%、(8.76±0.56)% vs(9.39±1.26)%、(1.42±0.07)vs(1.49±0.13), 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 其余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 破坏自身免疫, 与病情相关, 可指导临床治疗, 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伟民  王涵  李征 《安徽医药》2017,38(8):1016-1019
目的 探究比伐卢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比伐卢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内皮损伤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炎性指标[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变化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内皮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ET-1及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8.37±6.17)ng/L vs(101.83±10.24)ng/L、(514.33±86.57)U/L vs(588.92±98.46)U/L],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72.42±7.06)mmol/L vs(58.26±6.4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8水平(53.84±23.67)pg/mL、hs-CRP水平(7.22±2.74)mg/L、LVEDV水平(88.63±10.24)mL、LVESV水平(32.47±4.26)mL及BNP水平(74.82±7.94)ng/L均低于对照组IL-18水平(73.58±26.79)pg/mL、hs-CRP水平(8.67±3.56)mg/L、LVEDV水平(95.16±9.58)mL、LVESV水平(44.83±5.72)mL及BNP水平(163.51±15.44)ng/L,IL-10水平(43.61±6.08)pg/mL及LVEF水平(51.82±10.19)%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33.56±4.18)pg/mL及LVEF水平(39.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术后采用比伐卢定治疗可有效缓解内皮损伤,同时可降低炎性反应,恢复心功能,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周焰  韩亮 《安徽医药》2017,38(4):476-478
目的 分析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脂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糖蛋白(HbAl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BG(7.12±2.05)mmol/L、HbAlc(8.21±1.26)%、2 h PG(9.52±2.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FBG(9.36±2.05)mmol/L、HbAlc(8.27±1.69)%、2 h PG(13.10±2.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分别为(18.62±1.84)kg/m2、(13.25±2.36)mU/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1.65±2.05)kg/m2,(11.20±2.64)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17.8%(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贺晓雯  马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34-1137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6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HBV-GN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片,1片/次,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其肝肾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肌酐比(Up/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对各种HBV-GN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在75%以上,其中对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最好,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V-GN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疾病相关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苏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转阴率分别为25.00%、61.67%,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1.67%、5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HBs 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茶碱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患儿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静滴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的咳嗽、肺部罗音、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与喘息消失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值分别为(87.22±6.39)%和(78.20±7.38)%,都明显好于治疗前的(67.20±7.20)%和(66.98±6.82)%,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6.44±5.14)分和(42.30±5.00)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治疗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改善肺功能,促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病情活动及功能活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脊柱活动度分别为(51.34±11.94)°和(43.14±9.34)°,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42±13.98)°和(30.45±12.87)°,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脊柱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T值分别为-0.59±0.32和-0.89±0.13,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21±0.11和1.29±0.1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腰椎骨密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应用安全性,能促进腰椎骨密度的恢复,改善脊柱活动度,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选择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辅助治疗,0.25 g/次,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辅助治疗,10~50 mg/kg加入0.5%氯化钠注射液50~100 mL内,静脉泵入,2次/d。两组都治疗14 d。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6.7%,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LDH水平分别为(143.22±26.29)U/L和(245.10±30.91)U/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45.20±35.10)U/L和(438.10±56.11)U/L(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LDH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皮疹、胃肠道反应、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头孢他啶,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LDH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7 d。观察两组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的止血时间与输血量分别为(21.56±3.12)h和(243.59±45.3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24±5.33)h和(529.45±92.45)m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ALT与AST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2015年5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47.44±6.44)个月与97.0%,而对照组分别为(34.98±5.29)个月与89.0%,治疗组比对照组要更优(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出血能发挥更好的止血效果,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2年8月—2017年1月选择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诊治的前庭神经炎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口服,5~10 mg/次,10~6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1mL静脉推注,1次/d。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前庭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和89.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白介素-6(IL-6)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影响到治疗的进行。结论 甲钴胺联合强的松治疗前庭神经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效果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